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中医见奇效
“糖尿病不可怕,并发症危害大”,所以糖尿病对人体的伤害,不在高血糖,而在于遍及全身的血管损伤导致的并发症,其中心、脑、下肢血管受伤导致大血管并发症,肾病、眼底病变和神经病变则被称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三联征”。随着糖尿病发病率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在逐年增高,已经成为患者致死、致残、致盲的重要原因,更成为社会和家庭的日益增长的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世界各国和医学界都非常重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问题!
中医药能否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对已经发生了并发症要研究能否延缓其发展降低其终点事件的发生,如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一直是我们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几十年来,查阅大量古籍文献结合自己临床实践,通过辨体质与辨病、辨证相统一的“三位一体”诊疗模式,分别采用不同调治措施(包括中药内服和外治、食疗与药膳),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总结治疗经验,观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改善患者的不同体质,从根本上改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土壤。如对阴虚之体、肝郁之体、脾虚之体等分别采用养阴、疏肝、健脾等法。同时结合糖尿病人痰瘀证贯穿病程始终的特点,结合活血化瘀、健脾化痰法,明显推迟了并发症的发生及进展。所以长期或间断服用中药的糖尿病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延缓,此乃充分体现了中医倡导的“治未病”思想。
2、对于已患并发症的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更有效的改善异常的临床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致死、致残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有主观症状,也有客观症状,有糖尿病特有的症状,也有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但这些症状对患者来说同样都是痛苦,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如:糖尿病眼病的视物模糊或飞蚊症或羞明流泪等,糖尿病肾病的疲乏无力或水肿等,糖尿病心脏病的心慌心悸或失眠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头面部多汗或四肢麻木等,糖尿病脑血管病的记忆功能低下或肢体语言障碍等,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疼痛或坏疽等症状,通过中医药辨证论治和综合治疗,一般很快可以消除或减轻症状,使患者可以象健康人一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所见在症状减轻的同时,化验指标往往也得到了改善。
举例分述如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情隐匿,进展缓慢,临床表现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感觉肢体末端麻木,有踩棉感、蚁爬感或痛觉过敏等感觉异常,也可表现为酸痛、灼痛、针刺痛等,有时因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当运动神经受累时,可有下肢软弱无力、行走困难等。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改善症状方面疗效十分显著。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络病”范畴,是络脉不通或络脉损伤引起的“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所以中医治疗是从养血活血通络的角度出发。以肢体麻木为主的,主要是络脉的虚损,使其得不到正常的荣养所导致的,治疗常常用鸡血藤、当归、白芍等养血活血的中药。以肢体发凉、疼痛为主的,主要是寒邪凝滞络脉引起血液运行不通畅,严重者可以表现为剧烈的疼痛、发凉,即使服止痛药也无效,夏季伏天仍然需要穿裹厚衣裤,常治以乌头、附子类大辛大热的中药,以温化大寒之邪,通络止痛。并配合外洗法增强疗效。外洗方常用:透骨草、红花、苏木、威灵仙、艾叶等有发汗、通散作用的中药,借助热气、热水的温热作用,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和对药物的渗透吸收。但是要注意水温不能过高,一般35℃~45℃,防止对皮肤的烫伤。另外,患者平时还可以配合双手拍打身体麻木部位,多管齐下,加强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
糖尿病肾脏病变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特有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因。发病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升高。糖尿病病程在10~20年者,半数以上会发生肾功能不全,约有5%~10%的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
早期可救治,晚期难逆转。
目前公认的糖尿病肾病分期主要分为五期,由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导致很多患者忽视了对糖尿病肾病的筛查,不少人在发现小便中有大量泡沫时才作相关检查,而此时,糖尿病肾病多已发展至Ⅳ期。
所以在此提醒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在5年以上的患者,应当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以及时地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尤其是对蛋白尿、多尿症、夜尿多等病症疗效比较突出,甚至可以将已进入Ⅳ期的病变逆转至Ⅱ期。
糖尿病肾病也属于中医“络病”范畴,多是瘀血阻滞,损伤肾络所致,治疗重在疏通肾络。常用中药水蛭粉、益母草、大黄(生用或酒制)改善肾脏微循环外,还常用金樱子、益智仁、小胡麻、白果等减少蛋白尿,减少尿量,可以说是标本兼治。蛋白尿或多尿症患者平时炖汤时可加一些芡实、白果,对治疗有较好辅助作用。
糖尿病足
我们认为其病机是气虚津血无力运达肢末,阴虚津少,足端气血津液不足,筋脉、肌肤濡养不足,本虚加以水湿内生,湿趋于下,久蕴化热,或外感湿邪,蕴而化热,湿热毒邪与气血相搏化为脓血而发病。临床分三期进行治疗:即急性发作期、好转缓解期、恢复期。治疗主张急则治标,以祛邪、清解为先;好转缓解期则标本兼治,补气养血与清热解毒并重;恢复期则以大量补气药如黄芪为主,配以活血化瘀的丹参、桃仁、红花等品。整个过程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全身局部结合,大大降低了截肢致残率。
本文是张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