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要重视未成年人下肢生物力学异常?如何发现下肢生物力学
俗语云:“地基不牢,墙垒不高”,对于我们人体来说,如要身强体壮,健步如飞、无痛无恙,年少时一双受力良好的脚,两条受力正常的腿非常重要。下肢包括双足、踝、小腿、膝和大腿、骨盆。常见的下肢生物力学异常包括扁平足、高弓足、踇外翻、足外翻、足内翻、X型腿、O型腿、双下肢不等长、内八字脚、外八字脚等,由于人体筋膜链的作用,下肢生物力学的异常也如“多骨诺牌效应”将向邻近关节、组织发展,最终影响整个人体。如内八字足:双足向内转,如无身体的代偿机制,患者步行时容易自己双足绊倒自己摔跤。但由于人体步行方向是正前方的,因此罹患内八字后,为了避免自己绊倒自己,双下肢将发生力学代偿,从而踝关节向前旋转,足弓降低,足趾转向外;同时小腿向内旋转,膝关节内侧应力增大,导致膝外翻(X型腿),大腿外侧肌肉拉紧、髋关节外旋,进一步发展则是骨盆前倾、腰椎前凸增加、胸椎后凸增加,表现出凸肚、翘臀、弓背形象。当人体年轻时,由于身体的代偿机制尚存,因此除了形象不够挺拔之外,并无症状。但如若个体比较爱好运动,特别是激烈运动,又或者个体年岁渐长,失去代偿机制,那么个体的踝关节将更容易扭伤、足底容易疼痛疲劳、膝关节容易拉伤、髋关节和腰骶部容易肌肉劳损,也增加了腰椎间盘突出和胸椎小关节紊乱的风险,个体运动成绩不容易提升,并出现反复肌肉酸痛,不容易集中精力完成学习、工作。
对于双下肢不等长个体,由于身体侧向短腿侧,因此为了均衡双下肢受力,保持身体直立,短腿侧踝关节往往跖屈、足旋后、膝关节反张、骨盆旋前、腰椎侧凸。长腿侧则更容易踝关节旋前,膝外翻、骨盆后旋和肩胛骨向长腿侧下沉等。个体表现出双肩不等高、双侧胸部不平,脊柱侧弯,骨盆不等高,步行时身体左右摇摆等现象。除了影响美观,严重者将引起肌肉疼痛,甚至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
为了避免机体出现严重的生物力学异常导致身体不适,以及避免引起身体形象不佳、内脏器官功能受影响。必须重视未成年人的下肢生物力学异常。正如处于生长期的树苗,如果出现树干不直时,可以通过给予支撑力的作用进行矫正。人体骨骼发育成熟的年龄一般为男孩子18岁左右,女孩子16岁左右,只要骨骼未发育成熟,出现生物力学异常者均可以通过外物矫正、运动锻炼辅助的方法予以纠正。为了及时发现未成年人先天或者在成长过程中的下肢生物力学异常,需要个体或亲属观察:步行时是否经常绊倒自己、直立时双膝关节能否贴在一起、当直立时膝关节碰到一起时踝关节能否碰到一起,直立时膝关节向后凸、肚子向前凸而屁股向后凸、双侧肩不等高、胸肌不等大、肩胛骨不等高、背部两侧肌肉不等大、大脚趾骨凸起明显、走路摇摆、走路时脚底吧嗒吧嗒响、脚着地时整个脚掌贴地等均需到医院进行专业的生物力学评估、矫正。
本文是韩秀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