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何菁 三甲
何菁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风湿免疫科

化验篇—自身抗体解读

8680人已读

抗核抗体(Autoantibody to Nuclear AntigenANA):抗核抗体(ANAs)包括一组特异性不同的自身抗体。目前对ANA的理解已不局限于细胞核成分,而是指抗所有核酸和核蛋白抗体的总称,靶抗原分布由传统的细胞核扩展到整个细胞,包括细胞核、细胞浆、细胞骨架、细胞分裂周期中产生的某些成分等。除风湿性疾病外,感染性疾病、肿瘤和服用某些药物(普鲁卡因酰胺、肼苯哒嗪、苯妥因钠、异烟肼等)的患者甚至正常人均可能有ANA阳性。通常≥140为阳性。

ANAS的荧光染色类型有五种:

1.均质型核质染色均匀一致,此型与抗组蛋白抗体和抗DNA抗体有关;

2.斑点型核质染色呈斑点状,核膜存在,此型多与可溶性核抗原(ENA)抗体有关;

3.核仁型仅核仁着染荧光,主要与抗核仁RNA和抗RNA聚合酶I抗体等相关,在硬皮病或有硬皮病表现的重叠综合征中较多见;

4.核周(核膜)型荧光包绕在核膜周围,多与抗双链DNA抗体有关;

5.着丝点型处于分裂时相的HEp-2 细胞为底物可出现依着丝点散在排列的特殊点状圆形,与斑点型区别的重要之处在于前者核膜已消失,主要与雷诺现象有相关性。

SSA/RO和抗SSB/LaHa抗体: RoSSA)和LaSSB)在SLE干燥综合征SS)中多见。这两种抗体的特异性靶抗原是不同的核糖核蛋白颗粒。两种抗体常常同时出现,抗LaSSB)很少单独存在。抗Ro抗体在大约40%~95 SS患者中出现,与腺体外表现如神经系统病变和血管炎、腺体功能异常、贫血、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抗La抗体、RF、高球蛋白血症和HLA-B8HLA-DR3HLA-DQ1HLA-DQ2杂合子有关。抗La抗体在87%的SS患者中出现,与腺体外症状如神经系统病变和血管炎、腺体功能紊乱、紫癜、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高球蛋白血症、RFHLA-B8HLA-DR3有关。抗Ro 和抗La 抗体在SLE出现的频率分别为40%和10%~15%,与抗Ro 抗体明显相关的临床表现包括新生儿狼疮、SS-SLE 重叠综合征、亚急性皮肤型狼疮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含有抗RoSSA)和抗LaSSB)的血清可与抗dsDNA 抗体结合并掩盖抗dsDNA,可以解释为何同时有抗SSA和抗SSB 抗体的SLE患者抗dsDNA 阳性的频率低,出现肾炎的频率也相对低。

抗着丝点抗体(ACA):ACA与局限型硬皮病(原来被称作CREST综合征,特异性为98%,敏感性为60%)和低频率的肺间质纤维化相关。但我国资料表明,ACA并非CREST综合征特有,在弥漫性硬皮病患者或一些仅有雷诺现象的患者亦呈阳性,且较长时期追随并不能诊为CREST。另外在某些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干燥综合征患者也可阳性。

类风湿因子(RF:是抗人或动物IgG 分子的FC 片段上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抗体。其抗免疫球蛋白类型可分为IgM-RFIgG-RFIgA-RF等。IgM型被认为是RF的主要类型,在RA中的频率和数量均较其他类型RF高。RA、干燥综合征、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以及一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等均可有大量IgM-RFIgG-RF 常见于有类风湿结节、血管炎以及高滴度IgM-RFRA患者。在正常人以及非RA疾病中则难以检测出IgG-RF。而在RA 患者滑液中,IgG-RF 二聚体可进一步聚合形成多聚体,沉积于关节软骨表面,激活补体引起关节的炎性损伤。有报告约10%的RA 患者有IgA-RF。除RA 患者外,干燥综合征患者也有较高水平的IgA-RF。在RAIgA-RF关节炎症的严重程度以及骨质破坏有较强的相关性。除RA外,没有一种疾病可同时具有以上三种类型RFRF RA 中阳性率为80%左右,是诊断RA 的重要血清学标准之一,但不是惟一的标准,因5%的正常老年人RF可阳性,随年龄的增高,阳性率可增高。且在许多其他疾病中出现,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持续高滴度的RF,常提示RA 的疾病活动,且骨侵蚀发生率高。临床上RF 可作为区分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标准。对RF阴性,且临床上高度疑似RA的患者,还可进行免疫复合物中RF的测定,称为隐性RF,尤其在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JRA)患者中阳性率较高。

何菁
何菁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