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王英 人已读
在门诊查幽门螺杆菌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人也经历过几次杀菌效果不好的问题,也就是多次杀菌失败,幽门螺杆菌依然存在,有部分患者为此非常焦虑,认为幽门螺杆菌是致癌的,不杀死就会得胃癌,王英医生就遇到过患者为了杀菌要求住院静滴药物治疗的。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一个细菌如此大动干戈。
首先,要搞清楚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更不是必须的致癌因素,在普通人群中根除幽门螺杆菌到底能不能减少胃癌的发生,仍有一些争议。京都全球共识还是建议尽量清除幽门螺杆菌,但国内和欧美主要国家的指南还是主张有选择的清除幽门螺杆菌。这里的有选择主要是三方面。①确认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疾病,比如消化性溃疡、胃淋巴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有可能患胃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早期胃癌术后、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癌家族史、胃癌高发区人群、以及有胃不良饮食习惯(腌制熏烤和高盐食物)。③有可能患消化性溃疡的高危人群,主要是计划长期服用NSAIDs(阿司匹林等)或者已经在长期服用NSAIDs的人群。除以上三方面以外,不一定非清除治疗不可,尤其是现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已经有被误宣传为可以改善胃部所有症状的趋势,让患者有了过度的期许。
其次,为什么会出现反复感染,除了要注意根除后的交叉感染以外,更为重要的其实还是检查与治疗的问题。数据表明,大部分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还是出现在儿童期,所以大家要注意家庭中对儿童的预防,包括必要的分餐,绝对避免口对口喂食,严格的口腔卫生(漱口水更为重要)。但成年人根除后的再感染并不多见,为什么会出现「反复感染 」的现象,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其实是检查的假阴性。根除幽门螺杆菌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不管是新的序贯治疗,还是包含铋剂的四联治疗,都只有70%左右的根除率,在国内情况更不乐观,主要因素就是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国内对抗生素的滥用功不可没),还有一些治疗的不规范,比如仅用一种抗生素而不是联合用药,或者治疗时长未达到10天的最低要求;以及治疗时机不合适,比如在治疗前的一段时间已经用过了治疗所需的抗生素、铋剂、抑酸剂,这都严重影响到了细菌根除率。另外检查必须在治疗结束后4周才能进行,这是防止细菌未完全清除只是进入休眠状态,从而出现假阴性。如果已经是规范治疗、规范检查,检查细菌仍存在,除了更换抗生素以外,还可以提前做好抗生素药敏检测,有目的的选择最佳抗生素组合来提高根除率,此外还要注意两次治疗间隔最好超过3个月,否则连续的治疗也会让细菌变的更耐药。
本文是王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7-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