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马良 人已读
哭吵是婴幼儿对来自体内或体外不良刺激的一种反应。婴儿啼哭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婴儿往往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作为父母及儿科医生应该了解婴儿的哭吵, 必须细致查找其原因,根据其哭声做出不同的判断, 以免延误诊断及治疗。
生理性哭吵:如饥饿、口渴, 睡眠不足, 冷热不当, 体位不适, 受惊吓, 衣服过紧、过多, 尿布潮湿, 蚊虫叮咬及大便前肠蠕动加剧引起的哭吵等。此类哭吵的特点是哭声响亮, 强而有力, 有节奏, 间歇时间内精神及面色正常, 持续时间不长。当满足需要、适当护理、精心喂养、改善不良环境后, 哭吵即可停止。
病理性哭吵:任何不适均可引起婴儿啼哭, 几乎所有疾病都可引起。其特点哭声尖锐、嘶哑或突发性剧哭, 哭吵间歇时精神萎软, 面色苍白;喂奶或抱起仍哭吵不止。其机理是因为内源性、外源性的不良刺激引起疼痛而致哭吵, 例如肠平滑肌痉挛引起腹痛, 颅内血管扩张,牵引或者伸张脑膜刺激而致头痛等。婴幼儿对疼痛的表达方式就是哭吵。因此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应仔细询问病史, 认真体检及做必要的化验检查, 从而鉴别生理性哭吵及病理性哭吵, 详细了解哭吵的时间、性质、强度以及伴随症状对我们在临床观察、诊断、治疗上有很大帮助。
哭吵的时间:进食前或午夜后哭吵有可能为饥饿所致;进食或哺乳时仍哭吵因注意鼻塞、鼻腔异物、口腔溃疡、口腔炎等;大便时哭吵应注意肛裂、直肠或结肠炎症;排尿时哭吵应注意尿道炎, 膀胱炎,泌尿道结石、畸形;夜间反复哭吵, 可能为饥饿、活动期佝偻病、肠寄生虫病所致。
哭吵的强度和性质:长时间剧烈啼哭且性质异常者多为病理性;阵发性剧烈哭吵且挣扎不安者, 应注意肠套叠、嵌顿疝、肠扭转、婴儿肠痉挛、泌尿道结石等空腔脏器的痉挛;哭声急迫者应注意因缺氧所引起的, 如气胸、毛细支气管炎、阵发性心动过速;哭声嘶哑者多见于喉炎、喉头水肿、白喉;高调尖声、哭声发直提示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核黄疸、脑炎、脑膜炎等;哭声细小提示先天性肌迟缓综合征, 严重衰弱无力;猫叫样哭声提示猫叫综合征。
哭吵时的伴随症状:伴发热、流涕、咳嗽多为呼吸道感染;尖声哭吵伴发热、肌张力增高者, 提示有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哭吵伴发热、便血、呕吐者应注意肠套叠、肠梗阻、出血坏死性小肠炎、痢疾等;哭吵伴发热、流涎、拒饮者提示口腔炎、溃疡;哭吵伴发热、摇头、手抓耳道, 提示外耳道炎、中耳炎等;哭吵伴多汗、枕秃、易惊, 提示佝偻病、营养不良等;哭吵伴面色苍黄或肝、脾、淋巴结肿大, 应注意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祛除病因是治疗婴儿哭闹的根本措施。应积极尽力早期查明病因, 彻底纠正或及时治
本文是马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