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艾星子·艾里 人已读
每一位到医院就医的病人,都期望自己的疾病得以痊愈,痛苦得以消除。这理所应当,无可厚非。
但“期望落差”会很大,有的如意以偿,有的似乎好一点,有的几无变化和改善,有的反倒加重,甚至 …..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是病情与身体状况,治疗反应与结果,也有医院和医生的技术条件、经验水平以及责任与服务等等。
病人到医院或医生接待病人,要完成两点:一是诊断,即搞清楚是什么问题、什么病患;二是治疗,即需要什么治疗、如何实施治疗。有的疾病,诊断不困难,治疗也较为容易;有的疾病,诊断不困难,但治疗可不容易;有的疾病,诊断困难,治疗更困难。有整体的医疗水准,也有具体医院和医生的医疗水准。因此,不可能等同化一,甚至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人身上表现也不相同,治疗结果更会有差异。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甚至也说出了很内行的话“健康都是差不多的,得病却各有不同”。
上述还只谈到治疗,尚且没涉及治愈,因为治愈则更为困难、更有差异(甚至是相同的疾病)。一个调查表明,医院里完全治愈者大约只占1/3 ( 这是总的概率,各种学科、各种疾病会有很大差别 );有1/3会有改善、“见好”、“缓解”;还有不到1/3无明显改善、“加重”、“变坏”,尽管医生尽力、或力不从心,或回天乏术。我们会为此而遗憾、惭愧、内疚。
那么,作为医生不仅努力求进,又因何方可自慰呢?那就是在任何情况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病人的诊治中去,特别是给予病人无尽的照顾和关爱,这就应了特鲁多的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却总是慰藉。这其中,病人及病家的理解非常重要,这包括对医学的理解、对医疗的理解、对医生的理解。理解不只意味着宽容,而是和医生一道战胜疾病的信念和力量。
我曾说,“医生对病人的同情不是用眼泪,而是用心血”。把病人的癌瘤切除了,病人痊愈了,内心的快乐无以言表。病人痊愈出院时的嫣然一笑,是最高的奖赏!有的病人还需要继续治疗、长期随访,还要经历很多痛苦和折磨。这种痛苦和折磨,在医生心里,一点也不比病人少,不比病人短,也是甚至十年、二十年、一辈子!像一个绳索,一头在病人手里,一头在医生手里,无论冬夏寒暑、节日假期….. 病人没有熬过来、过去了,无论多么资深的医生,都会深思反省,总结经验,为了更多的病人,为了更好的治疗。
所以,医生的心和病人的心是相通的。
在今年的新员工进院会上,我说:也许,我们不能保证治愈好每一个病人,但我们要保证好好治疗每一个病人。是我的座右铭,是与同仁们共勉的话。
“本文转载于'协和妇产科教学’公众号”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6-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