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刚_好大夫在线
1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斜视弱视

于刚吴倩谈斜视手术经验(四)

发表者:于刚 人已读

间歇性外斜手术不手术行吗,保守网络训练效果如何?

小儿眼科于刚主任谈体会: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如何控制不复发?

1.笔尖训练

2.我们经过三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开发出斜视手术术后训练云平台,针对手术后儿童双眼视,立体视觉不好的特点,给予特殊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孩子经过训练,增加了两大功能,1,融合功能加强,2立体视觉功能加强,有了这两大功能的加强,孩子的斜视手术就不容易复发了,我的很多孩子最多训练了三年,最少训练了6个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复杂的二次手术,三次手术,通过网络训练就能够显出控制斜视复发的优越性了。

3.部分医生对间歇性外斜视病人术前进行集合功能训练,期望训练能代替手术,认为这种训练至少可以推迟手术。国内有学者认为,术前做集合训练者,术后容易形成过矫。

提醒:我们在临床通过对外斜视的患儿行网络云平台训练训练后再做手术,没有发现有过度矫正变成内斜视的病例,,通过训练,大部分患儿都能够使融合范围扩大。所以我们认为辐辏训练可作为外斜视术后的融合训练,家长要有准备,部分患儿对于手术后的融合训练反应不明显。

儿童调节性内斜视是否可以手术?

小儿眼科于刚主任答疑:

1、完全性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不能手术治疗。此类斜视原因清楚是最好的光学手段治疗对象。戴镜后不仅眼位正,而且可以恢复双眼单视。有些病人或家庭不接受戴镜,反而选择手术,但是手术不能改变屈光调节状态,术后看调节视标还会出现内斜视。另外,病人不戴镜视力差,也达不到脱镜的目的。更糟糕的是术后易发生继发性外斜视。

2、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设计只解决非调节部分,而调节部分仍需戴镜解决。应于术前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清楚,手术后重新验光,根据斜视度适当增减远视度数配眼镜。定期复查,根据屈光度和斜视度的变化情况酌情考虑减少远视度数配眼镜。

提醒: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大部分孩子存在一定量的立体视功能,我们建议孩子尽快手术,手术后佩戴一副比较度数小的眼镜,再给与训练这样孩子的立体视觉功能会很好的发育,我90年代就在国内著名的中华眼科杂志撰文,率先提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早期手术问题。

间歇性外斜视的儿童不做手术行吗?

很多家长对斜视手术有顾虑,医生只好让家长回家等待,斜视度大了,外观不能接受了,再到医院手术,我们告诉家长,这样的观点是不对的,等待的过程中,会让孩子失去立体视功能,再做手术,手术后立体视功能不能恢复。

如何解决这两个矛盾,家长的顾虑我们也要考虑,现在好了,我们研发了一款网络斜视保守治疗的训练软件——网络训练云平台,给予不能够做手术,或者爸爸妈妈对手术有顾虑的孩子做训练,这样能够是孩子在手术前能够保持很好的立体视觉功能。我使用网络训练外斜视已经12年了,很多孩子收益于网络平台的训练,在使用过程中,我发现过去使用的网络训练,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我们专家团队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和开发,研发出一款网络斜视训练云平台治疗这些暂时不能手术间歇性外斜视的宝宝,通过网络训练,我们出现了两种效果:

1.保留正常的立体视功能,等待合适的手术时间。

2.一些小度数的外斜视,经过训练后,家长发现斜视度减小,斜视出现的比例减少,这部分孩子能够保持斜视的控制,可以不做手术。

儿童先天性内斜视手术最佳年龄?

目前国际上,国内的学者都认为,调节性内斜视最好是2岁时手术,希望早期手术后,孩子能够恢复立体视功能你,但是早期手术容易产生过矫和欠矫。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87年代开始就尝试了各种儿童斜视手术的新方法手术方式,经过参考大量国外的文献和大量临床实践,89年我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儿童斜视可调整缝线手术的理念,经过近30年大量手术的实践,这种儿童的可调整缝线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儿童斜视领域可调整缝线主要用于以下儿童:

1.先天性内斜视儿童

2.先天性外斜视儿童

3.斜视度不稳定的儿童斜视

4.复杂儿童斜视手术

5.不配合检查的儿童斜视儿童

提醒:这种新技术能够早期为孩子手术,手术后容易建立儿童双眼视功能,手术后的三天时间内,可以根据儿童的斜视度数变化问题,调整斜视度数,增加儿童手术的一次正位率,避免二次,或者多次手术。

提醒:即使使用可调整缝线手术的新方法,儿童斜视手术仍不可避免的要做好二次手术后思想准备。

一、关于美和眼科专家团队微信讲课的通知:

请大家把准备听课的其他微信群里QQ群里的眼病宝妈,宝爸加到于刚第四大讲堂里边的微信里边,我们再按照不同的疾病,把宝妈分到不同的眼病微信群里边,开始授课。

二、关于筹备美和眼病QQ群的通知:

近期我们又增加了“儿童眼整形-上睑下垂”QQ群讲座内容,( QQ搜索群名:669880941),QQ群里边更便于管理,杜绝不良广告,有很多的专家图片,影像,音频的资料方便大家浏览。

于刚医生第四讲堂 微信号:yugangwuqian04

本文是于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