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军晖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早期发现宫角妊娠,打好一场有准备的仗

发表者:邵军晖 人已读

原创 2017-06-30 邵军晖 邵军晖医生

说起宫角妊娠,对妇科医生来说,是一个谈虎色变的疾病,但对很多不了解它的危害性的众多女性来说,当医生告知其是宫角妊娠,很多患者不把它当回事,所谓无知者无畏吧!

我第一次知道宫角妊娠这一名字时还是八十年代末,但是我还是大一的学生,入学后不久,整天沉浸在枯燥、深奥、难懂的基础医学书籍里,一天班级里炸开了锅,许多的同学们都在谈论学校附属医院的一个老师,孕4月,昨晚在看电影时感觉腹痛,上厕所时晕厥在影院的厕所,等发现送到附属医院抢救时,确诊为宫角妊娠破裂,但因为发现太晚,腹腔内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最终没抢救过来,令人悲伤不已。

随着参加工作,天天在临床一线,对宫角妊娠就有了更深进一步的感触,记得二十多年前,我院一位助产师(现为师奶级别了)为一位孕8月早产的孕妇接生,产程进展顺利,顺利分娩出一早产儿,及时转新生儿科后,发现胎盘迟迟不剥离,不娩出,徒手剥离胎盘发现极其困难,整个胎盘位于子宫的一侧角部,且出血量极其迅猛,病人很快就进入休克状态,及时开腹探查,发现为子宫角部妊娠,整个胎盘位于宫角部,几乎穿透子宫肌层,伴宫角破裂迅速给予子宫角部楔形切除,才保全了产妇的性命。

如今,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诊断水平也相应提高,加上医务人员的观念理念不断更新、进步,越来越多的宫角妊娠被早期发现、早期管理、早期治疗,极大地保障了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一、宫角妊娠的定义

宫角妊娠是受精卵种植在子宫与输卵管交界的子宫角部,宫角妊娠较少见,严格上来说,宫角妊娠不是宫外孕,因为它和正常妊娠在解剖上并无绝对的界线。

二、宫角妊娠的转归

1、随妊娠进展孕囊既可向宫腔内扩展,占据整个宫腔,但胎盘仍附着于宫角,由于宫角处肌层较薄,部分病例因此处获取营养不足,早期容易流产,幸存至妊娠足月者,因胎盘长于宫角,产后就造成胎盘滞留,剥离时容易出现宫角破裂。本文的第二个病例就是如此,只是20多年前,我们的医疗技术水平及诊断水平不够强,包括孕产妇本身的定期产检的依从性不强,没有早期发现,接生时才发现异常,打了一场没有思想准备的战斗,所幸的是母婴安全。

2、有些孕囊在宫角处向外扩展生长,宫角膨胀,突向盆腔,胚胎生长到一定孕周(孕2月-4月不等)导致宫角破裂,由于该部位血液供应丰富,一旦破裂,出血较多,后果严重,常危及患者生命。

三、宫角妊娠的处理

正因为宫角妊娠有两种转归,处理方法就有以下两种:

一旦确诊,需要超声密切观察孕囊的发育情况,经阴道超声配合腹部超声,既可观察子宫全貌定位宫角,以辨别妊娠囊的位置,又可从细节上分辨包块与内膜的关系及其周边的肌层完整与否。

目前三维四维超声的开展应用,因可同时显示子宫的三个相互垂直的切面,清楚地显示子宫腔,更加可以准确诊断宫角妊娠。

宫角妊娠随妊娠进展其孕囊既可向宫腔内扩展,亦可在宫角处向外扩展。

所以对于孕早期怀疑宫角妊娠的患者无明显腹痛阴道流血等不适,应密切随访,不宜过早下定位诊断。

所以,对于宫角部妊娠应高度重视,考虑到远期的并发症,如果没有迫切的生育要求,建议在早期终止妊娠。

对于有迫切生育要求的患者,在孕早期可以不必下结论,可在严密随访观察下继续妊娠,一直到分娩都要特别谨慎。包括分娩方式的选择,因为子宫角部蜕膜发育较差,宫角妊娠易合并该部分的胎盘植入,所以无论阴道分娩或剖宫产都可能发生产后大出血,所以原则上建议选择剖宫产。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胜,重视孕期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尤其是宫角妊娠,才能打好胜仗,最大程度地保障母婴安全。

和大家分享一病例

患者,女,36岁,剖宫产史,停经6周,阴道少量流血,血hcg3611miu/ml.孕酮28ng/ml,超声提示宫腔底部偏右侧探及1.2x0.8cm液性暗区,未及胎心搏动。因有迫切的生育要求,密切随访中。

孕7周超声

伴阴道流血量增多,复查血hcg10862miu/ml,孕酮10.86ng/ml,考虑右宫角妊娠,为明确下一步处理方法,行核磁共振检查。

并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建议先行清宫术,清楚出大量积血块和机化的蜕膜组织,最后超声清晰显示右宫角妊娠,突向盆腔

及时行宫腔镜检查和腹腔镜手术

术中行右宫角切开取胚术,取出完整绒毛,手术顺利。

这一例病例告诉我们,只有明确了解宫角妊娠的转归,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有效处理宫角妊娠!以往我院在处理宫角妊娠时经历了从开腹到腹腔镜手术的过程,随着腔镜技术的提升,更大程度让患者减轻痛苦,创伤少,恢复快!也希望准妈妈们加强孕期检查,及时掌握胚胎的发育情况和种植部位!


本文是邵军晖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