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宝权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同行心得交流

天道酬勤:解民疾苦,医者需具备的综合素质

发表者:闵宝权 人已读

原题目为:处治好各种神内疾病,大夫需具备的综合素质

(医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敏锐,冷静,坦诚,健谈,仁慈)

最近修改时间:20190121、2023042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

内容告示:

1、 正文的核心理念;

2、 正文部分

一、如何提高医生的临床处治能力和人文素养(针对所有疾病)?

二、如何问诊?如何处治(重点诊断神经官能症)?

三、神内科需请精神科医生会诊或转诊的情况

附录1:看病为何这么难?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附录2:对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徐文大夫201109被砍伤的个人评论

附录3:悬壶济世非虚名,妙手神丹缘仁心--我极不情愿展示的一例网上咨询案例

(欢迎同行们尽量看看第三个附录)

附录4:转载雅虎资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医生》

问题:老百姓就医难,大夫行医也不容易啊!除去政策面的因素不讲外,医患双方各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闵宝权20101208

就医生而言:

A.医生最本原的职责就是看病,至于其它方面,各人有各自的追求。看好本专业内各种病症、尽量少出错和少让病人走弯路,其实对医生的综合要求是非常高的,远非职称头衔所能体现的。做事从敬、做人求和、舍取适度、量力而为是我愿去实践的

B.当医生的,不仅要处治大量的常见病和常规症状,而且要敢于接诊各种疑难病/怪病/难缠的病。反过来讲,不仅要对各种复杂病下功夫钻研,还要重视和处理好各种常见病和常见症状。因为我常看到的是:疑难病的病人到处求医,更多是各种常见病和常见症状的病人到处反复求医。?

C. 应加强自身的医学基本功的历练:寻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既要做到重点突出,也要有的放矢。如此的话,80-90%的门诊病例在初诊时大夫即应能看出大致是什么病了,5-10%需要进一步做检查来印证或发现问题,最后1-5%的病例确实非常具有挑战性。

D.检查不在多少,在于必要和中肯与否,还需分清轻重缓急,要考虑病人的经济状况。

E.解释的话不在多少,在于恰当与否,病人能否理解和认可(内心感知)。

医生要磨练自己的思维、精炼自己的语言、注意自己的举止。

F.药不在贵贱,在于对症与否,中肯与否(看实际疗效)。

G.关爱是否真诚,不完全在面上的言行,更在于人心的感知。

H.天道酬勤,天生我才必有用;悬壶济世,妙手神丹缘仁心。

下段话摘自“头晕常见,先寻找器质性病因,再考虑功能性的可能”:

医学即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行医者能真正做好本职工作,这一切的统领或核心是医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而且需不断提高、与时俱进啊!学无止境,知识就是力量,知识需要平时不辞辛劳的吸收整合和积累,对有用知识的有效整合,其统帅就是人的思维能力。知识好比散落一堆的珍珠,而思维就是核心细绳把这些珍珠串联起来后,最终才能成为珠宝。知识好比玉石,思维是雕刻刀,不经常磨刀,有如何保证刀锋锋利呢?有各种的玉石,即使有好的雕刻刀,不辛勤劳作,又如何有好的收获呢?

由于疾病变化无常,个体差异性明显,故对行医者的挑战自然很大的,尤其是思维能力的挑战尤甚。

维能力的自我训练,最简单的就是任何时候都要存疑,不要人云也云,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要敢于提问,要多问为什么?直到问到没明显疑问而止。一旦有疑问,自己就要百折不饶去思考、论证、求证、反证、反复检验等。而且一切真知灼见均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就患者而言:

A.工作或者生活压力过大、有抑郁焦虑情绪时常会导致头晕和睡眠障碍。如果患者心理压力大、负担重,除服抗焦虑症的药外,则需要适当的心理解压、调整,必要时应借助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组,做系列的心理疏导和治疗。

B.患者有多种身体不适,不外乎分成2类,器质性的问题和功能性的问题,一般都会想自己得了器质性的疾病,不太愿往功能性或心理方面考虑。

C.得病后容易往大城市或大医院就诊,不太相信基层大夫的诊治意见,其实好一部分病当地大夫已处治是正确的,故病人和家属应尽可能多与原面诊大夫沟通交流。

D.抗抑郁和焦虑症的药,一定要规律服,效果不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加量,必要时也可换药,就是不要私自减量或停药,而且时程一般较长,至少是半年至一年以上。

?就医患双方而言:????

?A. 医生和患者有时可能会陷入生物学模式而难以自拔,非要化验或仪器查出问题根源才肯罢休。故不难理解如下现象:经常见到不少病人跑过许多医院,看过很多医生、做过或反复做过很多化验和检查仍不得求解。

??B.医学有其特殊规律:需在实践中成长,在摸索中探究,在冒险中创新;需随时堤防无法完全可以预见或避免的风险。行医者的入门和继续教育培训成本本来就很高,若外界对行医者太苛严,行医者为防范风险,可能缩手缩脚,检查过度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正文部分:

以下是我最近给神内科医生讲课时的部分重点内容:?

一、如何提高医生的临床处治能力和人文素养(针对所有疾病)?

?1、合理应用现代医学模式,而不是过分依赖各种化验检查。

?2、较好的利用直觉观察患者。

?3、即具有系统全面的掌握临床资料(需不断补充,尤其是自己的知识短板)

?4、清晰的临床思维,主次分明,能区分轻重缓解。

?5、对多数疾病过程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6、综合全局观念和宏观把握能力,又具有细节观察和考证能力。

?7、加强自身医学基本功的历练:寻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既要做到重点突出,也要有的放矢。

?8、原意或敢于接诊疑难或难搞定的病人;愿不辞辛劳钻研疑难问题,做事有韧劲。

?9、储备适当的心理知识和技能。

?10、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广采博闻,对各行业、政经时局等有大致了解。?

?11、人文素养:不做恶、不难为别人、有同情心、善待他人等是做人的基本,医生还应具有慈悲怜悯之心,能从多方面为病人(即使同患方难以有效沟通时)着想。有同理能力,而非仅有同情,同理即指能换位思虑,感同身受,方能感知对方的担心、焦虑和无奈等苦楚。

?12、老话:一个高明的中医医生,一定是高明的算命先生(所谓算命,不过是深谙人性,巧妙使利用心理知识,巧妙收集来访者的各种信息综合处治而已)。

?13、老调新弹:一个高明的内科医生,一定是洞察人性的行家里手,同时能较好管理自己的情绪,能适可处理好各种医疗情形(友好的+不友好的)。

?举例1(省略,放在文后了):

?14:病人去找医生看病,他/她最在乎的是什么?在乎的是医生能否尽快把病看对、看好,整个求医过程中医生的言行是否专业技能精准、合情合理和患方内心能适然接受。这些都是求医行医最核心的东西,其实对医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文修养要求是很高的,远非职称头衔和“科研学术文章”所能体现的。

15: 病人就是医院/医生的核心衣食父母,面对疾病,病人和医生又是共同的战友,病人就是医生最好的镜子,病人的反馈就是对医生最好的促进和反省。让我们的衣食父母和战友在看病时不得不舍近求远、疲于奔命、重复很多检查、耗资不菲、茫然无措等,各个层面都应反思的。

16: 故适宜的体制应是鼓励大部分临床医生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各种临床处治能力上(包括人文修养),给他们释放的各种医疗上基本无用的规定和压力(面子工程)。同时也激励少数精力和脑力非常突出的医生(只能是少数)同时兼顾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科研资源应更为集中才能把活干得更漂亮,一线科研人员的脑力劳动价值应得到真正体现,科研最核心的价值“实事求是”才有可能被贯彻),当然也应允许个别的医生仅以科研工作为主。若大多数医生在体制内同时要兼顾临床、科研和规定一定数量级别的“科研学术文章”(很多是低水平重复和无用的抄袭),很容易顾此失彼,二者均难以做到精致,各种方式和各个层面的“应付”和仅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就难免成了常态。若脑力价值得不到正面平行的回报,若医方缺乏的良好“服务意识”、“大慈大悲”情愫和内在“做事驱动力”,行医就只不过是个饭碗或不错的“名利”平台而已,“得过且过”干着活而已。

另请参阅:《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药物加心理疏导1+1>2

二、如何问诊?如何处治(重点诊断神经官能症)?1、从生理入手,直击心理症状

——各科疾病有不同特点(难以用医学或常识解释的,均要考虑可能与心理有关)。

2、从日常生活流程、细节和人际关系入手。

3、直接询问心情如何?同时别忘了询问饮食、睡眠等。

4、询问性格大致特点(不好把握),询问家庭结构,

询问成长主线(比如小时同父母分开过没有)

5、?也可直接询问最近心情如何?

6直接询问病前病后有无负性事件属外界诱因(若问原因:最好所有陪同出门回避)。举例:某男性56岁,2次冠脉造影均正常,心内医生没有一次问过病前诱因。前2个月其妹妹突发心脏病去世)?

7、注意运用临床沟通技巧。

?——观察、倾听、提问,非言语交流(例:女 53 头晕2年了,我问其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回答是没有,但闪过一丝苦涩表情和隐约的泪花最终被我捕捉到,我马上让陪同的3人出诊室回避,病人顺利打开话匣子。)

8、对患者的情感反应有敏锐的洞察力(接受专业培训)。

9、借助正规的各种心理技术(比如简便快捷的“房树人画图”“释梦”“倾听”“浅催眠”等,详见我个人网上各种心理疏导案例)(可以是医生本人完成,也可由心理助理协助完成)。

举例2(省略,放在文后了):

(注:我拟依托我目前的心理团队开办短程心理沙龙(培训性质),2-4个月或集中2-3天完成,免费培训年轻大夫和其它医护人员,即是让他们掌握简单实用的各种心理技术。若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医疗同行和心理同行,不限于神经科,若感兴趣,可发个人信息至xuanwuxinlishalong@126.com,或minbaoquan@126.com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单位,科室,技术级别,是否有心理咨询师证?平时是否从事心理咨询个案实践?)

针对症状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需要合理合情的解释症状

(1)合情合理解释1:专业知识是基础,自己要能被说服,病人要能理解和大体接受。一旦有疑问,就要去探究和思考。

(2)合情合理解释4:了解人性,了解人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恐惧,您自然了解各种莫名其妙的症状

(3)合情合理解释3:常识最重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就能更好了解病人,也是更好了解人性

(4)合情合理解释7: 超出常识范围,不能用器质性病变解释

(5)工作目标:结论应经得起疑问,经得起时间和相应治疗的检验。

(6)常识最重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就能更好了解病人,也是更好了解人性


1640081045695203.png

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项:

A 向谁询问

病人本人?家属?其他陪同人员?自然是询问病人为主,有时要酌情考虑也同时接待一下陪同人员。

必要时的回避原则:

女,头晕半年,严重失眠,情绪大起大落。

闵大夫初询问:有什么原因吗?女士回答:没有。但眼神有一丝丝的躲闪。

闵大夫立即让陪同的2男士(丈夫和表弟)回避。

正是此保密举动,让家属非常认可闵大夫,同意进入随后2后闵大夫亲自主持的心理访谈(2个小时),效果比较理想。服药2个月后完全恢复。

B有时,需要组合不同的询问模式

同样类似的案例:

女,64,头晕大半年,问不出任何诱因,完全否认心理问题,拒绝我推荐的介绍性心理访谈(15分钟,无偿)

闵大夫仔细问出病人有早醒。随即让丈夫和儿子出门回避。病人仍坚持没有什么烦心事。

闵大夫:不用遮掩,因为您的早醒已经有提示。

随即病人说了与其儿媳的隐形冲突,关于孙子的教育方式等。

C 尽量让家属都进入诊室。

而且医生最好要逐一询问每个陪同的关系。

优点:让每位陪同的家属亲眼观看和知晓医生是怎么接诊病人的。

????????????? 同时有疑问可以及时提出来。

D 有时要单独接待家属

向病人收集的信息不多或不足以解释病症时,不妨试试单独接待陪同的家属。

能让您快速收集核心信息,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E 若心理障碍经过确诊和正确用药,效果仍不理想的,要特别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影响其症状持续存在的持续因。?

要了解某些心因性症状的核心原因,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家庭结构和亲密关系。

有时,需要询问陪同人员。若仅询问病人本人,短期是收集不到关健信息的。


三、神内科需请精神科医生会诊或转诊的情况

??? 在焦虑抑郁状态较为明显或严重时,应及时请精神科医生会诊或转诊。

1、有自杀企图者(同时叮嘱家属看护好)。

2、症状迁延超过两周且明显加重者 。

3、躯体疾病已稳定或好转而抑郁症状仍然不好转或加重者。

4、有抑郁症状,同时家族史中有自杀者或精神病者。

5、以往曾经有过发作,且程度较重者或合并其他精神障碍

?——幻觉、妄想、激越躁狂、严重精神运动性迟滞

6、存在严重或长时间的抑郁

7、抑郁障碍对规范的抑郁剂治疗效果差

(不是太严重的,或家属不愿去精神专科看病的,我会在开方的同时,在病历上写上建议同时转精神专科看病。比如我院附近某个孩子患精神疾病,一再要求让我随诊,我即是如此处理的。)

举例1:一老人(自己有一笔不小的存款)生病住院(公费),让某个孩子掏点钱看病未果(此孩子回答:若您的钱用完了我再掏),老人原来的病治好了,出院了,但越想越生气,抑郁失眠了,找我看病。我当时门诊很忙,本想劝慰两句,实际上为何没做任何劝解,也因为人性使然。贸然劝解,易容易让对方产生不快。大家想想,老爷子和他孩子的思维有本质差别吗?都以自己为出发点的。?若用角色扮演,只需5分钟我就能让其明白,大儿子为何不掏钱,大儿子的思维模式其实与老爸如出一辙的,先故“小我”了。若另给我10-20分钟,我方能委婉劝慰老人做到适可自察自省,适当放下心中的“我”或“我执”,放下了,病自然好一半,另一半让药物来帮忙。我当时建议让心理助理义务给疏导20分钟,老人拒绝了,说我没心理问题,就是觉得养了个白眼狼,心里觉得窝火而已,我懒得去想此事不就得了。是啊,意识里可以不去想此事,但潜意识里的负面认知和情绪能自我排解吗?但愿如此!?我当天陪几个朋友吃晚饭时,把此事给博士班的一位同学讲了,他说他家父母不会打如此肚皮官司的。我相信他的话,因为我很了解他的父母和兄弟们们的性格为人:做事尽量为对方考虑的,尽量帮组对方,自己能做的,尽量自己做而不找别人的麻烦。

举例2:有一16岁的高一女学生不愿意上学,我简单看病后诊断神经症性抑郁(比一般抑郁症要轻),开药后让她同我的心理助理聊聊,她马上拒绝,说她已找过2次心理科的医生,她不相信了(对方首先是没做到基本的同理或理解,让女孩产生了阻抗,不愿再找那2位心理医生)。我说你画个“房树人”吧,疑惑中她画了个亭子,我让她自己说说亭子与房子的差别,我说我推测你可能对目前的家有些不认可啊,刚说完她眼泪就哗哗流出来了。后来大家都应猜到,她同意做心理疏导(刘钰华老师负责做的),做了几次,而且效果非常不错的,她又回到学校去了。


附录1:看病为何这么难?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要让全国的病人多数能看好各科的各种疾病,看病别那么难,能就近看好病,其实很简单(但难施行的!!!):别让地区和行业差别太大(必须要政策主导的),让国家的资源不要太集中于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广(广州)深(深圳),国家财政支出应多往基层沉淀(各个行业均应如此才好。国家财政收入不应太集中于中央才应是更合民理民情的)。单从医疗投入讲,对每个地方的高干保健投入应有大体比例和必要的限制(每个高干就医不应该完全免费,比如设报销比例最高为90%,根据职位高低再另行适当医疗补贴也可。全免费花10万元,和花自己腰包的1元相比,心痛的程度是不成正比的。很多事情本没有对错,只是人的本性使然罢了),国家的钱应多扶持二级城市及县级和下面医院和医务工作者(他们才是面对80%的人群)。而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卫生部每年投向部属大医院的钱是众多嗷嗷待铺的基层医院们根本不敢奢望的),现实结果是强者越来越强,弱者无力变强。全国人民难免生病的,若那天生病了,想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怎么办?家门口的医生好像不那么令人满意,尤其是得的疾病稍难些复杂些时(地方经济水平不高,很难有高水平的医院产生的,低收入的医疗服务难以留着高水平的医生,低收入的医生自然就难能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的),只能千里迢迢的往天南海北的赶啊!浩浩荡荡,络绎不绝!赶到大医院,还被迫通宵达旦的排队,多次排队,还未必能挂上心仪专家的号(为了多看病,大夫被号召加班加点,我们也喊很累啊!,患方有时只能高价去买号贩子手中的号(200-1000元等)。病人只要来京,花在路途、食宿方面的钱肯定不少。大夫也觉得很冤,我没收病人额外的钱啊,病人那么多付出,大夫没捞到什么好处,反而给号贩子打工了。病人来京看病,花费多出好几千,坐飞机做火车花再多钱他觉得没异议啊!你的各种花费动辄上千上万,但看病的核心是大夫要贡献智慧,他们得到什么?无愧于白衣天使的名号,哎,他们自己都懒得这么认为,徒有虚名;助人者自乐,聊以自慰?当然多数大夫内心还是希望为病人服务好的,但真实的内心是无奈的,无力的。我眼睁睁看着票贩子每天下午从买我的专家号得到上千的收入,我成了他们的打工。我摇摇头,继续干活,继续卖力干活,常常晚上7-8点才离开门诊。我愿意干呗,愿意接受疾病和心理问题的挑战呗,但能对多数大夫护士怎么要求吗?我只能一声叹息!!!其他同行呢?道德和医德层面的要求也只能是口号口号而已。

病人这方看病艰辛,耗材不菲,患方心中难免不生出某些无奈和愤怒,若高级医院的大夫给其看好了,自然没话说的,若没看好(有些病确实无法治疗好的)或医疗服务有瑕疵,矛盾难免产生了,怨气有时就难免被放大了。结果呢,医生或医院就成了民怒民怨的发泄处和投射处。唉,医方和患方都不容易啊!

附录2: 2011010闵宝权:对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徐文大夫201109被砍伤的个人评论

201109某日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徐文被她医治过的一名患者砍成重伤,举国震惊。

下面是我为她写的祝福语,稍带些评论吧,也只能迷迷糊糊的讲了。

祝徐文大夫早日康复!共建良好医患关系!
发生这件或这类事件确实值得全国人民深思的。为何医生的子女90%不愿学医,而金融石油电力等刚好颠倒掉个个?我们为徐文难过和鸣不平,强烈要求在法律的范围内公正严明地处理此案。情感不能代替理智,现实方方面面有不如意的,有很多层面的东西都值得推敲和梳理,医患双方在个人层面各自有不少功课要做,但在社会、制度和文化层面更需调整和改进,发现问题容易,改进或调整只是更不容易啊!各方应冷静下来,好好思考问题的各个环节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不能回避问题,如何改进?可行性如何?不能问题年年提,问题年年在。我们当医生的,若其它方面一时半会无法改进,可行性比较高的就是先从自身做起吧,做适当的调整和进一步的自身修炼吧。

谈及社会、制度和文化层面。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取消全国的高干保健,让他们也来排队挂号、候诊、看病、排队买药等化验和检查,让他们也来个上有封顶的报销比例,公仆们会是什么体会?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后会是什么感受? 若此,不愁拿不出更为可行的医改方案了(他们已经这么大公无私自我割掉了特殊待遇,还有什么不能改的呢?)。但可行吗?故很多问题不是广大群众和公仆们不明白,是难以公平公正合理有效去解决问题的。所谓调整,也只能是针对老百姓层面调调而已。大夫也是老百姓层面的而已,老百姓的问题很多很实际啊!故医患矛盾不过是老百姓内部众多矛盾的一种而已嘛。

就像分蛋糕,VIP室的人数少,但个人占比相对很高,服务员又不敢不伺候周到,故他们和服务员之间以及他们之间几乎不会闹大矛盾的,而大众这间屋里,虽然如类似的鸡的屁(GDP)总量很大,但人太多导致个人的占比其实低了许多的,大家又在争先恐后的在抢蛋糕,不抢不行啊!能力强的抢得多也就罢了,偏偏能力强的恒强横抢,因为人心是贪念比动物进化不了多少的,反而是有过而无不及,怨气的发泄渠道又不比窦娥冤多,虽然技术层面肯定要高些(比如有电话、网络),但也未必比窦娥冤那个时代更有效。故不少情况下,人民/中的矛盾只是在人民内打转、瞎转、内耗等等,故某个点出现激化,可能就是偶然中早已蕴藏必然了。今天不出徐文这样的杯具,明天杯具一样会可能出在李文或徐化那里的。

最后,再次祝愿徐文大夫早日从病痛和伤心中走出来,继续为广大也挺不容易的老百姓们服务!

我们仍在第一线搞服务的同道们,也务必要挺住啊,我们自己要常常给自己多大气才是。要相信政府相信党,困难不可能没有,但我们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同时要多想办法多努力,多自醒自察自我改进,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要日日月月年年都需要与时俱进才是(只是多种重复式的“学术文章”和各种重叠式的“学术会议”太耗精力了)。

注:谈及医患纠纷,简单讲我个人主张应让社会各阶层都参与进来,应想法做到更透明公开,更合理合法合情,更快捷些更高效些。尊重法律,少些人为干预,同时也要尊重医学的某些特殊规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很多病人网上网下找我咨询或看病,我很感激大家对我的信任和厚爱,我自然会尽心尽力为大家服好务的。只是我心里隐隐有些忧患,一是许多简单病症,其实当地不少医生能给予恰当处治的,病人和家属何必舍近求远呢?二是很多常见又并不复杂的病症,为何病人多发求治得不到适当中肯的处治呢?这可能与大环境和体制内评价体系有关,现行的行业评价体制及轻视脑力劳动的价值体系并不是很鼓励从医者全心投入临床工作(内耗和分心的事太多)。一线干活的小大夫得不到很好的各种资源(开会、培训、收入等等),能很容易得到各种资源的往往是领导,但他们往往又没有多少心思和精力真正投入到临床实践中?各种人际交流和关系的维护梳理等无形中占用了他们大量的精力。个别的、少数的医生可能能提供优质廉价的服务,但若老百姓和管理层期求整个行业提供既优质又廉价的整体服务,其实是不现实的。据我观察,面上极其便宜的挂号费,看似便宜了老百姓,其实更大程度上害了老百姓,让他们不得不奔波在慢慢求医路上,花费了更多许多倍数的财物和精力,为啥这么说呢?

全国大夫的挂号费基本是:普通号和主治医师号3-5元,副医师号5-7元,主任医师号7-14元。比一般看病还要累好几倍的心理咨询才 60元/小时(医院外是400-800元/小时)。由于大夫的脑力劳动价值更本没得到重视,故广大一线大夫内心干活的激情和刻苦劲没被激发出来.......,故为何那么多的病人海陆空的往北京上海赶?即使来了北京,常常转辗于各大医院或多位专家之间,反而付出更多的财力和精力。在我的眼里,很多简单的病症下面一线大夫应该能正确诊治的,没有做到的原因之一,在我看来,很简单,也核心的问题所在,广大一线大夫们内心做医生的热情和自豪感没被激发出来。不是说他们钻到钱眼里去了,而是他们的劳动价值回报体系明显出了问题,脑力劳动的价值没得到真正的重视,谁会有很好的动力不遗余力去琢磨各种病症细节呢?谁会心情愉悦心甘情愿去加班加点服务呢?即使必须加班加点,热情也不是很高。这绝不是几句口号、政治动员和组织压迫就能逼出来的。没有发至于内在的热情和干一行爱一行的态度,没有度己度人的意愿,没有成为杰出和完美的强大动力,没有职业自豪感,一个大夫是绝难成为优秀大夫的,汪伦杰出人士了。确实有为数不少的医生,不管待遇高低,环境多么不友好,他都会成为优秀大夫的,这是他们的个人性格使然,敬业精神的召唤,个人精神追求的结果。当然,成为优秀和杰出的医生,自然接待的病人数量就多,求助的人就多,不管在哪个朝代哪个政治环境下,收入待遇都会比一般同行高的。

附录4:转载雅虎资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医生》

和很多医生一样,已经68岁的何权瀛对外仍不轻易称自己是一名内科大夫,哪怕是在他最为熟悉的哮喘领域,也不随便介绍自己是呼吸科专家。

这并不奇怪,就像他常常听到年轻医生这样抱怨:如今单看CT片子,已很难找出患者的病因所在,“科目细化太厉害,看病时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几个科室的大夫碰头商量,都已经被开玩笑说成是在“会诊”。

如今,分科细化已经到了一个“极端”的地步,何权瀛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同一科室的医生彼此交流起诊断问题都显得越发困难,以呼吸科为例,治哮喘的,治肺心病的,和治间质性肺炎的,各有主攻方向,很难互通。

这意味着,面对一个不清楚得了什么病的病人,医生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摸出门道,即便是有高科技的仪器检查做后盾。

而之所以这样,乃是因为吃了“唯医疗技术论”的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果子”。

传统的医学模式仍在学校“肆行”

上世纪70年代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如今的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何权瀛,是新中国典型的生物医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专科医生。他眼中的生物医学模式,通俗的说,就是将原本人体、细菌和药物三者的关系,简化成细菌和药物两者的关系,“忽略了人体,一味追求专而精,制造药物杀死细菌”。“给人看病”渐渐成了单纯的“看病”,从而饱受医学界诟病。

然而,时至今日,这种传统的医学模式不仅在医院,而且还在学校中继续活跃着。

这一点从医学生专业名称的变化便能看出,高等医学院校设置的医学专业过去长时间被称为“医疗专业”,近些年才改为“临床医学专业”,目的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加入“给人看病”的临床要素。“尽管如此,这些好的理念并未加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高校授课思路遵循的还是旧模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肖海鹏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由于过分相信“医疗可以治愈一切”,传统的医学模式留下了“重治疗、轻预防”的骂名,当今的医学院教育同样“深受其害”。

就公共卫生专业而言,这是医学院中主攻预防的专业,但是其学科的教授手头研究的却多是其他临床医学领域研究的诸如细胞再生、分子研究等课题,而不是“慢性病如何治疗和预防”,肖海鹏说,“如果问他们,目前中国青少年的肥胖率是多少,很少有人能准确地回答上来。”

其后果便是,绝大部分的精力和经费都投入到高端的医疗研究中,而这些先进技术却很难惠及最为广大的普通患者,相应的,普通患者所能承受也是最为需要的“预防”却得不到医院重视。肖海鹏如是说。

医学院教师还被“重科研、轻临床”的传统医学模式裹胁着,具体表现是“重视科研,而不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教学”。肖海鹏告诉记者,“‘长江学者’本是那些在教育一线岗位上优秀教师的称号,奇怪的是,很多‘长江学者’不教书,改去做科研了。”

相应的,研究生也更多地在实验室里待着,而不是到医院临床实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下研究生培养和医院需求的脱节,“毕竟有九成多的研究生将来要走出去,而不是坐在实验室里继续搞科研。”肖海鹏说,而一旦把那些“准科研人员”拉到医院后,他们所要面对的,就一下子从实验室里的小白鼠变成了病人。对象的变化难免让他们感到不适应,医患之间的矛盾也容易就此产生。

“玩不转了”的传统医学模式被利益套牢难改变

事实上,医学界在30年前就已经意识到传统医学模式的弊端,当时有学者提出,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即加入人文科学、营养、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医学整体观,表现在实际工作上就是,更加重视临床和预防,此观点一出便广受认可。

然而,国内医学界却迟迟没有开启这扇被称为现代医学综合化的大门。

“旧的医学模式已经被利益套牢,很难改动。”大连医科大学教授赵明杰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预防工作付出很大,但很难带来收益。”换言之,急功近利的管理者并不希望去做预防,而寄希望于“临床的病号多了,收入才能多起来”。

在三甲医院门诊科室,一般情况下,一位医生3个多小时内要看完40多位病人,平均花在一位病人身上的时间5分钟左右。“短短的三四分钟,病史都很难看完,怎么能瞧好病。”

就在上一周,何权瀛花了近一个小时看完一个病人。时间长,意味着可以更为全面的了解。有病人告诉他“自己胸闷”,最终查出来却是心血管出了问题,并非呼吸科的范畴。如果简单了解情况,误诊为呼吸问题,这位病人下次还会来,如此恶性循环,看不好,下次再来,最终成了“看病难”。

并非何权瀛资格老有“特权”,仅仅是由于医院对老大夫的考核量不大。但对年轻同事来说,“如果这么干了,就完不成任务,等于砸了自己的饭碗。”

不过,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因为面对诸如高血压、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冲击,传统的医学模式“越来越玩不转了”。用中国医科大学教授孙宝志的话说,传统医学手段三大法宝“杀菌灭虫、预防接种、药物手术”再也难以奏效。

以治疗肿瘤为例。何权瀛说,旧模式下的思路是,长了个肿瘤就一定要切掉,却很少考虑长肿瘤的原因所在,手术刀下去很简单,“但是这个地方切了,下一个地方可能又长了起来”,仍未将病根治。

去年年底,卫生部部长陈竺说,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造成的死亡率已经达到85%以上。一篇刊发在《全科护理》的论文则显示,在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占主流的当下,医疗确诊率只有70%左右,各种急诊的治疗成功率也只有近70%。

人们也渐渐承认,医学对机体的认识是有限的,很多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知其然却没有治疗手段。

要培养更多合格的医生,而不是医学科学家

怎么改,还是大问题。

按照现代医学综合化的观点,面对慢性病,最好的治疗便是预防。相应的医学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

赵明杰举例说,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有一个达50万人的高血压患者联盟,包括身体肥胖和家族史上曾出现过高血压的高危对象。将他们集中起来后,联盟的医生对这些人进行监控,指导他们减肥,并调节饮食习惯。一段时间后,对比50年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了近20%的降低,而整个联盟的全部花费却只有临床费用的1/38。

“要培养更多合格的医生,而不是医学科学家。”肖海鹏说。

近年来,高校对医学生能力的培养,往往偏向了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然而,“面对复杂性疾病的病因诊治效果的临床证据研究与提供,是一般的生命科学研究无法取代的,也是我们面对的如何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的现实问题。”

同时担任中山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的肖海鹏,一直试图将优秀的教师拉回到课堂上,因为他相信,在医学界,“言传身教”远比“道德文章”要管用得多。他的方法是,将教学与教师的职称晋升挂钩,在对每一位教师的职称评定时,都要先通过教学委员会,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如果不这么做,“教师难以回到讲台”,毕竟,对他们的评价仍侧重在科研。

此外,医学的治愈功能包括治疗和照料护理两个方面。何权瀛建议,目前高校医学生急补的一节课,就是“对社会,尤其是对国人的了解”。至少,要摸清楚患者来了是想干什么的。他说,有的患者和医生说了半天仍说不清楚自己哪里不舒服,其实只是想听医生的几句开导;有的患者则很简单,来的目的就是抓药……

心理对患者疾病的影响不可小觑。一位外籍专家对何权瀛讲,有位患者因为拿错了片子,被医生诊断为肿瘤。这位患者在之后的一周内脸色发白,吃不好也睡不好,整个人看上去毫无精神。然而,在专家告诉他片子“拿错了”以后,一下子从病床上坐了起来,笑着说,“我没事了,专家都说我没事了。”

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很多人得了病,不是被病害死的,而是被吓死的。

然而,单纯地依靠学校教育来扭转医学模式并不现实,何权瀛告诉记者,整个医学系统的环境更多地取决于医院乃至整个社会的环境。他说,不过,恰恰是因为这一点,聪明的教学管理者才会捕捉到社会最新的需求,对教育模式进行调整,争做弄潮儿。

附录5:悬壶济世非虚名,妙手神丹缘仁心--我极不情愿展示的一例网上咨询案例

我本及不情愿将此网上咨询案例放在这儿的,但想想广大一般老百姓真实的诸多不易,还是放上吧,但愿同行们能理解,更能在实际工作中多些换位思考,而不仅仅是把自己想象成华佗在世,自己的大笔一挥,神丹即从葫芦里哗哗倒出来了.......。华佗让大家记住的好像是他精湛的医学技能,但背后支撑他的信念呢?那时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但他是一个单纯的人,单纯的热爱医学,单纯的尽力为老百姓服务,为找他帮助的人服务......。

liuxiaoyan611提问:急性格林巴利综合症? 20120206

所患疾病: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症,成都。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春节前(1月21号)弟弟患感冒,之后出现四肢麻木,面神经瘫痪,吃饭喝水都会流出来,汗水很多。2月3号住进XX市的36X医院,通过各种检查,最后确诊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症”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医生坚持要用静点人体免疫球蛋白,每天24gx5天,也就是要用3万多元,弟弟家里很穷,把家里所有,包括房子都卖了也凑不够3万元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恳求能给我一个既能救弟弟,又花钱不多的治疗方案。

闵宝权大夫回答1:?

打个比方,成都某个大老板肚子饿了,既可以在街边吃一碗面(花20元),又可以到锦江饭店吃鲍鱼面加上几碟开胃小菜(花2000元)。当然,若李嘉诚或某个大大的人物而言……,您尽可去想象吧。

一个打工者或来自伟大祖国某个风景自然的原生态土地(房地产的疯狂阳光照不过去呀,要不卖房还是能筹够那区区3万元的),若要吃顿非吃不可的饭,去哪儿吃呢?答案不言而喻的。

8年前我主管的病区收治一位香港男病人,来北京玩嘛,突然脑梗塞了,衣着很光鲜的啦,但我查房时发现其谈吐和精气神一般。我随后让住院医生私下给其讲3个输液治疗方案可供他选择:A 2000-1200/每日;B1000-600/每日;C400-200/每日。至于效果嘛,给他讲清楚,差别不会特别大的(当时我让住院医生用某人饿了,是选用宫保鸡丁还是鲍鱼鱼海参来比喻的)。那位病人实际选用了C,这在我当时的预料之中的。

我目前管辖的病区9天前刚收一位急性格林巴利综合症的男病人,行走困难(一般工薪阶层),34岁。若我坚持给他用免疫球蛋白,我想他还不至于卖房凑款吧。但我给他推荐2个方案,让他和家人自己选:A丙球—3--4万元(教科书上为首选),B 激素冲击—3000-5000元以内搞定。

后来他选B(激素冲击),这不,7天过去了,效果还很不错的,能较好地行走了。假设,即使当初选用丙球,我想效果也不过如此吧,可能还不如用激素呢。

不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以前,我们反复向家属交待可能的效果和风险并签了知情同意书的:A未必有效;B 最大风险,骨质疏松,甚至股骨头坏死,C 消化道溃疡,甚至出血,DEFGH……J其它未知风险,等等。 (由于家属内部意见不统一,瞻前顾后,2天时间内我多次反复给不同家属解释,当然,我反复强调,最终主意应由直系家属做决定,我们医方尊重他们的决定)

当时其妻子也非常理解我们的举措,反复解释说家中还有得病的老人,孩子还小。若激素用后不见效的话,再勒紧裤带凑钱试用丙球(男方那边的家属想选择丙球,但就是不提及支援点人民币)。而且她还要反复给她老公的家人做说服工作后才达成一致意见的(试用激素冲击治疗,不行再用丙球)。其实,只要我们真心为患者做各方面的考虑,我们这么做工作,即使股骨头坏死真的不幸发生了(1-4%的概率),我相信家属不会为难我们的。若家属真要去告我们,我们也问心无愧了。心无愧,自然,心无畏!!

虽然对于治疗格林巴利这样的急性周围神经病,文献及教科书上确实首先推荐静滴丙球,但也没有完全否认激素冲击治疗的啊!只是提及到激素治疗激素格林巴利的疗效如何,各方说法不一。

至于激素治疗格林巴利,效果如何?不妨试试呗。20年以前(我刚在北京协和医院神内科工作时),丙球没有普及以前,急性格林巴利综合症不都是用激素冲击的吗?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嘛。在临床上我经治过不少格林巴利的病例,有的当用过激素冲击治疗,有的单用过丙球(不止一个疗程),有的两者都用过,在我的总体印象里,激素的疗效只会比丙球强,并不弱于丙球的,再考虑费用因素,应该说激素的性价比要高于丙球的,激素不好的一面就是其相关副作用(见前面)。不知何故,现在文献、教科书和治疗指南一边倒,不太认可激素治疗?也不提供多种治疗选择,仅推荐丙球治疗。虽然丙球治疗此病为首选,副作用较少,但费用确实太贵不说,货源也非常紧俏啊!

建议那些编教科书的大佬们适当静下心来后,应结合国情,是否也应该适当推荐适合普通老百姓的经济实惠的方案呢(包括其它疾病)?那些年轻大夫,他们习惯于跟从教科书或治疗指南行事,或习惯听从上级大夫的指示,很难在短期内有独立思维或换位思考能力的。

世人爱有新品、贵品、高档品--店家纷纷推出鲍鱼面”“海参鱿鱼面”,大谈营养如何丰富,但何必忘了旧品“牛肉面”、清汤挂面”“榨菜肉丝面”呢?

方案B(激素冲击治疗,原则是“足量足疗程”),具体如何用药?请参阅:
我的文章 《脱髓鞘病:早诊断,早激素冲击,附其它治疗方法

不妨把此段话及文章打印下来,让主管医生他们参考,仅供参考嘛。

我仍强调:最终主意要你们自己拿的。若你目前所在的店家坚持仅提供鲍鱼面”“海参鱿鱼面”,不提供“牛肉面”、清汤挂面“榨菜肉丝面”的话,大不了再换一家试试呗。

哎,仅提供高档昂贵的选择,搞得人家要卖房都还筹不齐吃高档面的面钱,何苦呢?

但若医生不知道此病除使用丙球外还可以使用激素冲击,那就另当别论了。提示至少他们还需增加储备相应知识的。但他的上级大夫呢?

我当初是四川某县穷乡僻壤某村里最穷那户的,上小学每学期的3元学费要分3次才能交齐。一旦家里有人得稍大的病,那真是犹如天要塌下来似。我12岁时眼睛外伤住县医院,我妈妈硬是背我走了20多里地,更让人刻苦铭心的是筹备住院费用的窘迫啊!往事真的不堪回首啊!!故在此我某种情绪的闸门洞开,思绪乱飞了……

上研究生时(18年前),跟随导师出门诊帮抄药方,有位看病的农民佰佰说昨晚在医院的墙边睡的觉,当时我导师说你们农村不是早就包产到户了吗?万元户不是很多吗?,他还问我:“你家是万元户吧?”。我只有苦笑而已(我当时已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3年,当时每月也不过挣100-150元左右,仅够一人吃饭罢了,更本不敢有其它花费的奢望)。

哎,我琢磨当下某些城市人对农村真实情况的了解,恐远比美国人对中国人的认识还要想当然啊!!!

一年又一年,又过了18年,现实情况有时未必有大的改善啊?!!

闵宝权大夫当晚补充回答2

本不该说这么多的,我还强忍着删了几句话。哎......,一言难尽啊!!!!
点击此处参考我的文章 《天道酬勤:解民疾苦,医者需具备的综合素质》

我马上把此案例放到上文的末尾了,希望今后有缘的同行们能读到,领会到,尔后某种原本就有的温情温柔悲天悯人的情愫开始苏醒、生根发芽,在人性心灵的深处,犹如漆黑的夜空,远处隐约有星光闪烁!!


附录六:求医路漫漫,老百姓求医成本之我见我思(暂仅有题目)

? ? ? ? ?发表者:闵宝权1764人已读 ? ? ? ? ?编辑这篇文章

稍后我会附上我亲身见到的数例案例,共大家思考。到底中国国内就医是贵还是便宜,若有问题,问题的根本出在哪儿?老百姓(当然不包括公仆们)为何求医难,难在哪儿?为何有的医院人潮涌动,有的医院门可罗雀,为何民营医院普通出现诚信危机?为何医务同行们干得很辛苦很憋屈,还得不到老百姓们的待见和决策者们的认可?

我们含辛茹苦的医疗工作者如何自救?

如何更好服务于我们同样更含辛茹苦的人民!!

附录七:心身门诊接诊新模式初探:2021年每月两讲
闵宝权在医生圈(宣武心理)的一系列视频讲座分享

1.老生新谈-心身门诊接诊新模式初探(6.9)

2.雾里听花-如何保持中立和有效倾听(6.26)()

3.话不在多-如何做必要和有效的解释(7.17)

4.神器在手-如何合理安排检查和量表测查(8.7)

5.顺手牵羊-门诊接诊时的辅助技巧大分享(9.11)

6.爱恨交加-欲说还休聊聊药物治疗那些事(10.16)

7.犹抱琵琶-心理咨询对临床工作不可缺的辅助价值(11.5)

8.惊鸿一瞥-房树人画图识心理的快捷辅助价值(11.20)

9.梅开二度-房树人画图解读的方法概要和注意事项(11.27)

10.欲说还休-心理咨询对临床工作不可缺辅助价值() 12.11

11.欲罢不能-人格障碍-临床上绕不过去的暗礁和风暴眼(12.18

12.技不压身-学点正念和浅催眠技术有利自我心身放松(1.8

13.不忘初心-三十二年行医路,专注执着坚信自己永不言弃!(1 .15

(在医生圈的“宣武心理”里可以看视频回放,平时讲座预告会提前两天发到100多个群里。)

(医生圈仅有临床医生才能注册的)

附录A:关于闵宝权医生个人的相关信息

(最新改动20230424):

注1:闵大夫给自己的定位和评价:

一位纯粹、实干和治学严谨的神经内科临床医生和心理专家!

一位敬畏人性、崇尚专业、追求完美、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临床心理工作者!

一位特别关注青少年心身健康成长和独立思维培养的亲子问题教育专家和推广者!

一位具有忧民忧国之怀、助己助人之心、慧己惠人之愿的公益践行者、心理团队创建和开拓者!

先后就读于华西、北京协和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多次出国交流学习。自2000年起开始研习实战心理技能,先后参加过多个心理流派的理论学习、实操训练和团队培训,接受多位心理名师的传授、指点和提携,并接受众多同行们的指导和帮助!

2009年成立“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旨在推广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为中国的临床心身医疗做出了探索和开创性的工作!

注2:目前闵宝权的专家门诊所接待的疾病主要包括:

经多方求治未能明确诊断或治疗疗效欠佳的神经内科的某些疑难病症-比如莫名的头晕、头痛、无力、麻木和肩颈酸痛、胸闷气短(除外心肺疾病)、以及其它各种难以解释的躯体化症状和感觉。其它病种尙包括但不限于:抑郁、焦虑、失眠、强迫、职场压力、人际关系困扰、感情婚恋困扰、或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躯体化病症、厌学、学习障碍、人际交流障碍、网络成瘾、性别烦躁等等。

注3:闵宝权大夫的出诊信息

北京宣武医院:

周一、三、五下午(普通专家),四下午(心身疾病专科),在门诊楼3层(东门的正西侧)的神经内科门诊靠北侧的8诊室。五傍晚5:00-7:30特需专家门诊(挂号费300元),在干保楼2层(南门的正北侧)。

通过掌上宣武医院APP114挂号平台现场自助挂号机等方式。

地址:北京西城区长椿街45号。牛街北口的西北侧。地铁2、4、7、19号线均旁过。

联合医疗特需门诊(在北京亚运村中医院内3楼,周日下午和傍晚,属于多点执业),可通过好大夫在线APP或微医APP,微信公号“千屹联合医疗”上面预约挂号,挂号费670元。(地址:北京朝阳区北苑路172号。地铁5、15号线的大屯路东站下车,往南500米路东)。

公众微信号加注“闵宝权”可以查询我近1周的出诊提示(若有临时变动也会尽早公布的)。

若病症比较轻微的焦虑抑郁或心情波动郁闷等,暂时不想服药,不必非找我面诊,直接想做心理咨询的,可电话宣武心理团队的行政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由她帮忙给您直接指派团队内的心理咨询师提供相关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师可以电话或微信里先给您完成义务10-15分钟的介绍性访谈,而后您再决定是否购买此咨询师的付费咨询。

注4:欢迎参阅个人网站:https://minbaoquan.haodf.com/上面有40余篇文章,涵盖亲子关系、头晕、头痛、神经官能症(躯体化症状)、周围神经病、脱髓鞘病、痴呆、医患沟通和静坐观呼吸等原创文章。

特别推荐:对亲子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此网站文章区阅读我的拙文《给孩子多些陪伴,给孩子多些自主空间,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

注5:欢迎参阅公众微信号“宣武心理”或“宣武心理俱乐部”上面有不少活动告示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精品文章。

6:学会任职和著作:

中华医学会和医师协会相关神经心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编专著《房树人画图在心身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

注7:团队建设和相关培训:

2009年组建“宣武心理”团队(见前,与宣武医院无行政管理关系)

2016创建“宣武心理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资助一线临床医护人员前来观摩学习。

2020与《青年文摘》联袂推出“青少年心理答疑解惑”和“我的青春我做主”等专栏。

202304计划创建京东健康父母学堂”(公益),辅助少年学子的父母改进亲子交流模式和品质。

202306拟创建“联合医疗高级心身临床培训班”。

附录B、关于“宣武心理团队”的介绍

(20230424):

A、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简称“宣武心理”)

理念宗旨:实战为先,专业精进,市场化生存,商业与公益并举。

行动要旨:您的心声,有我在听;爱基于尊重,心化于行动。

既往历程:宣武心理于2009年由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医生创立。旨在将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广大病友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和心理等专业人士提供高品质的心理培训和督导服务。

既往成绩:联盟先后为30000余位病友提供卓有成效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医疗及心理同行和有关机构提供400余场专题心理讲座和相关培训,为大众提供了500余场公益讲座和沙龙,广获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

欢迎垂询:若有个案及团队的心理咨询及辅导、案例督导、心理各领域培训、讲座和工作坊的相关需求,请联系宣武心理团队的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

B、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简介

我于2009年最初组建了“宣武心理”团队,为了更严格要求和更长远的使命,经过反复斟酌,于2017年7月解散了老团队,重新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组建新的宣武心理团队,严进严出,于是就有了“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

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第一期“宣武心理实战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初级)已经顺利完成。当初经过3轮面试(150余位),最初有13位学员被遴选后进入该计划,1年后实际顺利毕业的有10位,其中7位于2018年10月被团队聘任留用,并进入随后为期2年的中高阶的实战培训(要求更高、更具体、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她们是:华磊、凌至华、盛金虹、张淼、周山力、李菁、陈艳苹、陈迪(兼职,现任云南某大学心理中心负责人)。

随后又进行了3期实战培训,毕业后并在团队留用的咨询师:

二期:2018年11月~2019年12月:王琪、张思娜、宋元东、王艳艳、何超、赵立荣、宋丹、任道辉、郭宁、滑东平。

三期:2020年6月~2021年6月:孙婧、李泽文、魏旻秋、李蕾、吴一览、邹法刚、张晰伦、汤妮、檀俊环(出国读研中)。

四期:2021年7月~2022年12月(因疫情延期):郑菲、唐诚祥、朱春烨、白莹、李秉桀、陈瑶瑶、塔拉、齐娜、朱慧玲、周萧、邢又文、罗轩、林建明(兼职,现任山东某医院心理科主任)。

上面的的38位心理咨询师目前也是宣武心理团队一线的骨干老师,他们继续为闵大夫和其他医护人员介绍的病友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团队的总督导和总培训为大津秀女老师。

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咨询技能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培训内容请参阅此公众微信号2023年4月8日的文章《宣武心理/第五期咨询师1年脱产实习计划-今年9月开班》

第5期计划现在可接受预报名,针对上面所有的内容,或有心理案例推荐等,均可来电垂询管理助理张国云老师(微云)17718556282(可加微信)。

C宣武心理捐资助医观摩培训公益基金简介

内容:

欢迎一线医护人员前来闵大夫的临床门诊观摩学习(临时观摩或脱产观摩,不用申请,可直接过来)。

医疗系统的心理工作者可申请让宣武心理团队的老师为其进行远程个案督导。

目前资金主要来源:

闵大夫本人在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和多点执业的部分收入、宣武心理平台的部分收入,以及其它小范围内的私人或机构自愿捐赠等。

基金管理:

由第三方管理(北京联合诊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

资助对象:脱产2周及以上的前来观摩学习的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不限科室,不限公立和民营医院)

补助标准:

每人600~2000元。

仅能用于接受个人体验和案例督导5-10次(由团队内的咨询师指导完成)。

助医成果(自2016年以来):

已有50余位临床医疗工作者在本基金的资助下完成了脱产学习。

具体事宜请联系:

宣武心理的助理张国云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

注1:进入该观摩计划,我们团队不再另收观摩者的任何费用,也不发放任何正式的进修培训证明,我们希望您是真的对心理咨询或心身医学感兴趣才来观摩学习。一句话:学本事为主,而非其它,故我们不发放证书。有意向者也可致电张老师17718556282(也是微信号,微云)。

注2:若需要神经内科各个亚专业临床进修,请与宣武医院医务处(01081398252)联系正规的临床进修事宜,为期一年,一般在神内科病房急诊轮转,且需要交纳进修费用,并接受神内科总体安排。注意:这点与我们“宣武心理”的培训无关。

D:来闵大夫门诊和宣武心理团队观摩学习部分反馈:

1:某二级心理咨询师(女)在闵大夫的门诊观摩2个半天后感慨:

真是大开眼界,不仅接触了许多种类的心理疾病(过去仅在书本上见过),还看到了闵大夫如何接诊和运用具象化技术快速有效的呈现病人潜意识里的核心情结(包括负面情绪),帮助病人和家属更容易理解病症、病因和根源。

正如闵主任说的那样,内科医生其实有两个拐杖或工具,一个是药物,一个是话聊(话疗)。过去我们太注重检查和药物,有意无意忽视了话疗的作用。闵主任还说过“医生本身是味药”、“欲成良医、专业和人文并重”,重视话疗,重视医患沟通的具体过程,重视患者的就医体验,就能踏踏实实提高就医品质,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护的信任。

2: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杨梅进修3个月感言:

作为基层的心理工作者,3个月的密集学习,完全打破了我对心理咨询的原有粗浅认识。从规范化的初始访谈到悬浮注意(无忆无欲)的共情倾听,从经典精神分析到人格理论,从个案的概念化到咨询方案的具体考量,从咨询设置到咨询伦理,从疾病诊断到心理评估……

杨梅老师还曾编写了更详细的文章,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8月4日的文章《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我的进修感想》

欲知闵大夫接诊详情,请详阅“宣武心理俱乐部”公众微信号2017年9月6日的文章

心身门诊札记(1):心理访谈不省心,心理老师不好当闵宝权/文》。

本文是闵宝权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