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奇的针刀(刘志浩 齐鲁晚报口碑中医)
看起来像针灸针,尖端却是一个扁扁的锋利小刀,结合了传统中医针灸针和西医手术刀优点的针刀,在治疗骨伤科疾病方面,发挥了西医难以产生的特殊疗效。针刀微创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费用低”等特点,成为中西医结合的典范。
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中医骨伤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孙国栋,便是这一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之一,11月13日上午,本报记者亲眼目睹了这样一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刀术”。
小标1:一台针刀手术:10来分钟,患者没感觉痛
13日上午,记者来到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中医骨伤科5楼时,这里已经等了10来个患者。
听到护士叫号,一位70来岁的大爷扶着腰慢慢走进去,经过一番处理后,趴在手术床上。
旁边的主治大夫孙国栋则有条不紊的做着术前准备:轻压患者后腰附近,沿脊柱及臀部两侧找到数个穴位作为进针点,并用龙胆紫药液标记。而后,在一片比A4纸稍大的区域擦拭消毒,熟练地向几处标记点推入麻药。随后,只见他拿一根长约十几公分似针灸用的银针,但末端扁平似小小刀片的器具,对准标记好的穴位,手起针落,依次准确扎入病人皮肤。随后针随手动,短短两三分钟,手术即告完成。
“除了打麻药进针时有一点麻疼,没别的啥感觉。”整个手术过程,趴在病床上的大爷没说话,也没怎么动,直到孙国栋给他慢慢按摩、正骨时,老大爷才跟记者聊起了天。
大爷说他姓王,是一个老腰突病号,此前好多年一直打针吃药,也在其他医院做过针灸、推拿、理疗等治疗,病情却每况愈下,“一个朋友介绍了孙大夫,在这里做了几次治疗后,才发现做‘针刀’比打针吃药强多了!”
王大爷说,他之前腰疼、双下肢无力几乎都没法走路了,而做了几次针刀手术后,现在感觉腰部“变得轻松多了,腿比以前也有力气了。”
而这次王大爷不是一个人来,“老伴的腰不好,女婿的颈椎不好,都一起来看看。”他告诉记者。
说话间,正骨术完成。记者算了一下,从老人躺上病床到下床,前后不过10来分钟。而不到半天时间,孙国栋就为十几位病人做了针刀手术——他们大部分都被腰椎、颈椎、膝盖的毛病困扰多年。
“麻醉,消毒时间比手术时间还长。”直到最后一个病人满意地离开,孙国栋才松了口气:“这都是针刀的功劳啊!”
小标2:针刀:不仅中国人用,外国人也感兴趣
针刀,顾名思义,身圆似针,头却开刃成刀,这种医疗器具结合了传统中医九针和现代西方外科手术刀的优势:既能针刺,又能切割。其发明人为江苏人朱汉章教授,针刀也以其独特疗效被誉为“中华神刀”。
当然,这把“神刀”并非人人能握。
针刀手术对施用者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既要懂传统的中医经络,又要熟悉人体解剖。因为,施针医生不能像西医那样剖开皮肤,直接看着病变部位操作,而只能凭借医者的手感,临床经验,以及对人体筋脉筋骨的熟悉程度,否则稍有不慎,可能导致错切筋肉、神经,将贻害无穷。
但这些对于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孙国栋来说,都已不是问题。
“针刀讲究的是纵行切割、横行剥离。”以相对比较简单的屈指肌腱腱鞘炎为例,孙国栋说,如果将肌腱比作一把“剑”,那么腱鞘就是包裹这把剑的“剑鞘”,正常人的肌腱和腱鞘之间有润滑液,能确保肌腱在腱鞘中自如活动,但腱鞘炎患者却因为外伤,或过份劳损等原因,致使二者发生粘连,“剑和鞘粘在一起,当然就不好用了”,临床表现就是手指屈伸不灵活,甚至无法屈伸。
孙国栋告诉记者,针刀的作用就是通过行针,“横剥、纵梳”,将粘连的肌腱和腱鞘分开,最终恢复二者的功能。腰椎,颈椎的问题,针刀治疗起来,与此有相近之处“针刀对于这些骨伤科疾病的疑难杂症往往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曾经有一位“屈指肌腱腱鞘炎”患者,中指7年不能伸直,针刀只做了一次,仅仅用了几分钟就完全治愈了。”
几年前,他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文化交流中心委派到瑞士工作2年,“在瑞士来找我们中医治疗的,一般都是西医治不了的。”他说,在西医占绝对主流的瑞士,西医治不了的疑难杂症,才会推荐进行中医治疗,只有西医推荐的中医治疗,医保才给报销。“如果疗效不好,病人不会找你看病,报销也会成问题,当地医保是绝对不会放心让病人去你那里的。”
“针刀是我国有自主产权的医疗技术,虽然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针刀医学在漫长的医学发展史中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仍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地方。虽然针刀有争议,但大家看的是疗效,只要能把病治好,不管中国还是外国,都会认可你。”他表示,现在针刀医学已经成为中医的一门中药学科。
小标3:从使用者到发明者,再到传承者
至今孙国栋已经记不清10年来到底给多少患者做过针刀手术。
2006年,孙国栋师从我国针刀医学创始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朱汉章教授学习针刀医学。而在此之前,他已经有了10多年的中医针灸推拿及西医骨科的从医经历。
孙国栋告诉记者,父亲是村里的赤脚医生,他从小就耳濡目染不少医学知识,但直到上高中,他都是打定了注意“不学医”的,“当时父亲总是深更半夜或过年过节时被人很急的叫走,搞得整个家里都不得安宁。”他笑着说。
但高中时,孙国栋最尊敬的一位老师却因为心脏病住院而无法再授课,这让他意识到治病救人的重要性,因为无论是谁,“只要生了病,就啥都干不成了,可能耽误很多事。”
于是,大学他报考了山东中医学院(省中医药大学前身)针灸按摩专业,毕业之后回到滨州老家一所县医院,做中医诊疗。
几年后孙国栋又对骨科产生了兴趣,“做纯中医,不懂西医的解剖,很多时候治疗不方便。”于是从1997年起,他又到山东省中医院骨科进修了两年,并与2003年考取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的骨科硕士研究生。系统学习了手法复位外固定、骨科手术及解剖学识。
在深厚的中西医知识及诊疗基础上,后来的针刀医学学习,对于孙国栋而言已是水到渠成。
现在,孙国栋不仅精通了传统的针刀术,还在丰富的临床诊疗实践基础上对传统针刀进行了革新。
“别看这个东西不大,它的作用大的很。”13日下午,孙国栋给记者展示了两种针刀:一个是传统针刀,另一个是他自己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银质针刀。银质针和针刀作为目前治疗软组织损伤、各种急慢性疼痛、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及内科疾病方面均取得很好的疗效。在治疗上,银质针以导热见长,针刀以切割松解、剥离粘连占优。但银质针不能对粘连组织进行切割松解,弹拨、剥离等治疗。针刀不能对治疗部位进行导热治疗又是他们各自的弊端。银质针刀的研制摒除了两种治疗方法的弊端,凝结了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点,实现了优势互补。
“对病变组织进行切割松解、剥离粘连,也可以安装艾柱加温,还可以接导热仪加温,使用起来更方便。现代研究发现银具有卓越的抗菌及灭菌作用,一般的抗生素平均只能对6种病菌起到作用,但是银可以消灭650种病菌呢!”孙国栋说。
“针刀是中医带给世界的礼物。”现在,孙国栋说他的最大的心愿就是,“把针刀这项技术发扬光大,让更多患者能够通过针刀解除病痛。”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