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胆囊癌诊治系列:(一)胆囊癌流行病学及病因

发表者:王剑明 人已读

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是指发生于胆囊(包括胆囊底部、体部、颈部以及胆囊管)的恶性肿瘤。我国胆囊癌发病率占同期胆道疾病的0.4%3.8%,位列于消化道肿瘤的第6位,5年总生存率仅为5%。胆囊癌疗效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对其主要高危因素的认识,准确的临床分期和根治性手术切除方法的应用。依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制定的《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本系列文章将系统论述胆囊癌的病因学、病理学类型、临床病理分期、临床表现、胆囊癌辅助检查、术前评估、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等相关问题。

  • 胆囊癌的病因学及流行病学

(一)胆囊结石

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在胆囊结石患者中,单个结石直径>3cm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直径<1cm者的10倍。

(二)胆囊慢性炎症

胆囊组织慢性炎症与胆囊肿瘤关系密切。胆囊慢性炎症伴有黏膜腺体内的不均匀钙化、点状钙化或多个细小钙化被认为是癌前病变。胆囊壁因钙化而形成质硬、易碎和呈淡蓝色的瓷性胆囊,约25%瓷性胆囊与胆囊癌高度相关。

(三)胆囊息肉

近5%的成年人患有胆囊息肉样病变,但多数为假性息肉,无癌变可能,具体包括:由载脂泡沫状巨噬细胞构成的胆固醇性息肉(胆固醇沉积症,约占60%);胆囊腺肌症;由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构成的增生黏膜或炎性息肉(约占10%)。胆囊息肉具有恶变倾向的特征如下:(1)息肉直径≥10mm(约14发生恶变);(2)息肉直径<10mm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3)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者(增长速度>3mm6个月)。年龄>50岁胆囊息肉患者,恶变倾向增高,需动态观察。

四、胰胆管汇合异常

胰胆管汇合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畸形,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入胆总管,丧失oddi括约肌控制功能,胰液逆流入胆囊,引起黏膜恶变,在组织学上多表现为乳头状癌;约10%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胰胆管汇合异常。

五、遗传学

遗传因素是胆囊癌的常见危险因素,有胆囊癌家族史者,其发病风险增加。基因遗传背景占胆囊结石总发病风险的5%~25%,有胆囊结石家族史者,胆囊癌发病风险亦增加。

六、胆道系统感染

慢性细菌性胆管炎明显增加了胆管黏膜上皮组织恶变的风险。常见的致病菌是沙门菌(如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菌)和幽门螺杆菌,伤寒带菌者中胆囊癌患病率可增加12倍;幽门螺杆菌携带者的胆囊癌患病率增加6倍,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细菌诱导胆汁酸降解有关。

七、肥胖症糖尿病

肥胖症者[体质量指数(BMI>3 kg/m2]可明显增加胆囊癌发病率,其BMI每增加5kg/m2,女性患胆囊癌风险增加1.59倍,男性增加1.09倍。肥胖症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可增加患胆囊癌的风险,如糖尿病是形成结石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与结石协同促进胆囊癌的发生。

八、年龄和性别

胆囊癌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45岁发病率为0.04-0.06/10万;4554岁为0.67-0.70/10万;5564岁为2.02-2.25/10万;6574岁为4.74-5.31/10万;7584岁为8.00-8.69/10万;>85岁为9.93-11.74/10万。此外,女性发病率为1.38-1.52/10万,男性发病率为0.84-0.86/10万,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

九、地区与种族

胆囊癌的发病率随着地区和种族的不同有所变化。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包括南美的安第斯山脉、亚洲,东中欧(如匈牙利、德国和波兰)、以色列等地相对较高,而在美国和大多数西方国家及地中海国家(如英国、法国及挪威等)发病率则较低。除去地理环境影响,胆囊癌发病率在一些土著民(如美国印第安人及南美洲的智利土著人)以及朝鲜族人群中也处于较高水平。我国胆囊癌发病率占同期胆道疾病的0.4%3.8%,位列于消化道肿瘤的第6位,5年总生存率仅为5%。

依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在2015年发布的《胆囊癌诊断治疗指南》,为了预防胆囊癌的发生,出现下列危险因素时行胆囊切除术,且胆囊标本应广泛取材病检:(1)直径大于3cm的胆囊结石;(2)合并有胆囊壁不均匀钙化、点状钙化或者多个细小钙化的胆囊炎,以及瓷性胆囊;(3)胆囊息肉大于10mm;小于10mm息肉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单发或无蒂的息肉且迅速增大者(>3mm/6月);(4)对于合并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的胆囊腺肌症;(5)胰胆管汇合异常合并胆囊占位性病变;(6)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

而出现下列情况时,建议间隔6-12个月作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查胆囊:(1)胆囊息肉;(2)年龄超过50岁,特别是女性;(3肥胖者;(4)有胆石症或胆囊癌家族史者。

图1 全球胆囊癌发病率(Andrea C, Ann Surg, 2016

未完待续

本文是王剑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