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王晶敏 人已读
本病的严重程度最直接的相关因素是放疗剂量。其它相关因素包括:既往腹部或盆腔的手术史、小肠憩室、盆腔炎性病变、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营养不良。
本病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
起始阶段:主要作用于细胞水分子,产生许多自由基类物质,密布在DNA周围;放射还可以引起线粒体膜渗漏,释放线粒体中的活性氧类物质,放大辐射的损伤效应。
信号放大阶段:电离辐射本身、活性氧类物质、DNA断裂,都可以引起信号的放大和进一步传导,在此阶段,转录因子如NF-KB和P53被激活,并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其中前者更是粘膜产生炎症反应的“开关”。
信号传递和放大阶段:本阶段,几百个黏膜炎症相关基因转录被上调,验证信号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被放大。有作者统计本阶段涉及的验证通路大约有13个,可见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并且贯穿于放射性粘膜炎的各个阶段。
溃疡阶段:此阶段是上述细胞活动的结果,导致表皮丧失,渗出增多,引起伪膜形成和溃疡,细菌和真菌可定植于粘膜破损处,有时甚至导致败血症,可有明显的临床表现。
愈合阶段:这是最后阶段,多种生长因子作用于成纤维细胞、表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促进细胞增殖,血管生成,纤维化和再上皮化,限制损伤扩展,促进组织修复。这是一个有益的过程,但也可能导致细胞死亡或新发癌的出现;同时,过度的纤维化是有害的。
本文是王晶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