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癌”----骨肉瘤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原发于骨的恶性肿瘤,老百姓通常称之为“骨癌”,好发于青少年,骨肉瘤是一个古老的疾病,但至今还没有完全被了解。
John Abernathy
肉瘤(sarcoma)这一术语由英国外科医师John Abernathy于1804年最早使用(John Abernathy,1764-1831,这位外科医师更出名的是发明了一种助消化的烘焙饼干,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Abernethy饼干”,他认为许多疾病源于消化系统的紊乱),sarcoma这个单词来源于希腊语词根,意思是“肉的赘生物,肉瘤”。
1805年法国外科医师Alexis Boyer最早应用骨肉瘤(osteosarcoma)这一术语,Boyer意识到骨肉瘤同其他的骨破坏如骨软骨瘤(外生骨疣)有明显的本质区别。(Alexis Boyer,1757-1833,是拿破仑的皇家私人医生,根据维基百科介绍,他爹是个裁缝,他最早获得医学知识是在一个理发店里,后专门到巴黎学习医学知识,成名于解剖学知识和熟练的外科手术技术,37岁时被任命为巴黎主宫医院的第二外科医师,在建立桑特学院后,他先后被任命为手术外科学和临床外科学的首席教授,他的专业是泌尿病理学,专攻排尿功能异常。下一步是不是可以深挖一下拿破仑有什么病,哼哼哼!Alexis Boyer的儿子Philippe Boyer,1801–1858,也是学医的。)
Alexis Boyer
什么是骨肉瘤?
骨肉瘤是产生不成熟骨的一种恶性肿瘤,是最多见的骨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以膝关节周围多见,以青少年为发病高峰。
骨肉瘤患者需要到骨肿瘤专业科室就诊,找专门从事恶性骨肿瘤治疗的专业团队提供诊断与治疗。
骨肉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骨肉瘤的具体原因不详,但研究表明身体特定部位的放射线照射可能会引起骨肉瘤,同时,骨肉瘤可能与特定的基因突变和某些疾病相关。
骨肉瘤患者的症状有哪些?
大部分患者起病隐匿,常用病变部位疼痛,常伴有跛行,有时候青少年患者的疼痛会被误认为是“生长痛”,骨肉瘤患者的疼痛在休息后常不能缓解,常伴有夜间痛,许多患者会在各种原因的外伤检查时才发现病变,另外一些患者是因为肿瘤性骨破坏造成病理性骨折就诊。
如何诊断骨肉瘤?
X线检查是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检查,有经验的骨肿瘤科和放射科医生会根据X线片在第一时间做出恶性骨肿瘤的可能诊断。
另外的检查包括:
MRI: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性质,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发现“跳跃病灶”。
胸部X线或CT检查:排除或发现肺部转移病灶。
全身骨扫描:发现远处骨转移病灶。
活检:取材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判断病变性质(如低度恶性或高度恶性)。
活检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穿刺活检和切开活检。
活检的方法、入路和技术影响患者的治疗选择及其效果,所以,由有经验的骨肿瘤科医生经过详细的计划并实施活检非常重要。
得了骨肉瘤该如何治疗?
骨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最早的治疗方法是单纯手术切除,为达到根治性切除,常需要行截肢术,手术后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0%左右。
随着化学药物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对骨肉瘤患者术后常采用联合化疗的方法治疗,使患者的生存率大大提高,这个方法称为“辅助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
随着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有医生开始对肢体骨肉瘤患者采取保肢治疗,常用的方法是定制型人工关节假体。
在1970年代,人工假体的定制与生产需要很长的时间,确诊骨肉瘤后,需要等待1-2个月才能手术,期间不可避免的可能会出现疾病的进展及转移,Gerald Rosen把化疗应用于术前(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并在术后继续进行辅助化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Emil Frei III(1982)最早将其命名为“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Emil Frei III
目前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已经在全身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中广泛应用,如乳腺癌、宫颈癌、肺癌、鼻咽癌、胃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等等。
新辅助化疗的目的有:(1)能缩小瘤体、减少手术的范围及创伤。(2)能使部分无法根治的肿瘤达到可以手术根治的目的。(3)可以消除潜在的微转移灶,并减少手术中的微小转移。(4)是体内最好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以为以后的辅助治疗提供借鉴。(5)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或增加再次手术切除的机会。
随着新辅助化疗的规范应用,骨肉瘤患者的保肢成功率已经达到90%-95%,五年生存率达到50%-70%,部分患者可以治愈或长期带瘤生存。
本文是王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