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治疗打鼾,医生和患者平等对话讨论治疗方案很重要

发表者:曾进 人已读

“大夫,我对治疗方案有一点疑惑,想问问您——”

“不用担心,你就听我的没有问题!不用再说了!”

类似的对话估计很多患者在门诊都遇到过,这种高下立见的对话往往让患者心里很不舒服:我花了诊费,还搭了这么多时间,多问一句你都不耐烦;医生也觉得自己“委屈”:每天那么多患者排队等着看病,时间平摊到每一位患者身上才不足5分钟,我连厕所都不敢上,您还问东问西,怎么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讲清楚?

抛开医疗供需失衡等问题不说(突出表现为患者多,时间少),医患关于疾病知识的不对等也导致了在治疗方案选择上的不对等。在就诊过程中,这种不对等关系直接表现为我说(医生),你听(患者),患者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一方,只能对医生言听计从。不过近些年来,随着科普工作的逐渐深入以及网络咨询被广泛接受,大家对常见疾病都有所了解。在门诊也越来越多地遇到,有的患者对治疗方案有自己的想法,非常希望参与到选择治疗方案的过程中来。这种传统的不对等关系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
曾医生今天想谈一种新的理念,即医患平等地对治疗方案进行讨论。医生提出治疗方案,患者及家属进行参考,在不违背治疗原则、充分考虑病情及社会心理条件,选择双方均可以接受的治疗方案。以治疗打鼾为例,这种对等式讨论治疗方案,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医生要有平等讨论的意识,提供可选择的方案

德国对于执业医生有一个要求,必须向患者提供比较全面的治疗方案,即使有些方案因为客观条件的原因无法实施,医生也有义务向患者进行告知,以供参考。比如像打鼾患者,曾医生往往会给出《指南》里的治疗方法,比如呼吸机(CPAP)、外科手术、口腔矫治器以及减重等。然后告诉他哪些会比较好,哪些可能面临风险,哪些可能无效。这既是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科普宣教过程,让患者对于打鼾治疗有科学的了解。曾医生要保证患者在任何一个地方面临治疗选择时,至少可以做到胸有成竹。

2、患者要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科学的了解

曾医生其实比较建议患者在就诊前做做“功课”,比如查一下疾病的百科知识,或者在网络上咨询一下,这样可以得到比较初步的判定。这种理解可能比较粗浅,有时可能也不一定对,但是这种尝试应该是值得鼓励的。不过曾医生需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明辨是非,有些网络咨询可能是陷阱,不要过分纠结,以免上当。而且对于有些莫须有的偏方、秘方、祖传汤药,大家要擦亮眼睛。

再以打鼾举例,曾医生和一些中医院的同事探讨过,某些中药可能对其有效,但是这种效果主要来自患者反馈,缺乏客观评价(中医重视个体经验,西医更重视患者群体的统计结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曾医生无法向患者提供中医中药治疗的方案,患者可以咨权威中医医院的医生。

3、有沟通交流的条件

因为打鼾这种疾病,很多患者初诊时想了解的情况比较多,因为对于这部分患者,曾医生会有所侧重,多一些时间交流。不过,门诊时间确实非常有限,在平均每个患者只有5分钟就诊时间的前提下(还包括叫号、患者走到诊室、找号条、病历本这些时间),曾医生能分配的时间非常有限。有一些外地患者,为了尽快让他得到治疗,曾医生还要占用自己的午休甚至晚上的休息时间来加做检查和治疗。

曾医生相信,尽管自己所做非常有限,只能帮助极少数的患者,但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曾医生愿意凭借一己之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本文是曾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