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指南
发表者:金欣俐 人已读
病人和医生第一次见面,第一眼,最初的印象很重要! 但又不止于此。因为医患之间是特殊的社会关系。
对于病人——无论是年轻还是老迈,无论是漂亮还是丑陋,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无论是权贵还是百姓……医生都应该一视同仁。他们都只是病人:没有技术傲慢,没有人格傲慢,没有疾病歧视,没有阶层偏见。医生给予他们的都是关爱。
对于医生——无论是男子还是女性,无论是青涩还是老道,无论是率直还是婉约,无论是快捷还是沉稳……病人都要一样尊重。他们都是医生:不应该有金钱傲慢,不应该有权利傲慢,不应该有年龄歧视,不应该有性别偏见。病人给予他们的都应该是信任。否则,就应该转而求助于可以信任的医生。
医圣希波克拉底早已有言:医术包括三方面——疾病、病人和医生。病人必须和医生一道对付疾病。
医生和病人相见伊始,就应心连心,手拉手,齐步走向前。如此健康之路才能宽阔,生命之树才能长青。
病人和医生一初见,彼此还陌生。虽天长日久,仍会有差异。
医生与病人的感受不同:患者是按照自身体验看待功能障碍或者问题的,而医生是按照医学规律去审视病情决定处理方案的。所以,行医实际上是对另一个生命体的悉心体察和感情交流。如果没有同情、怜悯(这个词没错)、关爱与救助的感情因素,知识和技术的价值将大为降低!
医生和病人的价值观不同:医生更想减少诊治风险并控制疾患进展,常常是相对的;病人则想没有任何痛苦和副作用,甚至彻底摆脱病痛获得痊愈,常常是绝对的。两者要拉起手来,缩小距离,斩断任何一只手都不对。要弥平沟壑,坦诚相待,任何一方不努力,都不可取。况且,每一位医生和每一位病人都有其不同的文化观念、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等,谁都不能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对方。重要的是双方都应感到平等,相互之间心存感激。
行医是个过程。医生的一招一式体现的是技术,更是内在品格。就医也是个过程。患者每时每刻关注的是结果,更是内心感受。
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有三条基线:
心地善良——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
心路清晰——从繁杂的现象中清理出诊治方案。
心灵平静——会遇到各种难治的疾病,也会有些难处的病人。
病人在接受诊治时也有三条基线:
心地善良——病人给大夫的第一感觉应该是尊重。
心路清晰——把自己最痛苦的、最需要解决的、最强烈要求的告知大夫。
心灵平静——疾病是随着人们成长,发展,衰老相伴行的生命过程,所以说要真正懂得从医生那里得到的"有时是治愈,常常是缓解",而更多的时候是得到的是慰藉。医生从来都不是神。医生也会生老病死。
医生和病人都应有四个敬畏之情:
敬畏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而已。
敬畏彼此——病人把健康和生命交给医生,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医生负责病人的健康和生命,为此不遗余力。
敬畏医学——医学是未知最多的瀚海,是庄严、神圣的事业。
敬畏自然——自然不是神灵,是规律和法则。
病人和医生之间就应该是这样的啊!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