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漏斗胸相关知识

1100人已读

漏斗胸对人体的影响:

不管患者有无症状,漏斗胸都对人体有不良的影响。(1)对生理的影响 由于患者的胸骨和肋软骨向胸腔内凹陷,加重了对心肺的压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易疲劳、运动耐力下降等。心动超声波检查国外报道约有30%的患者有二尖瓣脱垂;40%的患者肺功能检查提示存在肺功能下降;部分患者对右心室壁有压迫。由此可见对患者的生理功能有明显的影响。(2)对心理的影响 由于胸廓形状的畸形,绝大多数的患者都有心理障碍,特别是大龄儿童和成年人,从表面上看患者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实际上有深在的心理反应,表现如特异的窘态反应,有耻辱感,社会性焦虑,工作能力受限,定向性差;对挫折和诱惑的耐受力降低;交际能力受限。严重的可出现抑郁症。因此,患者的心理障碍不应忽视。(3)漏斗胸对寿命有否影响 这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漏斗胸常伴发其他疾病,而且对心肺造成压迫已成事实,应该说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是不利的。有研究表明,漏斗胸本身并不是造成死亡的原因,而漏斗胸的伴发病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漏斗胸病因:

漏斗胸是胸骨和胸前壁向内凹陷呈漏斗状的胸壁异常现象,是胸壁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发生率大约每300到1000位儿童中便有一位有漏斗胸,男女比例为4:1。有些人认为漏斗胸与幼儿时期缺钙有关,这是不正确的。漏斗胸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有家族史者漏斗胸的发生率是2.5‰, 而无家族史者,漏斗胸的发病率仅1.0‰。对有家族史的患者从遗传疾病的角度研究了漏斗胸的遗传性。在美国研究了34个有家族史的家庭,24个家庭经过系谱分析和细胞中的染色体分析,其中14个家庭是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有4个家庭是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另6个家庭是性连锁(X-连锁)隐性遗传。由此可见,对有家族史者漏斗胸实际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漏斗胸症状:

漏斗胸属渐进式病变,在出生时可能就已存在,但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愈来愈明显而被发现。 外型特征为前胸凹陷,肋弓突出或外翻,有的患者还同时伴有脊柱侧弯。漏斗胸有时会因为压迫到心脏,而造成心脏输出血量降低、运动能力不足。 呼吸时会限制胸部扩张,使肺功能降低。 这些心肺功能的问题,在幼儿时期较少出现(少于10%有症状)。 在步入青春期后,将逐渐明显,至少有40%产生症状。 除了生理上异常外,患者在心理上也可能因为前胸凹陷,不敢露出上身,许多户外活动不愿参加,长此以往会呈现害羞、迟疑、畏缩等负面的人格特性,甚至出现抑郁症或精神症状。

漏斗胸治疗:

6-12岁是最佳手术时间。漏斗胸的外科矫正治疗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主要的原则是抬举凹陷的胸骨和肋软骨。最初的方法是胸骨翻转到改良保留血管、肌肉蒂的胸骨翻转。手术需要切断或切除畸形的肋软骨和胸骨后,再重新缝合。该术式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对患者打击重、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高,越来越不被患者和医生接受。后来的Ravitch手术与胸骨翻转相比较, 简化了手术操作。手术需要切除切断畸形的肋软骨,胸骨仅需要斜形截除一点。由于手术时间短了些,术后并发症低,复发率也得到降低。最近几年开展的微创手术,即Nuss手术,是由美国 Donald Nuss 医生所研发,此术式已经取代了传统手术。 此微创手术是在胸腔镜导引下手术植入量身塑造的金属板( Pectus Bar ),将凹陷的胸骨及肋软骨向上抬起,没有任何肋骨被切除,也没有胸大肌之切开。 此一金属板,需留置体内至少2至5年后再移除。该手术方法,创伤轻、术后恢复快、术后下床活动早、手术后并发症少、畸形矫正效果满意率高、复发率低,对成年人亦获得良好的效果,是值得采用和推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