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李敏 人已读
无论是排卵异常的不孕症的患者的诊治,还是月经异常患者病因的寻找,卵泡监测都是一个重要的诊治方法。
因此,卵泡监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妇产科疾病的诊治,通过卵泡监测最能客观反映卵泡生长发育状况,观察是否有排卵,并同步反映子宫内膜的发育状况。下面就卵泡监测相关内容进行概述。
卵泡监测的适应证
1.内分泌因素引起的不孕症:如月经失调、无排卵性月经和闭经等,需了解卵泡发育情况。
2.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排卵障碍,其病因较复杂,除了不排卵导致闭经或月经不调外,还可出现多毛、肥胖等体征。通过卵泡监测,可发现其卵巢的特点为多个小卵泡但却不能发育成熟。
3.卵巢早衰引起的不孕症:卵巢功能障碍导致不排卵的常见疾病为卵巢早衰。卵巢早衰是指卵巢内的卵泡已消耗完,需通过卵泡监测了解排卵情况,进而选择合适的受孕方法。
4.习惯性流产:需通过卵泡监测来了解卵泡生长发育及黄体形成情况,对判断流产的具体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案起到重要作用。
优势卵泡
月经周期的第7天,在被募集的发育卵泡群中,FSH阈值最低的一个卵泡,优先发育成为优势卵泡。一般将卵泡直径>10 mm时,称优势卵泡。月经周期的13~18天,优势卵泡增大至18 mm左右。
卵泡的生长规律
自然周期中优势卵泡的生长速度大约为1~2 mm/d,近排卵前的卵泡最大生长速度可达2~3 mm/d,卵泡直径达18~28 mm时成为成熟卵泡。
卵泡监测的时间
1.月经规则:不管月经周期的长短,只要月经定期来潮,两次月经周期相差不超过7天,排卵日一般在月经前14天左右。月经正常的女性,黄体功能维持14天左右后黄体萎缩,功能减退,月经来潮,所以黄体期固定,而卵泡期可以长短不均。
监测时间:优势卵泡一般从月经周期的第6~8天开始发育,第一次卵泡监测的时间可以在月经周期的第11~12天,此后根据优势卵泡的大小来决定下一次的监测时间。当优势卵泡直径大小在13~15 mm时,下次监测时间间隔为2~3天。当优势卵泡直径大于16 mm时,下次监测时间间隔为1~2天。
2.月经不规则:卵泡监测应该从月经第3天开始,间断或持续长时间监测,因为卵泡期与月经期不能确定,此时应该延长监测时间。
不排卵的常见原因
1.卵巢功能衰竭:其特点是血FSH水平升高、雌激素水平低下,病因为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或卵巢发育不良及卵巢早衰等。
2.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其特点是促性腺激素LH和FSH分泌比例异常,如多囊卵巢综合征,LH分泌频率及幅度异常增加,而FSH分泌相对不足,造成血LH/FSH比例倒置。这类患者雌激素水平相当于卵泡早、中期水平。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女性不排卵最常见的原因。其卵巢的特点是巢体积增大,有多个小卵泡,但是不能发育成熟,因此需要药物来促卵泡发育。
3.下丘脑-垂体功能衰竭:导致的性腺功能低落,其特点是血LH和FSH及雌激素水平低下,称低促性腺素性性腺功能低落。
4.高泌乳素血症:生育年龄患者可不排卵或黄体期缩短,表现为月经少、稀发甚至闭经、LH和FSH分泌受抑制。
卵泡监测期间的药物干预
1.对于诱导排卵的患者,自月经周期第2~6天开始。推荐促性腺激素hMG或FSH起始剂量不超过75IU/d,隔日或每日肌肉注射,应用7~14天卵巢无反应,逐渐增加剂量(递增剂量为原剂量50%或l00%),如有优势卵泡发育,保持该剂量不变,如应用7天仍无优势卵泡,继续递增剂量,最大剂量为225IU/d。
HCG一般用于对成熟卵泡的触发排卵,5000~10000IU注射,模拟内源性LH峰值,可预测排卵时间。
2.对于控制性卵巢刺激的GnRH-a长方案应用的患者,促性腺激素的启动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窦卵泡、基础FSH和体表面积综合决定。一般≥35岁者可用225~300IU/d启动,30~35岁者可用150~225IU/d或更低剂量启动,<30岁者可用112.5~150IU/d启动。用药4~5天后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和血雌激素水平。
根据卵泡数目、卵泡直径和血中FSH、LH和E2水平调整促性腺激素的用量。当2~3个优势卵泡直径达到18 mm,平均每成熟卵泡E2水平为200~300ng/L时,注射hCG 5000~10000IU或rhCG 0.25μg,36~38小时后取卵,通常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时间为10~13天左右。
3.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Teinized UnmpturedFollicle Syndrome,LUFS):是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卵泡成熟但不破裂,卵细胞未排出而原位黄素化,形成黄体并分泌孕激素,使身体效应器官发生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改变。
据报道,LUFS在正常生育年龄妇女中的发病率为5%~10%。在不孕症妇女中发生率为25%~43%。对于这种情况,可在监测到卵泡发育成熟后,给予HCG 5000~10000IU注射。如注射HCG后48 h之后,B超观察到卵泡仍未发生塌陷或者消失,可轻柔地试用超声探头与手之间机械性的配合挤压卵泡。若仍未能排卵,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
LUFS诊断标准如下:(1)基础体温呈典型双相型。(2)月经规律,黄体期血孕酮水平升高。(3)宫颈黏液或子宫内膜活检,有正常的组织分泌相。(4)B超连续追踪卵泡有成熟卵泡但无排卵(于月经第5天起行阴道B超检查,以后每1~2天检查1次,观察卵泡发育情况,预测排卵期后未见排卵的征象,肌肉注射HCG 10000 U后卵泡继续长大或存在。
经过3~4个周期后仍然没有妊娠者,可以考虑采用IVF方法治疗。
卵泡监测注意事项
1.监测排卵应该同时监测内膜厚度,以了解内膜与卵巢平衡性及内膜状态。
2.监测排卵应该结合基础体温、子宫颈粘液和激素等结合评估。同时注意监测黄体情况,因为很多病人合并黄体功能不全。
3.基础体温监测排卵:每天早晨起床前测量体温并记录,若体温变化呈双向型,则表示有排卵,若单相型无后期升高的体温曲线,提示无排卵。一般排卵后黄体期体温上升0.5℃左右,并持续十余天。
4.LH监测排卵:LH在月经中期的急剧脉冲式分泌可作为临近排卵的时限参考点,成熟卵泡必须在LH高峰的作用下才能导致排卵,故LH高峰的出现意味着即将排卵。多个研究报道,排卵一般发生在尿或者血LH出现后的24 h左右。
5.小卵泡排卵:一般认为优势卵泡发育到3个径线平均值≥18 mm为成熟卵泡,小卵泡排卵是指卵泡期出现了优势卵泡,但发育迟缓,优势卵泡在发育至平均径线未达18 mm即出现LH峰,随之排卵发生。
其发生原因可能与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不足和(或)提前出现的LH峰有关。小卵泡排卵时卵泡发育不良导致卵细胞的受精能力下降,或虽然能够受精着床,但进一步的分化发育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不孕或反复发生的自然流产。
一般来说小卵泡排卵的周期妊娠率低,自然流产率高,促排卵是治疗小卵泡排卵的有效方法,使用促排卵药物治疗可增加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对于小卵泡排卵的检测应在月经来潮第7~9天开始,隔日监测一次,卵泡平均径线达15 mm时每日监测。
6.通常每个周期B超监测的次数应控制在3~4次。
7.自然周期待体温上升后,超声监测卵泡是否消失或塌陷。促排卵周期或人工授精周期,在卵泡直径>18~20 mm时,预示卵泡已经成熟,可以注射HCG,48小时后观察卵泡是否已经排掉。
8.诱导排卵时有>3枚优势卵泡,建议取消周期治疗。
9.受孕时间:从排卵前的3天至排卵后1天,都可以试孕,不一定要限时限日同房。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