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8成胃癌确诊时已为晚期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发表评论文章指出,由于胃癌早期筛查没有普遍展开,致使我国胃癌5年生存率远低于日本和韩国,而导致胃癌早筛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保险以及社会健康项目的覆盖,此外还有公众教育不到位。(Lancet. 11月26日在线版)
在中国胃癌已成为第二大癌症死亡病因,每年约有679100例新诊断胃癌患者。然而,中国胃癌5年生存率并不高,因为80%的患者被诊断时已进入胃癌晚期。2015年,约有498 000例患者死于胃癌,每天约有1364例患者死于胃癌。
胃癌在亚洲其他国家如日本和韩国也很常见,但是由于政府资助的胃癌筛查技术的推广,诸如荧光X线摄影术以及内镜检查技术,使得这些国家从2009年开始,早期胃癌的检测率增加了50%。因此,这些国家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相当高,日本为64.6%,韩国高达71.5%。
目前,中国有三大不同的医疗保险体系,2013年中国政府在社会健康项目上投入1576亿美元,然而,无论是保险项目还是社会健康项目都没有覆盖荧光X线摄影术以及内镜检查的费用。
年龄超过40岁是胃癌发生的高风险因素,而我国超过40岁人群占45.2%。因而如果对所有超过40岁的人群进行胃癌筛查将是不小的负担。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癌发生中占据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超过40岁的人群中,因而建议医疗保险可覆盖超过40岁且幽门螺杆菌阳性的高危人群。
此外,公众教育在胃癌的早期筛查中也占据重要作用。中国人在潜意识里对疾病有一种恐惧,因而接受内窥镜检查做为常规体检项目,需要的不仅是经济上的一个支持,更是知识教育的支持。另外,还有些人难以接受内镜检查所带来的身体上的不适感。
因此,为了减少公众的恐惧,我们需要对公众强调早期筛查的重要意义,同时为了减少检查所带来的不适感,检查时应尽量简化流程。
原文刊载于12月8日《医师报》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