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发表者:黄远桃 人已读
华声经济网讯 那天下午在弟子规国际功夫武术学校飞哥办公室喝茶,闲聊时飞哥提到他陪同他母亲前段时间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治疗时结识了一位神经内科的黄医生,提起这位医生,飞哥赞不绝口,他说,现在像这种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又医术精湛的医生真的是值得点赞。
听飞哥这么一说,我有了一种想去采访黄医生的冲动,社会也正需要弘扬这种正能量,飞哥也是性情中人,立马打了电话,黄医生正好在上班,我们便驱车过去了。
初次见到黄医生,感觉他很腼腆,甚至是害羞。他说,患者信任他,是因为他把每个患者当亲人,当朋友,他真诚的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患者。对于他来说帮助患者解除了病痛是一件让他感到很快乐的事情。
“面对十几名患者,他能查两个小时。”护士长小龚说,“我很少见到这么仔细的查房医生。” 每天是早上7:30黄医生会第一个到达病区开始了病房的查房工作,全程耐心、仔细的巡查每一个患者,10:30左右他开始在医生办公室接诊有想要咨询的患者家属及门诊患者,这个工作一直持续到中午12:30左右,下午2:30至晚18时又是患者的接诊时间,每天晚上大约9点才离开病区。当问及一天面对如此繁忙、长时间的工作为什么还能保持对病人的热情时,黄医生只淡淡地说了句:“患者一般都会伴随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医生的关心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这种焦虑,给患者及患者家属心理的安抚也是我们做医生的责任。”
住院的患者们提到黄医生都是很感动的,“每天看到黄医生这样辛苦、忙碌,我们都不忍心多去打扰,但是只有得到了他的答复,我们的心才能踏实。”
来自常德汉寿县的刘奶奶谈起黄医生,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是听人介绍来找黄医生的,这是第三次来复诊了。她患的是帕金森病,之前在其他大医院就诊,每个月治疗费用达到四千多,但是生活上仍然不能自理。8个月前开始在黄教授这就诊服药后病情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在不仅仅生活能够自理,还能够种菜、干农活,而且每月药费不到200元,刘奶奶高兴的说,“我把我们附近的帕金森病患者都介绍来找黄医生了,结果是他们回去都告诉我治疗效果非常好,大家现在都非常信赖黄医生。宁愿花长时间预约,排队,也要找黄医生看病。”
黄医生时常叮嘱助手,“慢性病的治疗,我们不仅仅要考虑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还有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买药的方便性,只有既治疗好了病,又尽量少增加患者的经济、生活困难,这样的治疗才是成功的。”
我们还碰到了从顺德开车过看病的易先生以及要找黄医生看头痛的三个朋友。易先生头痛的毛病折磨了他十余年了,北京、上海各大医院他是常客,严重的时候他都想放弃自己的生意去颐养天年了,三年前他听深圳的一个朋友介绍找到了黄医生,他说,“三年前黄医生给我看病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当时急于想表达自己的痛苦,眼泪都哗啦啦的出来了,黄医生温和的告诉我,不急,只要准确回答他的问题,他就会给出确切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当时觉得这位年轻医生可能是在安慰我,不过我也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问完诊后,黄医生给我开了三百多元的药物,说可以吃两个月,我说我可以买多一点的药物,每个月花5千都没有关系,黄医生立马严肃的说,‘看病买药又不是买奢侈品摆给别人看,能治好病就行了。’就这样,花费不到一千元我的头痛就真的奇迹般的好转了,从那以后,我便成了黄医生的铁杆粉丝。”
易先生说,“我介绍来找黄医生看病的患者满意度达到100%,好几个朋友给他送了锦旗表示感谢,黄医生告诉我,‘你和你的朋友们病情好了就是我最开心的事了,搞形式主义没有任何必要’,黄医生就是这样一位低调,不喜欢搞形式主义的人。”
飞哥说,他陪他母亲在医院治疗那段时间,像这种十分信赖黄医生的患者真的是数不胜数,所以他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医生说,行医不被利益驱动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完全得益于两个好榜样,一个是他的爷爷,给人家做事是竭尽所能,分文不取。使他从小就学会了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行善积德,不求回报。还有一个是他的干爹,是一个对医药方面有所研究的和尚,在他童年身体很弱、大病不断、小病天天缠身时,收了他为干儿子,还给他治好了病,并分文未取。后来他虽然没有再与这个干爹见过面,但是干爹给了他一生做一个做好人的榜样。所以他长大以后就是尽自己所能,不求回报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把他爷爷和他干爹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飞哥说他听医院的朋友说,黄医生非常热爱医师这份职业,许多被黄医生治好了的患者出于感恩曾经高薪聘请他去干报酬更丰厚的工作,但是他都拒绝了,他只想做一个医者,解决患者的疾苦。他的人生目标就是当好一个医师,追求精益求精的医术,解决患者的疾苦!
在黄医生看来,医者的责任是没有终点的。他目前正在与他的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的周宏灏院士一起研究家族性特发性基底节钙化(脑结石)的致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黄医生说,该项研究需要筛查患者及家系成员,目前已经收集到15个家系的样本,但往往患者及家属不配合,使得收集样本非常困难,需要耗费很大精力去寻找患者案例、还要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该研究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果获得突破将是造福人类的一件大事。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伤医”、“辱医”事件给辛勤工作在临床一线,竭力为病人服务的医务人员心头蒙上了阴影。有的人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动摇了自己的信念。但是我们看到了更多像黄医生这样的医者的坚守,他们医者仁心、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所有的医务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为无数的需要他们关心的患者带来了温暖。(刘畅)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6-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