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常江 人已读
陕西省保健协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陕西四季膏方研发示范基地专家
膏方具有防病治病、补虚强身、抗衰延年的作用 ,膏方药性缓和,药力持久,充分体现中医整体调治的特色,养生、治病兼顾。
近年来陕西膏方逐渐被群众接受,日趋时兴发展,陕西省保健协会膏方专业委员会下属陕西四季膏方研发示范基地经过多年对膏方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认为四季膏方制订有以下要点:
一、膏方制订首当遵循中医辨证论治法则,符合理、法、方、药之程序,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性和体质特点,辨证立法、处方,一人一膏,膏方不仅是滋补强壮的药品,更是治疗慢性疾病的最佳剂型,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若舍弃辨证论治、千人一方,必定弊多利少、贻害无穷。利用药物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失衡,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既要考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应根据病者的具体情况,针对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适当加以行气、活血、化痰、祛湿之品,扶正祛邪,而致阴阳平衡。用药整体注意“动静结合、补泻相兼、寒温并用”,做到“以平为期”。
二、膏方制订应结合五运六气变化、季节、地域、个体特点用药。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与生存的自然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整体,五运六气的变化,各有不同的气候,所以对人体发病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人体质的减弱,是病邪侵袭、发病的主要原因,而体质因年龄、性别、生活境遇、先天禀赋、后天调养等不同而各有差异,故选方用药也因人而异,如老年人脏气衰退,气血运行迟缓,膏方中佐行气活血之品;妇女以肝为先天,易于肝气郁滞,故辅以疏肝解郁之药;中年人负担重,多七情劳逸所伤,需补泻兼施;因南北地域差异,《素问·异法方宜论篇》云:“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冬季北方气候寒冷干燥,人们饮食较南方人油腻、饮酒偏多,加之室内供暖,因此北人多有内热,膏方处方应有所差别,不能过于滋补温燥,否则容易出现咽痛、起痘等上火现象及纳呆、腹胀等碍胃症状,组方选择上基于“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的原则,忌用大剂温补药。
三、斡旋脾胃升降,通补相兼,动静结合。口服膏方后,脾胃能消化吸收,方可达补益、治病目的,故制定膏方,宜佐以健运脾胃之品,或取檀香、炒麦芽以醒脾开胃,或用柴胡、枳壳以升降气机,或配伍陈皮、山楂、神曲以消食化积,尤其加入苍术一味,气味辛香,为运脾燥湿要药,能消补药黏腻之性,以资脾运之功。补品为“静药”,必须配合辛香走窜之“动药”,动静结合,才能补而不滞;如针对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病,除在补剂中配以运脾药外,辨证选用“动药”,例如加附子逐寒解凝、振奋阳气,加大黄、决明子通腑排毒、活血降浊,加葛根、丹参、三七升清化瘀等,相使相成,而达固本清源之效。
四、 开展膏方对中医师业务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一般为副高职称以上,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及临床功底。中医认为,人体进入中老年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血、阴阳虚衰和瘀血、痰饮等内生病邪,这种虚实夹杂的病理改变是一种由轻到重、由单一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因此在疾病产生的早期阶段,患者有症状而仪器检查正常,西医往往无从医治,中医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了解机体阴阳气血亏损、内生六邪所在、升降出入失调的病机,高手甚至能于患者无明显症状时把握隐微病机特征,从而辩证组方防止疾病的形成和发展,《黄帝内经》早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上工治未病”的说法。 初开膏方亦需掌握“君臣佐使”法、“夹心”法等技巧,“君臣佐使”法就是膏方由 1-2 方组成君方,1-2 方组成臣方,由1反制方为佐使方,2-3味引经药、5-7味行滞消导药、2-4 味胶类和果品药组成;“夹心法”由调补、治病、助运三组药组成。
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 2000万,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至少有300万人,每天心脑血管病死亡8200人,心脑血管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高居首位(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分析其共同点:过度长期的身心劳累紧张,加之烟酒嗜好、饮食失衡、环境失调等因素,造成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抗病能力、自救调节能力明显下降,当遇到突发诱因时,猝死频发。 新的健康理念应是“无病防病,有病防变”。
神经系统常见病如中风、痴呆、帕金森病、癫痫、偏头痛、失眠、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等,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它们多数具有复发性或慢性进展或症状反复发作的特点,部分患者因神经功能受损而留有不同程度残障,影响日常生活。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难治性的特点,许多不能治愈,有的目前尚无有效的西药治疗。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认为此类疾病多数因虚致病或因虚致实而发病,急性期、发作期常虚实夹杂,以标实为主,恢复期、缓解期多以本虚为主。量身定制的膏方标本兼顾,调整气血阴阳、扶正祛邪,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优势,适用于症状反复发作、复发性和慢性进展性疾病,也适合于神经功能残障者的康复。膏方调治心脑血管病有五大作用 :1、预防复发 如预防中风病、冠心病的复发,减少癫痫、心律失常、偏头痛的发生; 2、延缓病程 如帕金森病、痴呆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和慢性心功能衰竭都呈缓慢进展的特点,通过膏方扶正治本可以减慢其发展进程; 3、减轻病痛 缓解或减轻如头晕、头痛、情志不畅、尿便障碍、睡眠障碍等疾病的症状;4、促进康复 膏方中的药味多于汤剂,作用全面持久,调治结合,对中风病康复有较好疗效; 5、减毒增效 如高血压病配合膏方可以稳定血压同时减少降压药用量,重症肌无力患者服用膏方可以减少激素用量,帕金森病患者服用膏方可以减轻美多芭的副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责之于心、肝、肾、脾。“心主神明”,“神明”即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现代医学脑的功能体现;神经科疾病大多与中医肝有关,如帕金森病、癫痫、中风、眩晕等,或病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而变生他证,因此在膏方调治时要注意柔肝、疏肝、清肝等调肝治疗;肾藏精,主骨生髓,而“脑为髓之海”,脑的功能和中医肾是息息相关的,如阿尔茨海默病、运动神经元病等都可以从补肾人手;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唯有气血不断滋养,精髓纯正充实,才能发挥脑“元神之府”的功能。 若髓海不足,元神失养,则为痴呆;肾虚精亏,脑失充盈,则为眩晕;肝阳亢逆,气血逆乱,则为中风;肝风内动,筋脉失养,牵动肢体经络,则为颤症。对于痴呆,我们以脑髓“纯者灵,杂者钝”立法,采用“补肾益髓、豁痰开窍、化瘀通络”之膏方,常用滋养肝肾类的首乌、枸杞、地黄、山萸肉、菟丝子、益智仁、龟板、淫羊藿、鹿衔草、五味子、巴戟天、肉苁蓉、补骨脂、鹿角胶、淮山药等,活血化瘀的川芎、丹参、桃仁、赤芍、红花、郁金、牛膝、田七等,化痰开窍、安神定志的石菖蒲、远志、天麻、胆南星、茯神、龙骨、龙眼肉、酸枣仁、牡蛎、半夏等,和益气养血的黄芪、当归、党参、人参、白术、甘草等,疗效确切;对中风病,在恢复期,我们以清热化痰、通腑降气、熄风通络为主,药选炒山栀、酒大黄、川楝子、茵陈、石决明、钩藤、红花、熟地黄、紫河车、阿胶、桃仁、川芎、郁金、茯苓、白术、半夏、菖蒲、地龙等药,在后遗症期,则以益脑填髓、活血开窍为主,药用补骨脂、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仙茅、红景天、炒山药、茯苓、黄精、山萸肉、熟地黄、紫河车、冬虫夏草、蛤蚧、阿胶、红山参、生晒参、黄芪、肉桂、怀牛膝、炙甘草、炙龟版、鹿角胶、狗脊、党参、远志、九节菖蒲、益智仁、覆盆子等,取得好的效果;治疗帕金森病,强调补肾、健脾,调补先后天之本,整体出发;对失眠患者,辩证论治、一人一膏,常用龙骨、牡蛎、酸枣仁、柏子仁、远志 、五味子 、夜交藤 、琥珀、白芍、茯神、栀子、连翘、灯心草、麦冬 、 黄连、知母、黄柏、肉桂、合欢皮、香附、 柴胡、枳壳、砂仁、豆蔻、玫瑰花、龟甲胶、阿胶等, 收效显著。处方时,亦结合九种常见体质: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加减变化。
心血管系统,心之气血阴阳是确保其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心系疾病又与肝、肺、脾、肾有着密切的联系;临证时首辨虚实,虚证分气、血、阴、阳四端,可发为心悸、胸痹、不寐、健忘、气厥、癫狂等;实证以气滞、痰饮、热毒、血瘀等实邪而致,可发为胸痹、真心痛、心悸、喘促、癫狂、痴呆;针对不同的患者,辩证加减,使膏方补而不腻、通而不损。对冠心病,我们以益气养血、理气活血、通阳泄浊、化痰宣痹为主,常用人参、黄芪、鹿衔草、羊红膻、白术、麦冬、五味子、赤芍、木香、当归、葛根、川芎、三七、丹参、红花、柴胡、瓜蒌、半夏、薤白、山楂、麦芽、神曲等辩证组方制膏;高血压病多见于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我们常以四物汤为基础方进行随证加减,不仅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粘,还能减少使用、甚至停用降压药,减缓了高血压并发病的进展;高脂血症可引起心脑血管多种疾病,治疗中我们重视其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温补脾肾、滋补肝肾为主,祛湿化痰、活血通络为辅,临床上采用“补益肝肾,疏肝解郁,活血清热,利水导浊”法,重视辨证论治,常用葛根、丹参、大黄、决明子、檀香、炒麦芽、桔梗、枳壳、陈皮、山楂、红曲、苍术、附子等动药,与补药相配,相使相成,起到固本清源之效。
“寒主收引”,严寒能导致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血管运动功能改变,增加毛细血管及小动脉的阻力,使血压升高、血粘度增高,易促发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因此冬季心脑血管病患者及亚健康人群,在膏方专家指导下,服用针对性的膏方调补,很有必要。
本文是常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