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介民 三甲
李介民 主任医师
湘雅二医院 儿童保健科

关注维生素D 监控佝偻病与儿童发育

4876人已读

在众多的维生素中,维生素D的意义非同寻常。人们通常关注的是影响了人体钙磷代谢——儿童佝偻病;然而,撩开它的神秘面纱,是广泛的生理和病理作用:影响免疫、神经、生殖、内分泌、上皮及毛发生长等,为维持人体健康、细胞生长和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

.维生素D的作用机制

维生素D不是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而是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而发挥作用的。VDR的配体为1, 25-(OH)2-D3,受与配体相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再与细胞核的维生素D反应元件相结合,激活或抑制含有维生素D反应元件的基因,从而发挥其生物学作用,故有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之称。

维生素D不仅仅是一种营养素、维生素,而且是一种激素,与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疾病

1骨性疾病

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与佝偻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维生素D缺乏系指体内维生素D含量不足;佝偻病是指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所造成的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营养代谢性疾病。

在出现佝偻病典型临床表现之前,患儿可出现长达数月的维生素D缺乏。

2 非骨性疾病

(1) 呼吸系统疾病 维生素D是一种免疫调节激素,主要是对自身免疫的调节。维生素D缺乏时机体各种生化反应功能降低,使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均下降,导致各种感染,尤其是反复呼吸道感染。

(2) 神经系统疾病

研究发现维生素D受体能在多个不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产生多种细胞功能。可影响大脑的发育,主要通过对细胞分化、细胞因子的调控、神经递质的合成、神经营养因子和蛋白质的的表达、细胞内钙信号、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而起作用,这些过程中的任何功能障碍都可能对大脑的发育不利。

其缺乏作为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危险因素,可导致如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等发生。

(3) 内分泌疾病

在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在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长期炎症刺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维生素D能够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胰岛素的抵抗,和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预防Ⅱ型糖尿病的发生也起到了预防的作用。

(4) 其它

维生素D可影响心肌收缩功能、调节激素(如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影响钠细胞外基质重建、减少左室肥大、炎症细胞调控、降低凝乳酶-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活性等。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婴幼儿心肌病,尤以扩张型心肌病多见;并可导致婴儿致命性心力衰竭。

.维生素D的检测

1,25(OH)2D,是最有活性的维生素D代谢产物,是一个非常有力的类固醇激素,充足的血清25(OH)D 水平必需达到充足生理学上的维生素D活性。

但判断维生素D不足、缺乏、充足和毒性的指示,是检测血清25(OH)D的浓度,而不是血清1,25(OH)2D的浓度。

.维生素D缺乏的易发人群

儿童、孕妇及乳母、肥胖人群、深色肤色人群、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历经减肥手术的人群、骨质疏松患者、骨质软化患者、易跌倒或骨折人群、慢性肾脏病患者、肝功能衰竭患者、服用抗癫痫药及糖皮质激素或艾滋病药物的人群、服用抗真菌药物的人群、肉芽肿形成疾病患者(如结核病或结节病)。

五.维生素D的来源

除强化食品外,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很低。相对而言动物性食品如海鱼和鱼卵、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奶酪中较多;瘦肉、奶、坚果中含量甚微;谷物、蔬菜、水果基本不含维生素D;皮肤的光照(紫外线)合成是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但产生维生素D的量与日照时间、波长、暴露皮肤的面积、大气污染、尘埃等有关。

六.维生素D缺乏的预防与治疗

1.预防:新生儿生后一般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 400IU/天至2岁;纯母乳喂养生后数日内开始补充400IU/天至2岁;早产儿头3个月800~1000IU/天,此后400IU/天至2岁;孕妇最后3个月至少补充400IU/天。

2.治疗:维生素D的治疗剂量依病况而异,差别很大,须遵照医嘱执行。



本文系李介民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李介民
李介民 主任医师
湘雅二医院 儿童保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