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璟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诊后必读

直径小于10 mm的GGO诊断与治疗

发表者:张璟 人已读

研究表明今后20年内我国肺癌发病数超过死亡数,发病数和死亡数还会持续上升。对于大多数肺癌患者由于缺乏早期症状以及健康意识,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失去了宝贵的手术机会,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仅15%。但胸部薄层高分辨率CT的广泛应用,使医生筛查出更多的早期肺癌,其中不乏很多 10 mm以下的微小病灶或磨玻璃样病灶(ground-glass opacityGGO)。GGO 指肺内 CT 图像上表现为密度轻度增加,呈局灶性云雾状密度阴影,可见其内的支气管及血管纹理。临床上我们将肺GGO分为单纯磨玻璃病灶(pure ground-glass opacitypGGO)和混合性磨玻璃病灶(mixed ground-glass opacitymGGO)两类。对于以GGO为表现的肺部结节,有报道称,其恶性率(34%)高于实性结节(7%),PGGO mGGO 的恶性率为 18%64%。同时,有报道称以GGO为表现的早期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100%。高恶变率和早期治疗后的高生存率使得GGO的诊治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1.GGO的术前诊断方法与发展方向

GGO作为一种非特异表现,可以是弥漫性的如非典型肺炎、肺间质纤维化、肺挫伤等,也可以是局限性的,如肺曲菌病、局灶性肺出血、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支气管肺泡癌(BAC)pGGO大多数无外侵性生长,其病理类型多为AAH BAC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肺癌组织学分类中认为BAC是一种原位癌,而AAHBAC的癌前病变。mGGO病理类型多为腺癌或者BACmGGO直径多大于pGGO,和pGGO相比,mGGO恶性程度高,生长速度快,淋巴结转移率高。局灶性肺部磨玻璃影(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是早期肺癌,尤其是肺泡细胞癌的表现已基本达成共识,是胸外科医生研究的重点。对于f GGO的诊断,特别是直径<10 mmGGO如何判断其良恶性一直是胸外科的难题,尽管螺旋CT对于筛查fGGO的检出率很高,但是目前尚无任何明确的术前诊断良恶性的方法。通常是结合患者的既往史和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目前广泛认可的肺癌高危因素主要是年龄>60岁,吸烟>20/天、>30年、戒烟<10年,既往恶性疾病史等。对于非吸烟人群来说,二手烟、煤烟、非肿瘤肺部疾病(主要指结核、肺炎COPD)及肿瘤家族史是主要的危险因素。根据一项长期的随访研究显示,以GGO 为表现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初始直径>10 mm、男性、年龄大于65岁、GGO 含有实性成分。然而研究发现支气管肺泡癌常见于不吸烟女性,且常表现为多发p GGOpGGO无毛刺和分叶等边缘征象、支气管充气征、含气腔隙等其他影像学特征诊断价值有限,具备一定经验的医师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TFNB),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诊断的准确率可达到80-90%乃至更高。另外,尽管PET已应用于肺癌的诊断,但 GGO PET检查的盲区,存在着明显的假阳性,对于其良恶性的鉴别价值有限,定期动态CT观察有助于鉴别癌性GGO。若GGO是由急性炎症反应导致的,其病灶经过 2~4 周的随访后多数可消散或明显缩小;若随访观察过程中GGO内出现高密度实性成分,首先应疑诊为早期肺癌,并进行肺癌相关的化验检测,此过程可能为肿瘤侵犯致肿瘤内中心细胞支架结构破坏、肺泡腔实变,或为癌结节堆聚致软组织成分增多。mGGO 患者应积极接受肺组织活检,对于病灶周围出现血管纠集征,支气管充气征消失,含气腔隙减少,因其恶性度较高,应争取利用各种手段获得病理诊断。表现为pGGO其随诊时间宜为3个月,不能排除BACAAH的患者,需考虑手术探查。

2.GGO的术中诊治及随访

参考 2013 年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ACCP)制定的对于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的诊疗指南,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无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无明确的良性指证,根据其结节大小,我们建议:对于<5 mm pGGO,可不进行进一步评估;对于5-10mmp GGO,随访至少三年,每年进行2-4次胸部薄层CT检查。对于实性成分>50%GGO,建议每间隔3月进行一次CT检查,随访13年。对于多发性GGO,不能简单假定其性质为良性或转移灶,在常规复查的同时,可考虑行PET-CT进一步检查。GGO中生长出实性成分的经常是恶性的,需进一步评估或考虑手术切除。值得注意的是,随访观察可能成为延误治疗的重要因素。

虽然pGGO恶性程度低、无淋巴结转移,但因p GGO或为BACAAH难以鉴别、存在高危因素、随访过程中实性成分增加、体积增大或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强烈要求等原因,基于防止其进展为癌的可能的考虑,亦可手术。

对于mGGO患者因其多为腺癌或者腺癌合并有肺泡癌成分宜早期手术,对于实性成分<50%mGGO,少见有淋巴结转移和血管侵犯,预后较好,对于实性成分>50%,则可能已有淋巴结转移和血管侵犯。因此,对于表现为fGGO直径<10 mm高度怀疑恶性的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我们主张在尽量获取病理及影像学证据的前提下,宜尽快早期手术切除,原有的pGGO发展为mGGO的患者也应尽快手术,对于长期随访无法获得病理的mGGO,手术更是一种确诊手段。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达到减少进入Ⅱ期肺癌的可能。早期行胸腔镜手术探查已成为处理f GGO的共识。

对于因结节太小术中很难发现的GGO患者,在VATS或开胸手术中,术前CT充分阅片定位,术中CT引导下穿刺钢丝定位或注射美兰,术中定位准确率很高,遗漏或未发现病灶的概率仅为05%。这尤其对于直径<10 mm距脏层胸膜超过10 mm的肺部小结节大有裨益。

对于10 mm以下、侵袭程度较低的GGO,可行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无需淋巴结清扫,其可行性已得到初步验证,且其术后5年存活率较高,临床上不常规采用化疗和放疗。术后随访应3年以上。

本文是张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