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斌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走出宫颈癌、前列腺癌治疗重手术轻放疗的误区

发表者:郭洪斌 人已读

原创 2017-10-08 学院君 放疗圈

宫颈癌

宫颈癌是是世界第三大常见的女性癌症,也是我国女性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每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有13万人,患者趋向年轻化,年龄在35岁以下的宫颈癌患者占三分之一。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也正在迅速升高。前列腺癌属于典型老年性疾病,年龄是肯定的危险因素之一。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70%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年龄大于65岁; 其中60~79岁的发病率达1/7。

当今社会,“谈癌色变”的现象有所扭转,但绝大多数的患者通常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尤其是针对宫颈癌、前列腺癌的手术治疗,对于这两种肿瘤的治疗,多数人包括部分经验丰富的非专科医生也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忽视了放射治疗的治疗价值,实际上,放射治疗在这两种泌尿生殖系统常见肿瘤治疗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手术治疗。

就放射性治疗相较于手术治疗的方法,记者采访到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肿瘤放射治疗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王平,他表示对于宫颈癌和前列腺癌的治疗,放射治疗的治疗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手术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甚至还在做术前放化疗再做手术这样的高副作用低疗效的治疗,这是我国亟待规范和纠正的一个治疗误区。

宫颈癌治疗新方案

对早期宫颈癌的治疗,王平介绍,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局限于宫颈或仅仅侵犯部分阴道组织的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可以取得相同的治疗效果,手术治疗病人如果发现病灶范围过大、手术边界不够安全、或这有淋巴结转移术后再接受辅助性放射治疗。对于局限于宫颈的早期的病灶,放射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毒副作用更为轻微。并且,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对于癌灶超过4厘米或病灶已经超出宫颈范围侵及阴道上端的病人,加入同步化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但是放化疗后再进一步手术治疗并不能提高生存率,反而明显增加了治疗相关毒副作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对于已经明显侵犯宫颈周围组织的病人,不适合手术治疗,而单纯放疗的疗效也不令人满意,一般选择同步放化疗。对于已经侵及宫颈周围组织手术难以彻底清除的病例,同步放化疗还可以取得70%左右的5年生存率,而此时再加入手术治疗仅仅增加了治疗的毒副作用,而病人并不能获得长期的生存获益。

综上所述,各个期别的宫颈癌患者均可行同步放化疗,疗效不低于手术,并且毒副作用较低。尤其是累及宫旁组织的局部晚期的患者更是应该选择放化疗,而不宜手术治疗。但是国内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甚至还在做术前放化疗再做手术这样的高副作用低疗效的治疗,这是我国亟待规范和纠正的一个治疗误区。

前列腺癌治疗新方案

前列腺癌的治疗也存在着类似的误区。前列腺癌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激素治疗、化疗等,单独或综合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

不论国内外的哪种指南中都强调了放疗的重要性。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放疗剂量的提高及与内分泌治疗的联合应用,前列腺癌的放疗疗效逐渐提高,现在已经达到了80%以上的生化控制率,并且放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 必须看到, 放射治疗在我国并不普及, 各地治疗水平也参差不齐, 同时由于人们对放疗的认识欠缺, 使得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远未充分发挥, 特别是在前列腺癌这一在我国发病率相对较低的疾病。一些专业人士对前列腺癌放疗方法、疗效及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认识不足, 也影响了该手段的应用。

对于肿瘤局限于前列腺、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患者,根治性放疗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可以取得类似的疗效,且近期毒副作用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如果前列腺病变侵及周围器官或组织,或者盆腔淋巴结出现了转移, 手术治疗无法根治性切除肿瘤,目前放疗联合激素治疗是这些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还可以取得70%以上的长期存活。

除了上面说到的早期及局部晚期前列腺癌外,某些特殊情况下放射治疗也是首选治疗方案。比如年龄在70 岁以上、预期寿命<12 年的早期前列腺癌, 也不考虑做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建议行根治性放疗。肿瘤侵犯前列腺尖部, 手术难以切除干净, 这部分患者也应该优先考虑根治性放疗。对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 可作姑息性放疗, 以达缓解症状控制尿血与疼痛的目的。

总之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已是一种成熟的治疗技术,科学合理的放疗可获得较理想的疗效, 而并发症相对较少。随着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适形调强以及图像引导放疗的应用, 放疗将会更接近人们的期望, 重视放疗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价值, 将会使更多患者受益。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