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发表者:李海林 人已读
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是一个动态的氧合过程。未氧合的静脉血经过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再至右心室,通过心肌收缩使血液经肺动脉流入肺毛细血管;血液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即摄取O2,排出CO2,成为氧合血;氧合血经过四条肺静脉流至左心房,再至左心室,然后泵入体循环,在机体组织毛细血管中,释放O2,吸收CO2,成为静脉血,静脉血再回到上下腔静脉,形成周而复始的循坏。
病理状态下,当心肺功能受损,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被破坏,氧合过程受到抑制,生命体征失去稳定性,此时便需药实施体外循环,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维持生命,为外科手术和内科抢救创造条件,提供挽救生命的机会。
急症体外循环的主要作用:
一、减轻心脏负担,或代替心肺功能
实行体外循环、心室辅助可以减轻心脏的做功并进行有效气体交换
完全体外循环可代替心肺的功能,维持机体的循环。
二、维持循环、保证脏器的有效灌注
在大出血、严重缺氧、心跳骤停等情况下,采用体外循环灌注全身、半身或某个脏器,维持机体的有效循环。
例如:主动脉瘤破裂、主动脉食管瘘大出血时,经股动脉插管体外循环灌注,可以降低脏器的缺血程度,为手术修补提供充足时间。
三、控制出血、回收失血、避免大量血液丢失
对难以控制的大出血采用体外循环手术,必要时可阻断主要血管控制出血。
经肝素化的失血可回收至储血室重新参予循环,避免大量血液丢失和输注大量异体血。
体外循环为一般手术条件下难以生存的病人创造了新生的条件。
四、迅速供氧、缓解机体的缺氧
利用体外循环外氧合血液、排出CO2的功能,缓解因气道梗阻或急性呼吸衰竭所致的缺氧及CO2潴留。
例如:对气管或纵膈肿物压迫气道、气管外伤者,可先行体外循环缓解缺氧,再行气道修复、建立气道插管、恢复呼吸
五、血液稀释、纠正水盐电解质紊乱、恢复正常代谢
体外循环的血液稀释可改善微循环的灌注,随机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肾脏负担,恢复内环境的稳态。
例如:急性中毒病人,经过适宜的血液稀释可有效降低体内毒素的浓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六、根据需要控制体温
根据不同的病情,通过体外循环降温、保温、复温的作用,起到降低组织代谢或恢复机体功能的作用。
例如:对于被冰冻、水淹而体温骤降的病人,体外循环的特殊功效是可以恢复病人的体温。
本文是李海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6-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