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光敏 三甲
陈光敏 主任医师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精神科

急性焦虑症直线回归相关分析与病因推测

3527人已读

陈光1黄景景2 罗旭东1

冼君定3颜海锋1殷静雯1

1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科, 广东 湛江 524001; 2. 广东省雷州市沈塘镇卫生院, 广东 雷州 524239; 3 .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 东莞 523808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焦虑症患者发病与“持久邪念”的相关性,为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SCL-90第三项“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被视为急性焦虑症患者“时点邪念的大体表现,其得分与同期BAI得分进行直线回归、相关分析,并结合临床观察思辨其内在关系,进而推测其病因。结果:BAI采用粗总分计算时,直线回归方程为Y=11.147+10.135X (t=22.899 p<0.001)BAI采用标准总分计算时,直线回归方程Y=13.265+12.060X (t=22.899 p0.001)同时临床观察到SCL-90第三项“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对同期BAI的消长有先导与决定性的作用,其在整个病程之串联即形成“持久邪念”的主体而决定着急性焦虑症的发生与转归。患者的内心能明确体会到SCL-90第三项“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与BAI之间无论是同期或长期都存在因果关系和消长相随的变化关系。结论:二者统计上具有直线关系并呈较强的正相关,临床上观察到具有消长相随的变化关系,能为患者内心明确体会出因果关系和消长相随的变化关系。它们可作为“持久邪念是急性焦虑症病因”的三个证据。

[关键词]急性焦虑症 直线回归 直线相关

时点邪念 持久邪念

前言

急性焦虑症现在已经改称为惊恐障碍,但这种表面性的改称并非科学的内在进步,甚至反映了医学界对它们真相的模糊与迷漫。目前医界普遍认为二者同病异名,并以惊恐障碍为现用正名。学术的意义在于寻求真理而不是随声附和,本文试图从内在方面进行研究。随着学术争鸣的不断深入,对二者内在差异认识的提高,未来会重新分别定界急性焦虑症和惊恐障碍。目前基于现实,一般情况下,二名通用;但本文所指更有进一步的内涵与外延定界。

急性焦虑症作为神经症的亚型,在精神和躯体二重辨证施治[12]的作用下,可获得治愈巩固甚至根治的效果[3]。在二重辨证施治体系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性概念“持久邪念”[4],它被指认为神经症的病因。为了判断其合理性,本文从统计、思辨和患者体会三方面阐述。本文涉及的临床工作、数据收集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科完成,论文写作由陈光敏医师执笔,数据统计由广东医科大学冼君定处理。

1.对象

对象共23病例,男9例,女14例;年龄18~61岁,平均(33.48±11.23)岁;病程1月至21年,平均(2.70±4.37年,中位数为1.42年;文化程度,大学8例,中专中学13例,小学2例。

均选自20136月至20168月在广东医大学附属医院心理科住院的急性焦虑症患者,住院环境为开放式心理病房[5]。入选标准:既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6],又符合惊恐障碍的理性诊断模式[7]无并发以下疾病: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更年期综合症等。③贝克焦虑量表(BAI)按14级评分,粗总分≥44(如转换为标准总分则≥52.36)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能独立完成调查问卷者。知情同意者。

2.方法

2.1.治疗方法:

准备研究期:若参与研究前未用过,或半个月来已完全停用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可直接进入正式研究期;否则,要先行全停上述药物清洗超过半个月以便渡过药物依赖和戒断反应期。

正式研究期:每例研究时间1~2个月。用二重辨证施治,具体包括:辨证式心理治疗[1]、神经症功[8]、武术训练[9]、生活指导与训练[10]、中药和饮食疗法[2]。另外作为策应,阿苯达唑片(史克肠虫清)每日400mg,开始用3天,半月后用3天。详细具体操作按有关要求进行,此不复述。

2.2.测量记录方法: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第三项,1~55级选择评分;同时,贝克焦虑量表(BAI,1~44级选择评分,其21项评分之和即为粗总分。在开始治疗前、治疗结束各测量一次,在中期随机测量1~3次。所有测量时点,均已脱离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以及相关中药半月以上,测量的结果已不会受以上药物影响。同时如有临时感冒肠炎等小病干扰也要避开测量。这样是为了尽可能避免非心理因素的干扰。

3.3.数据的记录。随机抽取患者,按序编号踞首。各患者各次SCL-90第三项“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评分与同期的BAI粗总分用连线“-”相隔,各次的结果用逗号“,”相隔,以先后顺序依次排列。

2.4.统计分析方法:运用统计描述、t检验、直线相关和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以SCL-90第三项“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 评分为自变量,以同期的BAI粗总分或标准总分为因变量。

2.5.观察思辨法:

持久邪念”是一个基于中医对神经症病因的理解而抽象出来的概念,其时间跨度长达一月至数十年,属于整体性归纳表达而不便于数学分析运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之进行时点片段测量,以动态地表达出不同时点的值并用于分析运算。为此,我们设立一个与之相应的新概念“时点邪念”以表达“持久邪念”在某一时点的情况。理清“持久邪念”、“时点邪念”与SCL-90第三项“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的关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可以这样认为:“持久邪念”就是指分布在各个阶段的“时点邪念”的总串联集合;而SCL-90第三项“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就是“时点邪念”的大体内容,其评分也是“时点邪念”的大体表达。

3 结 果

3.1.测量结果

一号(号指患者,后同):5-734-502-241-21。二号:4-453-362-271-23。三号:4-573-402-291-23。四号:5-684-582-351:22。五号:5-604-483-341-24。六号:5-654-503-391-21。七号:5-574-483-462-291-23。八号:5-743-562-301-24。九号:5-684-422-292-241-23。十号:4-603-452-381-22。十一号:4-573-492-281-23。十二号:4-442-283-371-25。十三号:5-704-483-301-26。十四号:5-663-311-24。十五号:4-483-392-321-23。十六号:4-713-452-331-22。十七号:5-553-401-22。十八号:4-513-372-323-351-24。十九号:4-473-301-241-23。二十号:4-533-342-281-23。二十一号:4-613-493-292-231-22。二十二号:5-592-341-24。二十三号:5-533-422-341-24.

如果贝克焦虑量表(BAI)粗总分乘1.19即变为相应的标准总分。此处不再具体展示相应的标准总分。

3.2.统计学结果

3.2.1贝克焦虑量表(BAI)采用粗总分计算时

回归系数b≈10.135

截距 a≈11.147

直线回归方程 Y=11.147+10.135X

n=93 =91 R2 =0.852 t=22.899 p0.001

归系数b具有统计学意义。SCL-90第三项“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与BAI之间具有直线关系。

相关系数r≈0.923。参照等价的回归系数b的假设检验,显示SCL-90第三项“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与BAI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

3.2.2 贝克焦虑量表(BAI)采用标准总分计算时

回归系数b12.060

截距 a13.265

直线回归方程 Y=13.265+12.060 X

n=93 =91R2 =0.852 t=22.899 p0.001

相关系数r0.923。统计意义如上。

3.3.观察思辨结果

SCL-90第三项“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为大体内容的“时点邪念”,与以包含BAI项目为基础的临床相(证候)之间存在着许多呼应关系,具体表现为:时序关联,消长相随,规模相应,主次分明。前者出现,后者逐渐出现,病始成;前者增多或加重,后者即紧随其后也增多或加重,病在恶化;前者减少或减轻,后者即紧随其后也减少或减轻,病在消退;前者消失,后者紧随其后也消失,病治愈。此呼应关系能为患者确切体会到不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干扰,具有必然性,在疾病中占主导地位;如已经发生“时点邪念”,则不可避免地出现相应的临床相(证候)。当然,后者对前者的消长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易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干扰,故不具有必然性,在疾病中不占主导地位;如已经发生“临床相(证候)”,既可以耿耿于怀而产生新的“时点邪念”,也可以置之度外而不会产生新的“时点邪念”

形成和影响急性焦虑症的因素很多,有内因有外因。但无论何种情况,一定要形成持久邪念(持久心因)才起决定性作用:即一定要经过自己头脑形成“时点邪念”再串联成“持久邪念”才能形成急性焦虑症,否则是形不成急性焦虑症的。同时,也可通过逐步地消除“时点邪念”使之形不成“持久邪念”从而逐步地消除急性焦虑症

4.结 论

统计上证明SCL-90第三项“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与同期BAI具有直线关系和较强的正相关;临床上观察到的以SCL-90第三项“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为大体内容的“时点邪念”逐渐形成“持久邪念”决定了急性焦虑症的发生与转归。患者的内心能明确体验到SCL-90第三项“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与BAI之间无论是同期或长期都存在因果关系和消长相随的变化关系。它们为“持久邪念是急性焦虑症的病因”提供了三个依据。

4.讨 论

很多疾病的症状类似于急性焦虑症,如精神活性物质(特别是K粉或麻古)所致精神障碍、更年期综合症、脑外伤后综合症等。但它们没有存在急性焦虑症上述3种完整的关系,与急性焦虑症有本质的差异。在临床上要区别对待各个击破,否则就会陷于见表不见里、治标不治本的困境。

神经症二重辨证论治体系在形成过程中吸纳了中西医学和多种人文科学相关知识。传统中医学养生学的“精气神”相关知识为其中的最具灵魂性的源头知识,在借助现代精神医学的指引后推演出了重要概念“持久邪念”。“持久邪念”的提出并被认定为神经症的病因[4]是神经症二重辨证论治体系的理论大突破,从此才建立起以“恬淡虚无”来解决“持久邪念”的纲领性治疗原则,进而创新规划化裁出一系列的治疗法则和手段[178910],最终高标准地[11]实现了临床实践的一系列成功[312]。培养出“恬淡虚无”的本领能从源头上病因上永恒而彻底地攻克“持久邪念”从而治愈和根治急性焦虑症,故在治疗时要毫不含糊地重点执行。急性焦虑症无论其症状如何纷繁复杂,病情背后的决定因就是持久邪念;建立在消除持久邪念为基础的治疗很容易实现治愈和巩固的效果,否则走不出对症处理的局限。但此法如套用于症状类似而本质不同的疾病如精神活性物质(特别是K粉或麻古)所致精神障碍、更年期综合症、脑外伤后综合症等时,也难有所作为。科学需要严谨求真求实求精的精神,但西方精神医学这几十年对待神经症却流连忘返于对症的认识与处理,显示不出科学进步的锋芒,殊为可惜。

参考文献

  1. 陈光敏.神经症的精神辨证施治.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9991211):1800~1801

2. 陈光敏.神经症的躯体辨证施治.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99912

10):1623~1624

3. 陈光敏,陈光风,黄景景,等.神经症二重辨证施治的临床观察. 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123):177~178

4. 陈光敏.神经症的证候和病因病机.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9):34~36

5.林举达,杨志江,邹晓波,等.综合医院开放式心理病房的初步探

.现代医院,200222):32

6.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S.1.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3-115

7.陈光敏,黄堪福胡金明,等.惊恐障碍的理性诊断模式. 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341):21-22

8.陈光敏.神经症功.气功与科学,1996,(3):5~6

9.陈光敏,陈可权,王飞龙,等.神经症武术训练.国际中华神经精

神医学杂志,200346):445~447

10.陈光敏,陈光新.神经症的生活指导与训练.美国中华医药杂志,200172):87~88

11.陈光敏,许甘霖,许文峰,等.神经症的整体治疗目标.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2, 10(5)385~386

12. 陈光敏,黄景景,陈曼娟,等.二重辨证论治在开放式心理病房治疗惊恐障碍21.中医研究,200518(3)30-33

------------------------本文已经发表于《世界中医心理学杂志》2016,1(1):56-59

陈光敏
陈光敏 主任医师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