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健康小常识(四)提高健身效果,避开这几个误区

在新年到来之际,很多朋友为了更健康的身体、或是更美好的形体,决定加入健身大家庭。但是俗话说得好,“健身先健脑”。在这里就给大家普及一下新手健身常常遇到的几个误区。让大家能够更有效的实现自己健身的目的和追求。
误区1:只有出汗才算运动有效
人体的汗腺各不相同,分活跃型和保守型两种,这与遗传有关。训练前的热身是为了提高体温、增加肌肉弹性,以便适应后续锻炼,避免造成损伤,而不是为了出汗。至于正式训练的效果更不能用有没有出汗,或者出汗量的多少来衡量了。
误区2:运动强度越大、减肥效果越好
很多人,包括投身健身一段时间的有经验的练习者,都会对次深信不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研究表明,体内脂肪的减少取决于锻炼时间的长短,而不是锻炼的强度。因为各种锻炼开始时,首先消耗的是体内的葡萄糖,在糖消耗后,才开始消耗脂肪。而剧烈运动在消耗糖后多已精疲力竭,难以再继续坚持,因而脂肪消耗不多,达不到减肥的目的。只有较缓慢而平稳地持久运动,才能消耗更多的热量,以达到减肥的目的。

误区3:有氧运动越多越好
一件好事做过了可能会变成坏事,导致相反结果。有氧运动也是如此。虽然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脂肪消耗办法,但长时间的有氧锻炼消耗的不仅仅是脂肪,而且还包括肌肉。
研究发现,两小时中量的有氧锻炼可耗尽体内90%的白氨酸——对肌肉生长非常重要的一种氨基酸。通常情况下,正常的白氨酸水平可防止因锻炼过度引起的肌肉分解。
这也是为什么马拉松运动员都体型消瘦的原因之一。

误区4:只练喜欢的部位
健身圈有的一句十分经典的话——“新手练胸,老手练背”。这是因为太多人只注重看得到的部位,其实身体是一个整体,只有全方位的训练才会让成果最大化,长期单一部位的训练可能让身体不协调,使身体肌肉力量不平衡,导致很多体态问题,影响整体的美感。
请记住,胸肌、腹肌和手臂是好看的部位,但背部和腿部的训练能促进身体的激素水平,对其它部位的肌肉增长也非常关键。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