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张晓伟 人已读
近期有多位湿疹宝宝的家长拿着过敏原基因检查报告前来找我咨询,当被问及为什么做这个检查时,家长基本都一致回答:皮肤点刺试验刺入皮肤,不忍心见宝宝难受,抽血查IgE就更不用考虑了;为了减轻宝宝痛苦,所以选择这种取口腔粘膜的方式做检查。
可怜天下父母心,但不得不告诉他们:这种检查并不是推荐的过敏原筛查方法,目前其有效性及特异性学界没有标准,家长们对此更加疑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目前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
首先,过敏原有那些?一般根据来源分为三种:
食入性:如牛奶、鸡蛋、花生、鱼、贝壳类等;
吸入性:花粉、尘螨、真菌等;
接触类:化妆品、护肤品、金属、涂料等;
此外,有些物质既可吸入也可通过接触进入人体导致过敏,如装修材料甲醛等。
婴幼儿常见的过敏原有哪些?
婴幼儿常见的过敏原主要是食物源性,可归纳为八大常见特异性的过敏原——牛奶、鸡蛋、鱼、甲壳类、贝类、坚果、花生、小麦及大豆;
随着宝宝长大,吸入性过敏原占比逐渐增大;所以,小朋友们应优先查食物过敏原;
另外,过敏原检查,规范化称为——过敏原筛查。所谓“筛查”,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查,自然界成千上万种物质,我们只是选取其中容易致敏的物质进行筛查,所以家长们希望通过过敏原筛查明确宝宝所有过敏情况的期望,这是难以实现的。
过敏原筛查都是“套餐”式的吗?
不是。
过敏原筛查是建立在医生详细问诊基础上的,临床情况永远比实验室检查更真实。比如:宝宝食入牛奶鸡蛋没有异常反应,在做筛查时是可以不纳入牛奶鸡蛋这项,所以,面诊医生详细询问最为关键,然后根据情况选择宝宝需要检查的项目。
目前对于食物过敏原的筛查有哪些?
目前学界对于食物过敏原筛查主要有两种方法:皮肤点刺试验和抽血查血液中的IgE。
皮肤点刺试验——将蘸有纯化的过敏原或新鲜食物的特制点刺针头刺入经酒精消毒的皮肤,一般是前臂或上背处,15-20分钟后观察局部皮肤的反应。如果是阳性,可观察到局部有突出皮面/水平红斑,类似蚊子叮咬。点刺处一般无痛也无出血,可应用于任何年龄段的儿童或成人。
抽血试验——一般抽取一管静脉血,和儿科就诊时的抽血检查情况一致。
面对筛查报告中的阳性,该怎样对待呢?
过敏原检查结果必须经医生解读,因为中间有假阳性的可能。
过敏原筛查中的阳性,医学界称为致敏(Hypersensitive),代表体内对某种物质有反应,可能是点刺试验中的红斑,或IgE的升高,但并不一定是宝宝湿疹或其他问题的元凶。
比如某宝宝一直摄入配方奶,湿疹经过皮肤护理后皮疹消失控制良好,有段时间湿疹反复,家长检测过敏原发现“牛奶蛋白-阳性”,那这种牛奶IgE阳性就会被解读为“假阳性”;因为宝宝之前在摄入牛奶时湿疹也一直控制良好,这次出现复发,我们就需要从其他因素上着手分析。
如果不能排除假阳性,又该怎么办呢?
那就进入食物限制观察阶段,患者停止摄入可疑的食物并记录食物日志,观察临床情况是否好转;其实最准确的诊断方法还是口服激发试验,即:在医生的监护下摄入可疑致敏食物,观察是否出现症状。因为这种口服激发试验有诱发全身过敏反应的风险,必须由专业的医生在诊所或医院内进行。(对此方面内容,建议参考《宝宝湿疹是牛奶蛋白惹的祸吗?》。)
再与家长补充一点关于食物过敏的认知:
牛奶鸡蛋这类容易在婴幼儿出现过敏的食物,会随着孩子长大逐渐不再致敏,一般到宝宝3岁时,大部分孩子都能接受牛奶和鸡蛋;所以有时门诊上遇见10多岁的特应性皮炎孩子,家长还在强调婴儿期查过敏原提示牛奶鸡蛋过敏,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重新评估孩子是否存在牛奶过敏的情况,还是先从问诊入手,而不是直奔过敏原检测。
另外,牛奶鸡蛋经过烹饪后其致敏性大大下降,所以家长们可以在较大儿童中尝试给予加热后的牛奶来观察反应。
也有家长拿着食物不耐受(抽血查IgG)请医生解读,这也让医生万分为难,因为2014年欧洲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的食物过敏指南已经明确指出这项检测不能用来诊断食物过敏。(关于这点以及更多的宝宝食物过敏知识,欢迎大家查看在卓正诊所公众号对话框内输入“过敏”,查阅《怀疑宝宝过敏,查个过敏原就可以了吗?》)
关于食物过敏在湿疹中的作用,目前学界有较大争论,目前的一些研究发现儿童患者中食物诱发湿疹的比例如下:轻度湿疹约为1%-3%,中度湿疹为5%-10%,重度湿疹则达20%-33%,成人则很少因食物诱发湿疹。
面对以上数据,对于门诊上以轻度湿疹为主,偶见中重度湿疹的情况,希望家长理解——过敏原筛查绝对不是常用项目;对于有过敏原筛查需求的宝宝,也需要“忍心”让宝宝做对的检查,对于治疗才能有迹可循。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7-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