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指南
发表者:范玉龙 人已读
腹部囊肿最常见的是肝、肾囊肿,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人群发病率高,肾囊肿在50岁以上人群中检出率高达50%。在形态学上,单纯性肝、肾囊肿是一个具有完整结构的液性包块,属良性病变。囊内液体因与囊壁及周围脏器组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进出交换而保持容量相对稳定,故临床表现为囊肿即使增大也较缓慢。较小囊肿可无临床症状而不需治疗。部分囊肿可因囊壁细胞的分泌及周围组织液体的进入相对增多而增大,因占位效应产生压迫症状,挤压周围组织或器官,如门脉、胆管、肾盂、输尿管等,甚至引起相应组织、器官功能受损。
超声诊断肝肾囊性病变极为敏感,且易与实性肿块鉴别。应用超声引导行囊肿穿刺抽液进行生化、细菌学、细胞学等检查,能够明确各种囊性病变的性质,并且,对有适应证的囊肿进行经皮穿刺引流,注入硬化剂(无水乙醇、聚桂醇等)硬化治疗已成为目前临床腹部囊肿治疗的首选方案。
【目的】
囊肿治疗的目的是使囊腔缩小或闭合,从而减轻和消除相应的临床症状。囊肿穿刺抽吸硬化治疗的基本原理是打破原有囊液的进出平衡且硬化剂导致囊壁组织变性坏死,虽因囊壁组织短时间无菌性炎症反应渗出增多而表现为“囊腔再现”(非复发),但随着炎性反应减退、渗出被周围组织吸收,最终因减少和阻断了囊液的产生和进入而使囊壁萎缩及囊腔逐渐缩小或闭合。事实上,部分单纯囊肿仅经反复穿刺抽吸致囊压变化、囊壁老化亦可使囊腔逐渐缩小甚至闭合。主要以肝、肾囊肿为例介绍,腹腔或腹膜后其他部位的囊肿治疗参照肝、肾囊肿治疗原则。
【适应证】
1. 肝囊肿直径>5cm,肾囊肿直径>4cm的单发或多发的单纯性囊肿。
2. 肝、肾囊肿引起明显临床症状者:如上腹不适、腹痛、血尿、腰背酸痛等。
3. 压迫周围脏器引起继发性合并症者:如胆道梗阻、胃肠梗阻、肾盂积水等,或影响肝肾功能,需要临床干预治疗。
4. 囊肿合并感染者。
5. 多囊肝、多囊肾:为缓解因占位效应引起压迫症状或影响脏器功能者,对较大囊肿(直径>5cm)可行抽吸减压治疗。硬化剂是否使用及用量应参考患者具体肝肾功能情况而定。
【禁忌证】
1. 有严重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者。
2. 囊肿与胆道、肾盂有交通者。
3. 无安全路径:穿刺路径不能避开大血管、胆管等重要脏器者,或囊肿位于穿刺不易达到的部位。
4. 一般状况差,不能配合完成穿刺过程者。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