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发表者:董立维 人已读
瘢痕疙瘩是一种性质比较特殊的瘢痕组织,具有持续生长的能力,生长范围超过正常的伤口边缘。
耳部是瘢痕疙瘩的好发部位,耳廓各处均可见瘢痕疙瘩的生长。
临床上常见的耳部瘢痕疙瘩多继发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耳部皮肤破损,包括穿耳洞、耳外伤及耳部疖肿、感染等。
1.瘢痕疙瘩的特点
大部分组织损伤都需要依靠瘢痕的形成来愈合,而瘢痕组织中胶原合成与分解的平衡,则决定着瘢痕生长的情况。
对于瘢痕疙瘩而言,这种平衡关系是被打破的,胶原的合成持续不断,远远超过被分解的部分,因此表现为瘢痕组织无限制的、持续的生长。
瘢痕疙瘩好发于身体的一些特殊部位,包括胸部、上背部、上臂三角肌区、耳部及胡须生长部位如口周等等,这些特殊部位或因皮肤张力大,或有发达的毛囊、汗腺等组织,在组织损伤后易形成慢性炎症而反复刺激组织,都是瘢痕疙瘩的好发部位。
瘢痕疙瘩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年轻人较为多见,青春期前的儿童及老人则相对较少。
2.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
临床上有另一种与瘢痕疙瘩表现类似的瘢痕组织,称作“增生性瘢痕”。
两者有许多共同点,均表现为色红、质硬、伴有疼痛或瘙痒、高出皮肤表面的瘢痕组织。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增生性瘢痕往往局限于伤口部位,而不像瘢痕疙瘩那样侵犯正常组织并持续生长。随着时间的延长,增生性瘢痕有逐渐萎缩及稳定的趋势,表现为色泽变暗,质地变柔软,趋于平坦。而瘢痕疙瘩常常表现为数年乃至数十年持续而缓慢的生长,不断的侵犯正常组织。
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增生性瘢痕往往在其稳定后通过手术切除多可治愈,配合术后常规抗瘢痕治疗如外用抗瘢痕药物、局部加压、局部药物注射等方案后,复发较少。而瘢痕疙瘩在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且上述常规抗瘢痕治疗方案很可能难以奏效,多需要结合术后放疗来抑制瘢痕疙瘩的再次形成。
3.耳部瘢痕疙瘩的治疗
尽管目前用于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很多,但其较高的复发率仍然是影响治疗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对于部份耳部瘢痕疙瘩的患者来说,采用手术切除结合局部持续加压如磁力贴片,或局部激素注射的治疗方式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在上述治疗方案结束一段时间后再次复发。
目前我科多采用“手术切除结合术后放疗”的方法对耳部瘢痕疙瘩进行治疗,能够最大程度的维持耳部的形态,效果理想而确切。放疗多用于肿瘤性疾病的治疗,是采用放射性元素的射线定向定量辐照,以杀伤局部异常增殖组织的治疗方法。但相较于肿瘤性疾病的治疗,瘢痕疙瘩患者接受的放疗剂量比较小,作用范围也仅局限于耳部。临床观察证实在长期随访后未发现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且治疗效果比较切确,尤其对于采用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4. 为什么别人打耳洞没有长瘢痕疙瘩而我却长了?怎样才能知道我是不是瘢痕体质?瘢痕疙瘩能不能预防?
确实有很多耳部瘢痕疙瘩的患者是在打耳洞或耳部外伤后生长的,瘢痕疙瘩可根据损伤部位的不同生长于耳廓的任何部位。究其原因,很多患者并不能发现明确地致病因素,甚至在某些患者双耳都打耳洞的情况下,只有一侧长出瘢痕疙瘩,或者双侧瘢痕疙瘩的生长程度差异很大。通过详细追问病史,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可能的诱因,如耳洞部位反复感染不愈合,或佩戴某种饰物时过敏,或长期不佩戴饰物后耳洞封闭后又自行用尖锐物体戳破等等。一般来说,异物长期存在对组织的刺激以及慢性炎症的反复刺激是瘢痕疙瘩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
临床工作中常见到有前来就诊的患者指着自己身上的某处瘢痕询问医生:“我这种情况算不算瘢痕体质?”对于“瘢痕体质”这样的说法,临床上并无明确的概念来界定,但是对于某些特定表现的瘢痕,医生可以通过追问病史,并结合其临床表现作出相应的判断,从而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例如,增生性瘢痕多局限于伤口范围内,且随时间延长有逐渐萎缩的倾向。而瘢痕疙瘩多呈持续性的生长,会逐渐侵犯正常组织。瘢痕疙瘩的患者,往往身体其他部位也有可能存在性质相近的瘢痕组织,有利于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目前并无预防瘢痕疙瘩的理想方法,但需要强调的是,在接受各种有创操作或受到外伤时,对于组织的保护、对损伤的合理处置、注意无菌操作、感染的预防及治疗等,这些原则性的问题总是需要注意的。在遇到问题时,需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才能将这些风险尽可能的降低。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任何治疗方案,均无法百分之百的确保瘢痕疙瘩不再复发。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仍然需要遵医嘱定期复诊,根据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取得理想的疗效打下基础。
本文系董立维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董立维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