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荣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胰管结石

发表者:花荣 人已读

作者 花荣,姜浩

病因:酗酒为最主要的发病因素,占75%,其次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反复发作的胰腺炎;还有各种营养不良以及其他原因如胆道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遗传因素和胰腺寄生虫病等。

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脂肪泻和营养不良,黄疸,糖尿病

1.腹痛最常见,约占62%,疼痛位于中上腹或左上腹,多为反复发作的持续性疼痛,少数为钝痛,可放射至背、肩、左肋缘,与进食有一定关系,其严重程度,发作间隔和持续时间差异较大,有些病人疼痛剧烈,发作频繁,影响工作和生活,有些病人仅偶有上腹部不适感,疼痛是由于结石阻塞胰管使胰液不能排出,胰管压力增高,或为Oddi括约肌水肿痉挛所致,在并发慢性胰腺炎时,炎症刺激神经末梢也是疼痛原因之一。

2.脂肪泻和营养不良由于胰管阻塞加上胰腺组织破坏,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轻者可表现为大便次数,大便量增多,重者可见大便表面有油状物,长期的脂肪泻可使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导致营养不良和消瘦,外分泌功能障碍的程度与病因,结石位置和结石分布范围有关,酗酒和结石分布于胰头体部或全胰者损害发生率较高,程度较重,结石分布于胰尾部者损害较少,较轻。

3.黄疸胰结石阻塞于壶腹部,或胰头慢性炎性肿块压迫胆总管下端,或Oddi括约肌水肿痉挛,均可引起黄疸。

4.糖尿病 显性糖尿病占32%,糖耐量异常占68%,是由于胰岛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所致,也有人认为是胰岛素、胰高糖素、生长激素分泌均减少所致,此种糖尿病较难用药物控制。

5.腹部体征 常常不明显,偶有中上腹或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在合并假性囊肿形成时,可扪及腹部囊性肿块。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对症治疗:症状发作时,应禁食或进低脂饮食,以减少对胰腺分泌的刺激。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适当应用解痉止痛药,胰腺分泌抑制药,胰酶制剂和中药,必要时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对无症状或仅影像检查发现胰石病者,如没有胰内外分泌功能不足的表现,可密切随访。

(2)溶石治疗:利用药物溶解胰石的主要成分以便胰管恢复通畅,是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临床上可应用枸橼酸口服以治疗胰结石。Noda发现胰腺能分泌一种弱有机酸-二甲恶唑烷二酮(DMD),该物质能增加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的溶解度,使已形成的微小结石能自行溶解,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因此,他用DMD的衍生物(三甲恶唑烷二酮,TMD,原为一种抗癫痫药)作为溶石剂来治疗胰管结石,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由于胰液淤滞也是胰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人提出应用胰液分泌刺激剂来增加胰液的分泌量,降低胰液的黏稠度,这样一方面可阻止蛋白栓子的形成,另一方面可将已形成的栓子冲刷进肠道,此为冲洗疗法。这类药物有肠促胰酶肽(CCK)或促胰液素。

(3)内镜治疗:利用ERCP技术,切开Oddi括约肌,再将导管置入胰管内,进入一系列的治疗,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通过胰管导管可用溶石剂溶石,也可用网篮或气囊取石。这种技术比较复杂,需要操作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内镜经验。对于大结石或胰管狭窄致结石嵌顿不易取出时,可先行体外震波碎石(ESWL)或火花放电碎石,石碎后可随胰液一起排出,如仍不能排出,可再行内镜下取石或溶石治疗。但ESWL和火花放电是否对胰腺组织造成损害,有待进一步观察。有人报道在内镜下放置鼻胰导管,经导管注入枸橼酸盐和其他适当的溶剂,以达到溶石的目的。这种方法不切开Oddi括约肌,可反复多次使用溶石药物,有一定优势,可以试用。

2.手术治疗 主要治疗手段

(1)指征:

①结石较大或结石嵌顿,无法用内镜治疗取石者。

②症状较重,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③临床上不能排除癌变者。

(2)手术方式:

①针对胰管结石的术式:根据结石在胰腺内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术式。直接切开结石表面的胰腺组织和胰管,取出结石。此法适用于结石位于胰体颈交界处,同时近段胰管无梗阻者。因此处胰组织较薄,胰管靠前,术中易扪及。取石后可直接缝合切开处或行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采用胰管管壁和空肠黏膜吻合法。

②经胰体切开胰实质取石:如术中未扪及结石,可在胰体胰管扩张处切开胰管,用取石钳或刮匙取尽结石,再行造影,明确无结石残留和近段胰管通畅后,再行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③各种方式的胰腺组织切除,包括胰体尾部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胰腺切除术等;

(3)针对并发症的术式:如有胰腺假性囊肿形成,可行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如有癌变,则按胰腺癌处理。

复查随访:胰管结石一般都合并慢性胰腺炎,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均受影响,因此需要注意平时的血糖情况以及营养情况,可以自行检测毛糖,注意体重的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另外,胰管结石患者要注意有无胰腺恶性疾病的发生,需定期复查血清肿瘤标记物和腹部B超及腹部增强CT。

饮食调理:

多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病人的主观积极性,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紧张情绪。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饮食应注意多服用清淡少油但富含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本文是花荣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