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强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原创科普

食物与药物(一)

发表者:王光强 人已读

一、食物与药物本是一回事

这里的药物当然是指中药类,绝不是西医的抗生素、降压药等。食物与药物本来是没有严格的区分,起源是一样的,谓之“药食同源”。

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质,有的对人体有益,有的有害,我们的先人为了避开毒素的伤害,做了大量的尝试,“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修务训》),摸索出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

在中医药中,药物和食物是不分的,是相对而言的: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药物的副作用大,药物也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药物。所以,所有的动植物、矿物质等也都是属于中药的范畴,中药是一个非常大的药物概念。

二 食物与药物的属性

不管是药物还是食物,都具有温、热、寒、凉四种属性,也就是具有偏性,即使我们吃的小麦,就是稍偏热的食物,如果按10分制,大约是+0.3分,再热性的食物有羊肉、狗肉等,算是+0.8分,以及茴香,葱姜,算是+1分,这些都可以当做食材,多吃点人体都可以接受。再热的有白酒、人参,大约是+2-3分,吃多了人就成了热性体质,不宜多用。而乌头、附子、细辛,足有+8分,不能随便服用,这就是药物了,是用来平和寒性体质的。

没有绝对不偏的食物,水稻就偏寒,大约有-0.3分,因为是水生的,适合南方人,青稞是高热的,适合高寒地区的人。所有水生的海鲜、鱼类都是寒性的,包括水里的鸭子,而旱地上的鸡就是热性的;水果,牛奶也是寒性的。饮食中热性和寒性的食材要搭配食用,没有人会用八角、茴香炖羊肉,那样是热上加热,不好吃。蘑菇生长地阴暗潮湿的地方,是阴寒的,所以用来炖热性的鸡肉,这样吃了舒服,而现在的辣子鸡、炸鸡翅,并不是科学的吃法,是热上加热,火上加火,谓之“炎”。大人吃了易上火,孩子吃了容易多动症和早熟。家长喂完了孩子炸鸡翅,再领着孩子去医院看多动症,看扁桃体发炎,家长却蒙在鼓里,不知道是为什么。

根据食物的偏性大小,卫生部每年都要公布一个药食同源的目录,包括三部分,第一是即是食物,又是药物的,也就是寒热毒属性在±2分以内的,人吃了不至于把身体吃偏了。第二部分是可做为保健品,不可当食物经常食用,偏性大约在±2-5分之间的,用于亚健康状态的这部分人;第三部分就是只能是药物,保健 品中也不准用的,偏性大约在±5-10分之间。

第一部分偏性在±2分之内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第二部分偏性在±2-5分之间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有: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第三部分偏性在±5-10分的,保健食品禁用,只能是药物的名单有:

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壳(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牵牛子、砒石(白砒、红砒、砒霜)、草乌、香加皮(杠柳皮)、骆驼蓬、鬼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磺、雄黄、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

上面这些食物或药物,均具有温、热、寒、凉的属性,用以纠正人体的寒、热、虚、实。对于第一类,因为性质平和,可以随便食用,对于第二类,第三类,需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这样才能称为中药。

所谓的中药,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用药,就是在用这些药物前,先用中医理论评价一下病人的体质的寒热阴阳情况,是偏向了哪一侧,偏了多少。如果一个人的体质是寒性的,大约是-7分的寒性,那么我们就需要用+7分的热性药物去平衡。所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用药才是中药,即使是一把土,一摄灰,或者西方传过来的香料,都是中药。

屠呦呦研究员的青蒿素虽然得了诺奖,但青蒿素并不属中医中药的范畴,因为没有中医辩证指导下的应用,这只能是中药材中提取的西药成分。和金鸡纳霜、筒箭毒碱、紫杉醇是一样的。

人体经常食用热性的食物,就会变得狂燥,经常食物寒性的食物,就会变得抑郁。宴席上,一桌子的菜,其实都有寒热温凉之分,如果热的算正分,寒的算负分,打完分最后相加是零,那么就是一桌子好餐,不在于有多高档、多贵。这样的饭人吃了舒服,不生病。而现在经常见到人们点了一桌子的充满阴寒属性的海鲜,喝着阴寒性质的啤酒,还嫌不够,要冰镇啤酒。结果多花了钱,还吃出一身的病来,这些人可能是富人,决非贵人。

三、什么样的食物属于药物?

生病的人,都是身体出现偏性的人,要纠正人体的偏性,就要用相对立的偏性的药物。偏性越大的,越能纠正人体的疾病状态。

“凡是药都有毒性,越是有毒的药越是好药。”2016年春天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顺天德中医医院院长王承德的一番话,惊倒了会场上许多人。随后触动了舆论敏感的神经,引来叫骂声一片。

王承德委员当然不是随便说的,人体生了病,从中医角度讲,就是阴、阳、虚、实、寒、热偏了,这时就需要用相对应的一些药物去纠正。酸的要用碱来中和,寒的要用热来纠正。"若药弗瞑眩,厥疾不瘳”(《尚书·说命》),意思是服药后不出现眩晕溃乱,就不能治疗严重的疾病。要想治愈厥疾,就要冒着副作用大的风险,副作用大,往往正作用也大。

甘草、大枣倒是温和,没有毒性,但不能做为主药治病,属中庸之辈,要治疗还需要有个性的药物。有个词语是“矫枉过正”,这不是贬义词,意思是说要纠正一个事情,必须要偏向另一侧,不能太正了。如纠正酸中素,要用碱性药物,用中性的白开水怎么行?

阴寒体质的人有一个临床表现就是遇到一件事,首先想到其阴寒负面的影响,总想着别人要害自己,王委员不小心触及了这样一批人。叫骂的行为本身泄漏了其内心的阴暗,也是临床表现之一。浅薄的舆论绑架了科学,浮躁的快餐般的评论代替了思考。极具时代特色。

中药有寒热温凉之分,中医重视的是性质,“用药如用兵”,通过君臣佐使,强调整体的作用;而西医重视的是药理作用,陷入了分析成分,提纯单体的怪圈。

如麻黄具有性热,味辛的性质,遇到外感风寒高烧体痛的病人,可用它来发汗解表,遇到阴毒内聚,疮口破溃的病人,可用痳黄通阳活血;碰到风寒束肺,哮鸣咳湍的病人,可用它宣肺平喘;碰到水湿内停水肿的病人,可以用麻黄来提壶揭盖,通利水道。而对于出血,出汗,咽喉肿痛的状态,绝对不能用麻黄的。但是现在的中医盲目学习西医的理念,将中药按功效分为发汗,泻下、利水、活血、止血、涌吐等等,去性存用,这样教学,就是在毁灭中医中药。

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又称四气,这是一种无形的能量的变化。如鸡肉是热性的,冻的鸡肉人吃了也会燥热;而鸭肉是寒性的,再加热也是有滋阴效果。这是中医的认识,而西医只重视其中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热量有多少千卡而已。

待续。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王光强

本文是王光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