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该如何进补
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俗话说“冬日进补,来年打虎”,中医学上也认为,”秋收冬藏“,也可见冬季进补的重要性。膏方是进补的一种好的方式,但药补不如食补,所以冬季吃什么最养生,怎么进补效果最好,也是有不少学问的。
冬天进补的重要性
选择在冬季进补是因为,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冬季进补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并且因为冬季天冷,多吃些温补之物,不容易上火。
需要注意的是,冬季进补时,最好先做引补,即给身体先打好底子,使肠胃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再服补药或进补时才可增加滋补效力,以防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像久病体弱的老年人,或因脾有湿邪的人,因脾胃虚消化差,服用滋补药不仅达不到补虚效果,反而出现腹胀便溏、恶心呕吐,致使身体更虚。所以,脾胃虚寒且湿重者尤为要注意先健脾胃。淮山芡实瘦肉汤、花生黄豆煲猪脚等都是健脾益肾的靓汤,在进补前几天可以喝喝这些汤水。
冬季进补原则:
戒腻:对于身体状况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的人来说,冬季进补不要过于油腻,以易于消化为准。
戒偏:进补时应顾及气血阴阳,不可一味偏补,防止过偏反而引发其他疾病。
戒依赖补药:光靠补药养生不是好办法,应注意饮食调整,适当的运动锻炼,多用大脑,避邪就静。
戒乱补:首先要了解自己该不该补,该补什么,要知道自己属于哪种体质,哪里需补。人的体质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阴阳共虚等不同,所以要认真分析,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判定。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犯虚实之戒。
戒不适宜的进补:患有感冒、便秘或睡眠不足、心情不佳时,应慎重进补,最好是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进补。
冬季进补最该吃的几种食物
天冷进补是不是非得昂贵的补品不可呢?并非如此。要知道,每种食物都有它的特性,就像是白色的食物如银耳、萝卜、豆腐等常见的食材中,有很多我们所不了解的特性。只要掌握了食物的特性,再对症下药,最普通的食物其实就是最好的滋补品。
萝卜:白萝卜是冬季的时令蔬菜,也是养生的好食材。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说法。萝卜中维生素A、C的含量特别丰富,生吃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气的功效;熟食则能益脾和胃,消食下气。
白菜:“百菜不如白菜”,白菜性微寒、味甘,具有解毒除热、通利肠胃的功能。凡心烦口渴、大便不畅、小便黄少者均可常食白菜。白菜中含有较多粗纤维,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
山药:山药不热也不燥,有润滑滋润的作用,益气养肺,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还有矿物质。可以很好的提高免疫力。和羊肉一起搭配吃效果更好哦。
豆腐:豆腐营养价值丰富,物美价廉。由于豆腐中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所必须的多种矿物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的美称。两小块豆腐,即可以满足人体一天钙的需求量,特别适合儿童和老人食用。
莲藕:莲藕是东方蔬菜之王,将藕加工至熟后,其性由凉变温,虽然失去清热的性能,却对脾胃有益,有养胃滋阴、益血、止泻的功效。特别是将莲藕与排骨放在一起炖汤,还能补血健脾。
羊肉:据《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有补中气、益肾气等功效,同时它也是历来民间冬季进补的重要食材。按照现代中医学观点来看,适时的多吃羊肉,可以增加体内消化酶,能有保护胃壁、帮助消化等作用,同时还能起到去湿、避寒、暖心胃等功效。
本文是沈卫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