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前须知
发表者:王志斌 人已读
抑郁自评量表(SDS)由W.K.Zung编制于1965年。本量表含有20个反映抑郁主观感受的项目,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评分,其中10个为正向评分,10个为反向评分。[1]
SDS抑郁自评量表
适用范评定抑郁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特别适用于发现抑郁症病人。其评定对象为具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1]
施测步骤
(1)在自评者评定以前,一定要让受测者把整个量表的填写方法及每条问题的含义都弄明白,然后作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
对20个项目评定时依据的等级标准为:
①没有或很少时间
②少部分时间
③相当多时间
④绝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
填写时,要求受测者仔细阅读每一条,把意思弄明白,然后根据最近一周的实际感觉,在适当的数字上标记。
(2)如果评定者的文化程度太低,不能理解或看不懂SDS问题的内容,可由工作人员逐条念给他听,让评定者独自作出决定。
(3)评定时,应让自评者理解反向评分的各题,SDS有10项反向项目,如不能理解会直接影响统计效果。
(4)评定结束时,工作人员应仔细检查一下评定结果,应提醒自评者不要漏评某一项目,也不要在相同一个项目上重复评定。[1]
测验的记分
若为正向评分题,依次评为粗分1、2、3、4分;反向评分题则评为4、3、2、1。待评定结束后,把20个项目中的各项分数相加,即得总粗分(X),然后将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标准分(Y)。[1]
结果的解释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SDS总粗分的正常上限为41分,分值越低状态越好。标准分为总粗分乘以1.25后所得的整数部分。我国以SDS标准分≥50为有抑郁症状。[1]
抑郁严重度=各条目累计分/80。结果:0.5以下者为无抑郁;0.5—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69为中至重度;0.7以上为重度抑郁。仅做参考。
注意事项
1、SDS主要适用于具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它对心理咨询门诊及精神科门诊或住院精神病人均可使用。对严重阻滞症状的抑郁病人,评定有困难。
2、关于抑郁症状的分级,除参考量表分值外,主要还要根据临床症状。特别是要害症状的程度来划分,量表分值仅能作为一项参考指标而非绝对标准。[1]
美国新一代心理治疗专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David D·Burns博士设计出一套抑郁症的自我诊断表“伯恩斯抑郁症清单(BDC)”,这个自我诊断表可帮助你快速诊断出你是否存在着抑郁症。请在符合你情绪的项上打分:没有0,轻度1,中度2,严重3。
1、悲伤:你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悲哀?
2、泄气: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3、缺乏自尊: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自以为是一个失败者?
4、自卑: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
5、内疚:你是否对任何事都自责?
6、犹豫:你是否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7、焦躁不安:这段时间你是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状态?
8、对生活丧失兴趣:你对事业、家庭、爱好或朋友是否丧失了兴趣?
9、丧失动机: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无动力?
10、自我印象可怜:你是否以为自己已衰老或失去魅力?
11、食欲变化: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或情不自禁地暴饮暴食?
12、睡眠变化:你是否患有失眠症或整天感到体力不支、昏昏欲睡?
13、丧失性欲: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的兴趣?
14、臆想症:你是否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
15、自杀冲动:你是否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16、情绪不安
测试后,请算出你的总分并换算测评分Y
Y= 已获总分/45X100(取整)
评出你的抑郁程度
53~62为轻度抑郁
63~72为中度抑郁
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焦虑自评量表SAS
从量表构造的形式到具体评定的方法,都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十分相似,是一种分析病人主观症状的相当简便的临床工具。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焦虑自评量表SAS
请注意:1、请根据您一周来的实际感觉在适当的数字上划上“√”表示,请不要漏评任何一个项目,也不要在相同的一个项目上重复地评定;2、 量表中有部分反向(即从焦虑反向状态)评分的题,请注意保障在填分、算分评分时的理解;3、 本表可用于反映测试者焦虑的主观感受,对心理咨询门诊及精神科门诊或住院精神病人均可使用,但由于焦虑是神经症的共同症状,故SAS在各类神经症鉴别中作用不大;4、关于焦虑症状的临床分级,除参考量表分值外,主要还应根据临床症状,特别是要害症状(要害症状包括: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精神运动性不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程度来划分。
SAS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20个条目中有l5项是用负性词陈述的,按上述l~4顺序评分。其余5项(第5,9,13,17,19)注*号者,是用正性词陈述的,按4~1顺序反向计分。
分析指标
SA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份,就得到标准分,或者可以查表作相同的转换(粗分、标准分换算表 见SDS附录)。
结果解释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注意事项
1、由于焦虑是神经症的共同症状,故SAS在各类神经症鉴别中作用不大;
2、关于焦虑症状的临床分级,除参考量表分值外,主要还应根据临床症状,特别是要害症状的程度来划分,量表总分值仅能作为一项参考指标而非绝对标准。
适应症
(1)反复因头痛、颈部、背部、腰部和四肢疼痛在综合医院有关科室就诊,临床查体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未提示器质性病变者。
(2)因焦虑、恐怖、疑病、抑郁等精神因素所致的慢性疼痛。
(3)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全身疼痛。
(4)紧张型头痛。
(5)偏头痛。
禁忌症
1)心肌梗死发作期或发作后伴有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衰患者。
(2)主要脏器的严重疾患,如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呼吸衰竭患者,脑出血、脑梗死,糖尿病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3)精神分裂症发作期。
(4)严重智力缺陷,不配合检查者。
SCL-90症状自评量表操作手册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是为了评定个体在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症状而设计的。
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
(1)躯体化:包括1,4,12,27,40,42,48,49,52,53,56和58,共12项。该因子主要反映主观的身体不适感。
(2)强迫症状:3,9,10,28,38,45,46,51,55和65,共10项,反映临床上的强迫症状群.。
(3)人际关系敏感:包括6,21,34,36,37,41,61,69和73,共9项。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感和自卑感,尤其是在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突出。
(4)抑郁:包括5,14,15,20,22,26,29,30,31,32,54,71和79,共13项。反映与临床上抑郁症状群相联系的广泛的概念。
(5)焦虑:包括2,17,23,33,39,57,72,78,80和86,共10个项目。指在临床上明显与焦虑症状群相联系的精神症状及体验。
(6)敌对:包括11,24,63,67,74和81,共6项。主要从思维,情感及行为三方面来反映病人的敌对表现。
(7)恐怖:包括13,25,47,50,70,75和82,共7项。它与传统的恐怖状态或广场恐怖所反映的内容基本一致。
(8)偏执:包括8,18,43,68,76和83,共6项。主要是指猜疑和关系妄想等。
(9)精神病性:包括7,16,35,62,77,84,85,87,88和90,共10项。其中幻听,思维播散,被洞悉感等反映精神分裂样症状项目。
(10)19,44,59,60,64,66及89共7个项目,未能归入上述因子,它们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我们在有些资料分析中,将之归为因子10“其他”。
施测步骤
1、在开始评定前,先由工作人员把总的评分方法和要求向受检者交代清楚。然后让其作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并用铅笔填写。
SCL-90的每一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具体如下:
(1)没有:自觉无该项问题;
(2)很轻,自觉有该项症状,但对被试者并无实际影响,或者影响轻微;
(3)中度:自觉有该项症状,对被试者有一定影响;
(4)偏重:自觉有该项症状,对被试者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5)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对被试者的影响严重。
这里的“影响”包括症状所致的痛苦和烦恼,也包括症状造成的心理社会功能损害。“轻、中、重”的具体定义,由被试者自己体会,不必做硬性规定。
评定的时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的实际感觉。
2、对于文化程度低的的自评者,可由工作人员逐项念给他听,并以中性的、不带任何暗示和偏向地把问题本身的意思告诉他。
3、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的实际感觉。
4、评定结束时,由本人或临床咨询师逐一查核,凡有漏评或者重新评定的,均应提醒自评者再考虑评定,以免影响分析的准确性。
测验记分
SCL-90的统计指标主要为两项,即总分和因子分。
总分项目
(1)总分:90个项目单项分相加之和,能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
(2)总均分:总分/90,表示从总体情况看,该受检者的自我感觉位于1-5级间的的哪一个分值程度上。
(3)阳性项目数:单项分≥2的项目数,表示受检者在多少项目上呈有“病状”。
(4)阴性项目数:单项分=1的项目数,表示受检者“无症状”的项目有多少。
(5)阳性症状均分:(总分-阴性项目数)/阳性项目数,表示受检者在“有症状”项目中的平均得分。反映受检者自我感觉不佳的项目,其严重程度究竟介于哪个范围。
因子分
因子分共包括10个因子,即所有90个项目分为10大类。每一因子反映受检者某一方面的情况,因而通过因子分可以了解受检者的症状分布特点,并可作廓图(Profile)分析。
得分结果
基本解释
量表作者未提出分界值,按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需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得分症状详解
总症状指数
是指总的来看,被试的自我症状评价介于“没有”到“严重”的哪一个水平。总症状指数的分数在1~1.5之间,表明被试自我感觉没有量表中所列的症状;在1.5~2.5之间,表明被试感觉有点症状,但发生得并不频繁;在2.5~3.5之间,表明被试感觉有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在3.5~4.5之间,表明被试感觉有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在4.5~5之间表明被试感觉有,且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
阳性项目数
是指被评为2-5分的项目数分别是多少,它表示被试在多少项目中感到“有症状”。
阴性项目数
是指被评为1分的项目数,它表示被试“无症状”的项目有多少。
阳性症状均分
是指个体自我感觉不佳的项目的程度究竟处于哪个水平。其意义与总症状指数的相同。
因子分
SCL-90包括9个因子,每一个因子反映出个体某方面的症状情况,通过因子分可了解症状分布特点。因子分等于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总分与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当个体在某一因子的得分大于2时,即超出正常均分,则个体在该方面就很有可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⑴.躯体化
主要反映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不适,和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等躯体不适表现。
该分量表的得分在12-60分之间。得分在36分以上,表明个体在身体上有较明显的不适感,并常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得分在24分以下,躯体症状表现不明显。总的说来,得分越高,躯体的不适感越强;得分越低,症状体验越不明显。
⑵.强迫症状
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还有一些比较一般的认知障碍的行为征象也在这一因子中反映。
该分量表的得分在10-50分之间。得分在30分以上,强迫症状较明显。得分在20分以下,强迫症状不明显。总的说来,得分越高,表明个体越无法摆脱一些无意义的行为、思想和冲动,并可能表现出一些认知障碍的行为征兆。得分越低,表明个体在此种症状上表现越不明显,没有出现强迫行为。
⑶.人际关系敏感
主要是指某些人际的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加突出。在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感,心神不安,明显的不自在,以及人际交流中的不良自我暗示,消极的期待等是这方面症状的典型原因。
该分量表的得分在9-45分之间。得分在27分以上,表明个体人际关系较为敏感,人际交往中自卑感较强,并伴有行为症状(如坐立不安,退缩等)。得分在18分以下,表明个体在人际关系上较为正常。总的说来,得分越高,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的问题就越多,自卑,自我中心越突出,并且已表现出消极的期待。得分越低,个体在人际关系上越能应付自如,人际交流自信、胸有成竹,并抱有积极的期待。
⑷.抑郁
苦闷的情感与心境为代表性症状,还以生活兴趣的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等为特征。还表现出失望、悲观以及与抑郁相联系的认知和躯体方面的感受,另外,还包括有关死亡的思想和自杀观念。
该分量表的得分在13-65分之间。得分在39分以上,表明个体的抑郁程度较强,生活缺乏足够的兴趣,缺乏运动活力,极端情况下,可能会有想死亡的思想和自杀的观念。得分在26分以下,表明个体抑郁程度较弱,生活态度乐观积极,充满活力,心境愉快。总的说来,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明显,得分越低,抑郁程度越不明显。
⑸.焦虑
一般指那些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征象,如震颤等。
该分量表的得分在10-50分之间。得分在30分以上,表明个体较易焦虑,易表现出烦躁、不安静和神经过敏,极端时可能导致惊恐发作。得分在20分以下,表明个体不易焦虑,易表现出安定的状态。总的说来,得分越高,焦虑表现越明显。得分越低,越不会导致焦虑。
⑹.敌对
主要从三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思想、感情及行为。其项目包括厌烦的感觉,摔物,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暴发等各方面。
该分量表的得分在6-30分之间。得分在18分以上,表明个体易表现出敌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得分在12分以下表明个体容易表现出友好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总的说来,得分越高,个体越容易敌对,好争论,脾气难以控制。得分越低,个体的脾气越温和,待人友好,不喜欢争论、无破坏行为。
⑺.恐怖
恐惧的对象包括出门旅行,空旷场地,人群或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此外,还有社交恐怖。
该分量表的得分在7-35分之间。得分在21分以上,表明个体恐怖症状较为明显,常表现出社交、广场和人群恐惧,得分在14分以下,表明个体的恐怖症状不明显。总的说来,得分越高,个体越容易对一些场所和物体发生恐惧,并伴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得分越低,个体越不易产生恐怖心理,越能正常的交往和活动。
⑻.偏执
主要指投射性思维,敌对,猜疑,妄想,被动体验和夸大等。
该分量表的得分在6-30分之间。得分在18分以上,表明个体的偏执症状明显,较易猜疑和敌对,得分在12分以下,表明个体的偏执症状不明显。总的说来,得分越高,个体越易偏执,表现出投射性的思维和妄想,得分越低,个体思维越不易走极端。
⑼.精神病性
反映各式各样的急性症状和行为,即限定不严的精神病性过程的症状表现。
该分量表的得分在10-50分之间。得分在30分以上,表明个体的精神病性症状较为明显,得分在20分以下,表明个体的精神病性症状不明显。总的说来,得分越高,越多的表现出精神病性症状和行为。得分越低,就越少表现出这些症状和行为。
(10)其它项目 (睡眠、饮食等)
作为附加项目或其他,作为第10个因子来处理,以便使各因子分之和等于总分。
参考常模
参考常模的应用
在前面提供了一个对测验结果的简单解释,应该说这个解释相当粗糙的,主要是给对心理测量知识不太熟悉的被试或学生看的。要进一步了解测验结果的意义就必须将测验分数与常模相对照,以发现被试在各分量表的得分与一般水平的差异有多大。这样才能准确的确定被试成绩的意义。对于本量表来说,被试各分量表的分数的分级原则为:①平均值上或下各一个标准差以内的为“中等水平的症状表现”;②平均值上或下两个标准差以内的为“较高或较低水平的症状表现”;③平均值上或下超过两个标准差的为“高或低的症状表现”。因此,从表面上看被试的得分高低是不够的,还要看其在同一群体中所处的水平,才能确定其症状表现的真实程度。比如在某些分量表上被试的得分虽然比较高,但如果常模中该分量表的平均分也比较高,计算后发现被试的得分没有超过一个标准差,那么就表明该被试在该方面的症状表现也只是个中等水平而已,不必过于担心!
建议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包含了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人际关系和生活习惯等。
该量表从9个方面,以身心症状表现的角度考查了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在某些症状上的得分越高,感觉到某些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比较严重,就应该注意学生在这个方面的问题。
由于自评量表是测量个体在一段时间内感觉到的症状的严重与否,所以在量表分数的解释上应该慎重,并不是得分高就一定说明个体出现了很严重的心理问题,某些分量表上的得分较高有可能只是由于个体当时遇到了一些难题如失恋、面临考试、生病等,因此还应该对学生得分高的原因作进一步的了解。
如果个体在多个维度上自觉这些症状较为严重时,应该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严重时应该到比较权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注意事项
1、在躁狂症或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量表项目全面性不够,缺乏“情绪高涨”、“思维飘忽”等项目。
2、只能可能,并不能说一定有心理疾病。要做出诊断,必须进行面谈并参照相应疾病的诊断标准。
本文是王志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8-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