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于涛 人已读
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男性多见,大部分患者于4~12岁之间起病。患者常存在多种共病情况,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OCD)、行为问题等。
抽动症病因尚不明确,与患儿大脑功能、性格气质、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治疗困难,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目前认为,抽动症的治疗应该是药物与心理行为的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应严格遵循医生建议,行为治疗也建议于专业机构,在正规治疗师指导下进行,但鉴于目前相关机构较少,就简单介绍一种目前疗效比较确切方法,以便广大患儿家属了解,聊胜于无。
行为反向训练是40年前由Azrin和Nunn为治疗紧张习惯和抽动而发明的。最初,行为反向训练是由几个步骤组成的一个全面的程序,经过几十年的简化,最终形成如今的版本,并适用于所有儿童期重复行为障碍的治疗。
行为反向训练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意识训练、竞争性反应训练和社会支持。
意识训练:首先,治疗师要求患儿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和再扮演需要治疗的重复行为(如运动或发声抽动)。其次,患儿和治疗师一起做游戏。游戏中,治疗师模仿患儿需要治疗的目标行为,同时要求患儿必须准确地发现并指出该行为。这项练习应持续至患儿能够准确辨认其中的五分之四为止(简单理解就是让患儿识别抽动症状)。然后,治疗师和患儿进行识别问题行为的“先兆表现”。抽动症患儿常常自诉在抽动发生前有一种前兆的冲动。这种前兆冲动感包括瘙痒、抓挠和身体局部的紧张感。例如,患儿可能会报告在清嗓之前咽部感觉发痒。同样,患儿必须准确识别目标行为中五分之四的先兆表现,才能进入下一部分的练习(即识别抽动前兆)。
竞争性反应训练:治疗师要教会患儿使用一种与目标行为相反的动作来竞争和对抗目标行为。例如,表现为清嗓抽动的患儿可以在意识到咽部发痒的时候练习放松或者调节呼吸(如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同样,患儿可以把手放在体侧或者交叉双手以对抗上臂抽动。竞争性反应有三项普遍原则:(1)选择的反应必须与目标行为相反;(2)必须持续1min或者直到抽动的欲望消失为止;(3)应该不引人注目。教会患儿在意识到目标行为发生或者有先兆表现时即开始竞争性反应。竞争性反应训练与有意地抑制抽动不同,前者会让患儿做出主动行为来应对前兆刺激,而不是简单地抑制抽动。
社会支持:家庭成员或老师朋友等,应在患儿应用竞争性反应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同时还要求社会支持者在患儿没有觉察到目标行为时,用一种不含歧视的恰当方式,提醒患儿应用竞争性反应(如,别忘了用医生教你的方法练习)。
抽动症的治疗是长期艰苦的过程,时间长、治疗效果不明显、易反复。想要治疗成功,需要患儿发自内心的治疗愿望以及家长的耐心、努力。家长的心理素质及家庭环境的和谐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治疗患儿前,家长需要首先正确的评估自己。
本文是于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7-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