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发表者:张文东 人已读
文献综述
摘要:参考近年来有关文献,对中医药诊治肺癌进展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专方验方、中药外治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就如何提高疗效和临床研究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肺癌 中医 诊断治疗 综述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当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10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升幅居首位,且有持续上升之趋势。肺癌初次诊断时多数已经出现转移。虽经有关专家及临床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肺癌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在美国不到15%,我国则更低。而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在调整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或巩固放化疗效果,维持患者较长期带瘤生存,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明显。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在肺癌诊治方面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1 病因病机研究
古代中医文献中没有肺癌这个病名,但是通过临床病象的描述,肺癌可归属于中医肺积、肺岩、肺胀、息贲、痞癖、痰饮、咳嗽、咯血、胸痛、喘证、发热、虚劳等范畴。
关于病名,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骆文斌认为[1]上述这些病名大多以主症(或体征)作为辨证论治的基本纲目,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病,或者本身就属于“病类”的概念,不能完全反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变规律,不利于对该病的本质认识;同时也不利于发挥以辨病为主所进行的专方、专药等针对性治疗。建议对中医肺癌如下定义:由正气内虚,邪毒外侵,肺失宣降,痰浊内聚,气滞血瘀,痰瘀蕴肺,日久形成肺部积块,经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肺部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大小、分型及并发症。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到中、晚期才出现呼吸症状,一般可见咳嗽、咯血、胸闷、气急、发热、消瘦和恶病质等症状。
一般认为肺癌的发生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阴阳气血失调,使脏腑经络的功能发生障碍,机体抗病能力降低,邪气乘虚而入,滞留于肺,痰气瘀毒互结日久形成肿块而成肺癌。郑同宝等人研究认为[2]:体质类型决定肺癌的易感性,体质因素决定肺癌的证候类型,体质决定肺癌变化转移规律;并且可以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进”等3方面着手以达到预防肺癌的目标。
田建辉等进一步指出[3]:阻断肺癌的证候演变可能是预防肺癌转移的一种途径。
2 辨证论治研究
2.1 辨证分型 由于肺癌的病因病机复杂,目前尚未制定出一套公认的辨证分型标准,大多学者仍按各自的认识角度辨证分型和组方用药。
马科等[4]人依据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断标准、疗效标准和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要求,以及详细查阅相关文献、医籍105篇基础上,将出现频率低于5% 的症状、体征筛去,纳入症状、体征因子共70个,制定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型研究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量表CRF。初步建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型诊断标准,认为肺癌可分为以下5型:1.痰湿蕴肺肺失宣降证,2 阴亏虚阴虚内热证, 3.气血亏虚阴阳失衡证,4 肾阳虚衰肾不纳气证,5 肺脾气虚运化失司证。
胡小梅等[5]通过对282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证候作统计学处理后发现单证症候共568例次.以某一单证为证候的病例有72例,占总病例数的25.53%,两个单证相兼的病例为133例,占总病例数的47.16%,三个以上单证相兼并存的病例有62例,占总病例数的21.99%,无症状的有l5例,占总病例数的5.32%。除无症状的患者外,其他患者均可辨出一个明确的证型。但证型的特点显示其多样性和复杂性。提出采用以辨单证为基础,单证间相互组合形成复证的辨证方法即简单、灵活、易掌握,还可满足中晚期肺癌患者复杂多样的证候分布特点。
冯月娟等[6]将肺癌患者112例辨证分为阴虚毒热、痰湿蕴肺、气滞血瘀和气阴两虚四个证型,分别观察其舌象,并结合病理分型。结论:鳞癌以痰湿蕴肺为主,腺癌以阴虚毒热为主,小细胞肺癌以气滞血瘀为主,肺泡细胞癌以痰湿蕴肺与气滞血瘀为主,未分类癌未见明显特点。患者大多存在紫暗舌,鳞癌和小细胞肺癌以紫暗舌、胖大和(或)齿痕舌、腻苔多见;腺癌以红绛舌、紫暗舌、裂纹舌及光剥苔多见;肺癌舌下络脉曲张较多。认为研究结果可为肺癌的临床治疗、预后判断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晏雪生等[7]在研究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规律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中发现:气血瘀滞型、痰湿蕴肺型、热毒炽盛型CEA浓度、CA19-9和CA242的浓度明显高于气阴两虚型(P<0.01),但热毒炽盛型和气血瘀滞型、痰湿蕴肺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血瘀滞型、痰湿蕴肺型、气阴两虚型CA125的浓度明显高于热毒炽盛型(P<0.01)。认为肺癌患者多项肿瘤标志物的表达量与中医虚实证候密切相关,可作为微观辨证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肺癌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相关性方面,胡小梅等[8]发现:肺脾气虚型、痰湿瘀阻型、气阴两虚型、气滞血瘀型、肺肾阴虚型,与正常对照比较,CD3、CD4、CD4/CD8、IFN一丫明显减少(Pd0.001),而IL一4明显增多(P<0.001)。CD8、IgG、IgA、IgM 无明显改变(P>0.05)。各证型组之间比较,按照气滞血瘀型、肺脾气虚型、痰湿瘀阻型、气阴两虚型的顺序,CD4、CD4/CD8、IFN~丫依次减少(P值分别为d 0.05,d0.01,d 0.01);而CD8、ⅡJ一4依次增多(P 值分别为< 0.05,d0.01)。CD3、IgG、IgA、IgM 无明显改变(P>0.05)。提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型可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
原发性周围型肺癌SCT表现、组织病理学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9]:分叶征和血管集束征在气阴两虚型中多于其它证型(P <0.05);胸膜凹陷征在肺郁痰瘀型中多于其它证型(P<0.05);胸腔积液在脾虚痰湿型中多见;增强60秒后CT值气阴两虚型高于肺郁痰瘀型和阴虚痰热型;肺郁痰瘀型以鳞癌多见;脾虚痰湿型以肺泡癌多见;阴虚痰热型以腺癌多见。
周伟生等[10]收集了56例中晚期肺癌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类型及中医临床证型资料,按照中医辨证分组:分为肺郁痰瘀、脾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4种证型,研究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类型与各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发现4种证型中以肺郁痰瘀型多见(37.5%)。不同中医证型的病理类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肺郁痰瘀型以鳞癌多见,脾虚痰温型以肺泡癌多见,阴虚痰热型以腺癌多见;不同临床分期的中医证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原发性周围型肺癌组织病理学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
2.2 临床治法研究 由于肺癌的病因病机复杂,目前尚未制定出一套公认的辨证分型标准,大多学者仍按各自的认识角度辨证分型和组方用药。
程剑华教授[11]强调中医治疗肺癌应以人为本,关键是要提高生存质量。治疗原则上注重综合治疗与整体调护,辩证和辨病相结合。治疗大法上主张:通利肺气为要务,攻毒散结、清热化痰以祛邪,健脾益肾以扶正。
刘嘉湘教授[12]主张“扶正法”治疗肺癌。刘教授认为肺癌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本虚标实之病证,治病求本,扶助正气,扶正法可以贯穿肺癌治疗的始终。刘教授坚持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标本兼顾的原则,对肺癌常分为以下5种证型进行辨证治疗:脾虚痰湿、阴虚内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气滞血瘀。
朴炳奎教授[13]认为,络病的病机特点贯穿肺癌病变的始终,肺癌的病因病机为正气内虚,毒伤肺络,痰瘀内蕴,络息成积;治疗当以扶正培本、解毒散结为主,兼以祛痰化瘀、活血通络。
尤建良教授[14]长于采用培土生金法治疗晚期肺癌,张霆等[15]主张晚期肺癌从肝论治,张灵芝等[16]从痰瘀毒论治晚期肺癌亦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3.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融中西医各自优势于一体,可以明显提高疗效,避免或减轻副反应,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了复发率和转移率,从而提高了远期疗效,特别在治疗中晚期癌症病人方面更显优越性。
杨华[17]收集了2001年1月— 2004年9月42例住院的肺癌病人,根据生物学特性及预后实行分步治疗:(1)有手术适应症者,尽可能给予手术切除,再辅以放化疗及中医中药治疗。其中被明确为小细胞肺癌,应以化疗为主,辅以手术、放疗及中医中药治疗。(2)失去手术机会,但有放疗、化疗适应症者,可在放疗或化疗的同时,配合中医中药辨证治疗以取增效、减毒之效。(3)放疗化疗间歇期及放疗、化疗结束后,可以用中医中药扶正培本,清除残留肿瘤组织 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和提高。(4)晚期病人及年老体衰者,不能耐受手术、放化疗,可单用中医药治疗,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显效28例,有效lO例,无效4例;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 和88.10%.
张晓春[18]根据肿瘤临床治疗的实际,提出了“辨期论治”治疗肺癌的新思路,作为辨证论治的补充。具体分为:手术期、化疗期、放疗期、缓解期、晚期,而手术期又可分为手术前期、手术后期。化疗期可分为化疗期、化疗间期,放疗期亦可分放疗期、放疗戒期。手术前期以补益气血和健脾和胃为主,手术后期以理气化痰为主;放疗期以养阴生津,清热解毒为主,放疗间期治宜养阴柔肝补血;化疗期的辨治一般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为主,再根据不同的药物可能产生的损害,分别加用养心、柔肝、益肾、补肺、补气养血之法;化疗间期的辨治主要是益气养血为主;稳定期治疗以扶正祛邪、辨期论治和辨证沦治相结合,治以益气健脾,滋阴补血,解毒祛邪。晚期治法为化痰祛瘀,益气养阴。
在中药针剂方面,香菇多糖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9],艾迪注射液配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20],资料表明在缓解症状,提高KPS评分,减少血液学毒性,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放、化疗毒副作用,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有优势。
4.专方验方研究
陈锐深[21]采用自拟仙鱼汤加减治疗肺癌,临床上具有良好的疗效。主要药物有:党参,浙贝母,守宫,天冬,鱼腥草,仙鹤草,山慈菇等。
邵世祥等[22]采用复方紫菀饮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两虚、瘀毒并存型),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复方紫菀饮加化疗组在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显著优于单纯化疗组,两组比较P <0.05.复方紫菀饮主要由沙参、黄芪、紫菀、半支莲、白花蛇舌草等中药组成。研究证实晚期肺癌患者气阴两虚、瘀毒并存的出现机会明显增加,且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有血凝高凝倾向,益气养阴祛瘀解毒提高化疗近期疗效,减轻化疗毒副反
映,是一种可行方法。
周延峰等[23]通过对辨证属气阴两虚、瘀毒互结9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自拟消瘤方治疗,结果显示:中药消瘤方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0.5年和1年生存率均高于化疗组(P<0.05)。能缓解病灶生长,缓解稳定率优于化疗组(P<0.05)。能明显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KPS积分提高率高于化疗组(P<0.05),KPS积分降低率明显低于化疗组(P<0.01)。并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损伤。消瘤方:西洋参、沙参、麦冬、黄芪、茯苓、炒白术、陈皮、砂仁、炒神曲、炒麦芽、炒山楂、当归、莪术、丹参、漏芦、鱼腥草、猫爪草、浙贝母、生甘草等,水煎服,日2次,连服2月以上。
吴有名[24]采用中医蜂疗:药蜂刺穴+援毒抗癌膏贴穴+癌康花粉腔囊内服+中草药仙方活肺汤煎剂治疗65例手术、放疗、化疗后复发和转移的肺癌病人,结果治愈8例(12.3%),显效21例(32.3%),有效24例(36.9%),无效12倒(18.4),总有效率8l.5%.
5.中药外治的研究 中药外治疗法通过局部皮肤或经络系统的吸收透人及刺激作用或直接作用于体表患处,具有局部治疗和全身调节的作用,本疗法具有用药量少,副作用少,疗效明确,患者易接受的优点。孙六合教授[25]依据中医理论,结合自己临床经验,以扶正祛邪、软坚解毒为原则,采用自制抗癌膏贴敷肺俞穴及肺部肿瘤对应之体表部位,配合内服中药治疗肺癌64例,结果临床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0例,好转l6例,稳定2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8.1%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抗癌膏,由西洋参、黄芪、鹿角胶、急性子、水蛭、山慈菇、白花蛇舌草、蚤休、冰片、雄黄等lO余味中药组成,按传统工艺制成硬膏,并加用透皮促进剂以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效率。每克硬膏含生药o.12g。补肺软坚解毒汤由西洋参、白术、茯苓、全蝎、莪术等组成。
6.结语与展望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有效地调整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或巩固放化疗效果,减轻毒副反应,维持患者带瘤较长期生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在病因病机、微观辩证、治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然,也还存在一此亟待解决的问题:辨证论治虽然能体现中医组方灵活、个体化治疗的特色,但是,由于肺癌的中医证型标准化研究尚无定论,疗效判定没有统一标准,影响了深入研究和学术交流。今后努力的方向是:把肺癌的临床研究放在首位,尽快制定肺癌的中医证型的标准化及疗效标准的统一,并按照循证医学的规律,选择多个中心(中医医院、西医医院共同参与),采用公认的西医治疗方案以及按照盲法、严格随机化对照原则,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中西合璧,治疗控制晚期肺癌的生长和转移,防止早中期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新的治疗策略,这样的科研结论才具有更高的科学性,中医中药才能进一步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骆文斌. 肺癌中医病名规范研究. 中医药学刊, 2006年3月 第24卷第3期:480-481
[2] 郑同宝,张征,蔚敏. 肺癌中医体质辨证探讨. 新中医,2005年4月 第37卷第4期:13-14
[3] 田建辉,施志明. 中医药防治肺癌转移的思路. 新中医, 2005年6月 第37
本文是张文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09-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