医学科普
发表者:邹群 人已读
近日,小红莓乐队主唱桃乐丝猝死的消息传来,人们将目光再次聚焦在“躁郁症”上。据悉,桃乐丝生前饱受“躁郁症”困扰,其死因可能与“躁郁症”有关。那就让我们掀开“躁郁症’神秘的面纱,来看看它的真实面目。
什么是躁郁症
“躁郁症”属于情感障碍的一种,是双相障碍的俗称。所谓双相,是指在疾病的过程中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表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范围内,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2%,最高可达5%,15岁至19岁人群最为高发,但常常迁延至成年。
近年来,随着抑郁症知识的普及,公众对抑郁症有了较多的了解,而对与之仅一字之差的“躁郁症”则了解甚少。其实,作为一种重性精神障碍,躁郁症的危害不亚于抑郁症。
躁郁症的其他表现
患者在抑郁发作时,表现为情绪低落,提不起兴趣,消极敏感,自我评价低,周身灌铅样沉重感,脑子反应迟钝等;典型的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情绪高涨、话多,自我感觉良好,爱管闲事,行为鲁莽、冲动等。严重时,过于兴奋混乱的行为及由于思维奔逸而导致的词不达意,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精神病发作。
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表现出典型的躁狂症状,部分患者出现精力充沛、自信热情、积极乐观、富有感染力、睡眠需求减少、高效等轻躁狂表现。相对于躁狂的破坏性,轻躁狂状态一般不影响生活和工作,反而会让人的能力超水平发挥,做事富有成效,更容易获得成功。坊间戏称:若要成功,先要轻躁!更有甚者认为只有体验过躁狂的人才“不虚此生”。所以,双相障碍又有“天才病”之称。很多艺术家、政治家都是双相障碍患者。
众所周知,作家海明威、画家梵高、作曲家舒曼、二战时期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等,香港著名歌星陈奕迅之前也在一场演唱会上坦承自己患有“躁郁症”。这些艺术家患者们在躁狂时表现出旺盛的创造力:才思如泉涌,灵感丛生,艺术的火花此起彼伏,但当抑郁降临的时候,其精神活动如一潭死水,悲观沮丧、灵感枯竭,仿佛被无边的黑暗笼罩。
躁郁症的危害
双相障碍患者长期处于情绪高涨与低落的起伏中,情感体验如穿梭往复于天堂与地狱间。在极端情绪的驱使下,意外事件、酒精依赖、药物滥用和自杀等危害行为的发生率极高。据统计,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0倍以上,25%至50%的双相障碍患者有过自杀行为,其中有11%至19%患者最终自杀身亡。
相比抑郁症,双相障碍的诊断非常困难,误诊率高达37%,治疗上也更加棘手。很多患者首发的症状为抑郁,并以抑郁治疗多年,当出现典型的躁狂表现时,才明确双相障碍的诊断;另外,轻躁狂患者往往很享受自我感觉良好,精力旺盛,工作效率高的状态,不认为自己有病,不主动就医,所以更具有隐蔽性,增加了诊断的难度;而公众对双相障碍疾病知识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该疾病难以被甄别。
躁郁症的治疗方法
双相障碍与抑郁症的治疗原则及方法完全不同,其治疗要遵循综合治疗的原则,需要精神药物、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等措施的综合运用。药物治疗仍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以丙戊酸盐、碳酸锂为代表的心境稳定剂是国际公认的主要治疗药物。为减少复发的可能,长期治疗是必要的。
明确诊断、早期治疗是双相障碍可能痊愈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当身边的人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为情绪低落后出现过度兴奋、易激惹、行为轻率、喜怒无常等表现时,需警惕是否患有双相障碍的可能,建议他们及时就诊,接受治疗。尽管双相障碍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但只要进行规范治疗,症状大多能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桃乐丝的悲剧再次上演。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