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龄儿童牙齿健康隐患有哪些?
孩子的牙齿健康问题是很多家长关心的话题。那么对于学龄儿童来说,牙齿都有哪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呢?
1.您的孩子是否有龋齿?龋齿的表现很多,有的是洞,有的是黑点,有的是月牙形的小凹陷,不管是恒牙还是乳牙,一旦发现龋齿,就要及时去医院治疗,否则会越拖越严重。尤其是七岁左右开始萌出的第六颗牙齿,是最重要的牙齿并且不会再换,更要好好保护,及时进行窝沟封闭。
2.您的孩子是否有早晚刷牙的习惯?刷牙是最重要的口腔习惯,刷牙的方法,时间,频率等等都对口腔健康有重要影响。如果您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这种习惯,或者您不确定孩子的刷牙习惯是否正确,可以带牙刷到医院当面咨询医生。对于孩子来说,牙刷要选择软毛、小头的儿童牙刷,可以使用电动牙刷,每天至少两次,每次不少于两分钟,每个牙的每个面都要刷到。牙膏的品牌相对来说并不重要,建议使用儿童专用牙膏,如果有严重的龋齿或者牙石,或者正在进行牙齿矫正,换用专业医生推荐的牙膏。注意:漱口水不能代替刷牙!
3.您的孩子有没有“地包天”?大部分的牙齿矫正都是到换完牙之后做,但是对于地包天这种骨骼发育的畸形,则建议进行早期的干预,如果您发现孩子有类似的情况,建议尽早到正畸科咨询。
4.您的孩子是否有咬手指、咬嘴唇、托腮等习惯?这些不良习惯都会造成牙齿骨骼的发育异常,需要及早破除。
5.您的孩子是否张着嘴睡觉?晚上是否打呼?是否有慢性鼻炎、扁桃体增生、腺样体增生等疾病?如果孩子有这些疾病,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治疗。如果治疗后孩子仍然张着嘴睡,会影响牙齿骨骼的发育,更会影响孩子的面容,即所谓“腺样体面容”。
6.您的孩子是否在换牙?七岁左右是孩子换牙的时期,一般情况下,儿童换牙是按照牙齿上下排左右对称,先下后上的原则。儿童换牙顺序为:
(1)在儿童6-8岁时开始长第一颗恒牙,即中切牙,第一磨牙也 慢慢长出;
(2)当儿童长到8-9岁时,开始长出侧切牙;
(3)10-12岁的儿童的双尖牙开始长出,首先会长第一双尖牙,即在侧牙旁边;
(4)儿童在11-12岁的时候, 上下排的尖牙已经逐渐长出;
(5)12-13岁的儿童开始长第二磨牙;
(6)最后的第三磨牙,即智齿,要到儿童17岁后才开始长出,而且维持生长的时间会到21岁,因人而异。
7.您的孩子是否存在换牙时期的困扰?
(1)恒牙长出来了,乳牙没有掉怎么办?如果恒牙长的快跟乳牙差不多高了,就要去医院把乳牙拔掉。
(2)新长出来的牙有点歪怎么办?一般建议观察,并且少吃过于精细的食物,多咀嚼刺激骨骼发育。慢慢随着肌肉力量的平衡和骨骼的发育会慢慢调整。
(3)新长的门牙为什么不是平的,上面还有尖?这是正常现象,每个人都是这样,只不过我们成年人的经过不断的切割食物就磨平了。
(4)两个门牙有缝怎么办?门牙有缝的常见原因有三个,第一是旁边的牙在长压到了门牙的牙根,过段时间就好了;第二是上唇系带附着过低,如果到十岁左右仍然有缝,可以做个小手术;第三是门牙中间有多生牙,这种需要拍片子才能确定,一旦确定,需要做一个门诊手术。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附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学龄前儿童篇
二十八、健康完整的乳牙列是恒牙健康的基础。
完整健康的乳牙列能够发挥正常的咀嚼功能,可保障恒牙和颌面部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利于孩子准确发音,引导恒牙正常萌出,使儿童获得健康并使用终生的恒牙。
二十九、鼓励儿童多吃纤维性食物,增强咀嚼功能。
健康的饮食结构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会使儿童受益终生。儿童应注意平衡膳食,做到不挑食,特别是多吃蔬菜和新鲜水果等纤维含量高、营养又丰富的食物,这样,既有利于牙齿的自洁作用、不易患龋病,又有利于口腔颌面的生长发育,促使牙齿排列整齐,增强咀嚼功能。
三十、刷牙后睡前不再进食。
由于人在睡眠期间口腔运动少,唾液分泌量低,口腔的自洁作用差,如果刷牙后睡前再进食易患龋病和牙龈炎。此外,儿童应养成规律饮食的习惯,除每日三餐外,尽量少吃零食。如果吃零食也应有规律,可在两正餐之间加零食。
三十一、儿童学习刷牙,家长应帮助和监督。
从3~4岁开始,儿童动手能力和四肢协调性明显增强,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开始教儿童自己用最简单的“画圈法”刷牙,其要领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前牙舌侧需将牙刷竖放,牙齿的各个面(包括唇颊侧、舌侧及咬合面)均应刷到。此外,家长还应每日帮孩子刷牙1次(最好是晚上),直到上小学,这样才能保证刷牙的效果。儿童应选用适合自己年龄的儿童牙刷。
三十二、帮助孩子尽早戒除口腔不良习惯。
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有:吮指、咬下唇、吐舌、口呼吸等,应尽早戒除,否则会造成上颌前突、牙弓狭窄、牙列拥挤等口颌畸形。如果3岁以上的儿童仍存在上述不良习惯,且不能通过劝导而戒除,应及时到医院诊治,通过适当的矫正方法,帮助其戒除不良习惯。对有口呼吸习惯的孩子,应检查其上呼吸道是否通畅,治疗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鼻甲肥厚等病症,及时纠正口呼吸。
三十三、提倡学龄前儿童每6个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
3~6岁是儿童患龋的高峰期。该阶段牙弓开始发生变化,出现牙间隙,为换牙做准备,但易造成食物嵌塞,引发邻面龋。龋病早期治疗时间短、痛苦小、效果好、花费少。所以提倡学龄前儿童每6个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在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的同时,医生应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口腔健康指导,增强家长和孩子的口腔健康意识。
上颌骨发育不足和遗传等先天因素是前牙反咬合的病因,不良的喂奶姿势和儿童的不良习惯也可造成前牙反咬合。前牙反咬合可限制上颌骨发育,导致下颌过度前伸,造成颜面中部三分之一凹陷,明显影响面貌,早期矫治可纠正或减轻面貌改变,取得相对好的治疗效果。乳前牙反咬合的最佳矫治时间为3~4岁。
三十五、局部用氟预防乳牙龋病。
含氟牙膏具有肯定的预防龋病的作用。学龄前儿童一般都会漱口,并把口腔内的异物吐出,故可用儿童含氟牙膏刷牙,但每次用量为豌豆粒大小,并在家长或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应用,以防误吞。不要给孩子使用成人牙膏。另外,可在医院和幼儿园接受由专业人员实施的牙齿涂氟,预防龋病。
三十六、乳牙龋病应及时治疗。
龋病影响儿童口腔和全身健康。龋病最初的表现是牙齿局部变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在上前牙表现为白垩色改变,进而牙齿表面硬组织剥脱,形成龋洞,直至牙齿完全崩解,脱落。龋病可以引起孩子牙痛,牙龈、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龋病长期得不到治疗可造成儿童偏侧咀嚼,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还可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和萌出。如果没有健康的牙齿,孩子就不愿吃含纤维多的蔬菜和肉食,造成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全身正常生长发育。因此,“乳牙总是要换的,坏了不用治”的看法是错误的。
三十七、及时治疗乳牙外伤。
乳牙外伤常发生于2岁以后的幼儿,多为前牙,一般是由跌倒引起,外伤可能会把牙齿碰松、碰折、碰掉等,乳牙外伤可能会影响以后恒牙的发育和正常萌出,应及时到具备执业资质的医疗机构就诊。
本文是刘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