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后必读
发表者:李家祥 人已读
患肿瘤后的感受
大部分人在获知自己患者癌症时,都会感到彷徨和不知所措,出现心情混乱及情绪起伏不定等状况。情绪的反应因人而异。情绪也没有对错,面对不同阶段的情绪是患者尝试适应病症过程的一部分。家人和朋友在患者适应期间要给予不断的支持和指引。
患肿瘤后患者的常见感受
1.震惊和不相信:我不相信!这不可能是真的!
很多患者在被诊断处癌症后,第一感觉是无法相信所发生的事实,一些患者同时会变得麻木和呆滞。
2.否认:我没事!我没有生癌!
有些人不愿意谈论自己的疾病,也不愿意接触有关癌症的任何信息,这是他们面对癌症的方法。有些时候,患者的家人朋友不大愿意在患者面前谈及疾病,故意转变话题。他们认为这样会减少患者的焦躁,这种做法有时反而是患者觉得自己是在孤军奋战。作为患者,如果亲友的态度使你难受,你可以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你了解自己的病情,并需要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3.愤怒:为何偏偏选中我?为什么偏偏要现在发生?
愤怒可以掩饰恐惧或悲伤的情绪。患癌的人可能会把一切不满发泄到亲人、好友甚至照顾患者的医生或护士的身上。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可能产生抱怨和愤怒的情绪。
患者对疾病感到痛苦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不必对自己的愤怒或者不稳定的情绪感到内疚。亲人或朋友不一定了解你的愤怒是针对疾病而不是针对他们,所以你应该在怒意消退后,在适当的时间向他们解释。
4.恐惧和不安:我会不会死?会不会痛?
癌症,是一个可怕的名词,围绕着恐怖和误会。几乎所有刚刚获知自己患癌症的病人,最大的忧虑就是:我会不会死?我会感到疼痛吗?会不会痛到不能忍受?这些都是病人常见的恐惧。事实上,许多癌症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并不会感觉疼痛,放射治疗和消炎药、止痛药的使用都能够减轻或有效地控制疼痛。
5.埋怨与内疚:如果我没有……就不会得这个病!
有些人将患病的原因归咎于自己或其他人,尝试为发生的事情找出借口。对他们来说,如果能找出患病的原因,在心理上会觉得好过一些。但即使是医生也不知道患者患癌症的确切原因,所以即使患癌也无须自责。
6.怨恨
在患病及治疗期间,由于不同的理由,这种怨恨和烦躁情绪可能常常涌现。亲人也可能抱怨患者的病情打乱了他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如果患者和家属能够坦诚地讨论各自的感受,通常对每个人都会有帮助;如果将怨恨的情绪抑在心底,反而会令人愤怒和内疚。
7.退缩和自我孤立:别理我!
在患病期间,患者有时候需要独处一段时间,以便整理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但是,此举可能令渴望与你分担的家人或朋友难堪。如果患者能告诉家属现在不想提自己的病情,要等自己准备好才与他们谈论,这样可以使他们安心。有时候,情绪抑郁也可能使人不愿意说话。如果是这样,可请医生开一些抗抑郁的药物,或者请临床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会诊。
对于肿瘤患者,沮丧是普遍的情绪,不要觉得需要支持是代表自己无法应付癌症。
你不一定会具有以上所有的感觉,这些感觉的出现次序也不一定和以上顺序相同。但就算你已经经历以上所有的感觉,不需要惶恐,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
肿瘤患者如果面对自己患病的事实
1.先什么都别做——深呼吸,放松自己
当得知自己患癌症,情绪必定会受到一定的打击。在情绪受到困扰时,先什么都别做,找个舒服的地方坐下来,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呼气,尽量放松自己。(平时觉得压力巨大的时候也可以重复这种方法。)
2.请谨记:患了肿瘤不等于死亡
WHO的癌症防止指南中指出: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治愈,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代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一大部分肿瘤是可以治愈的。
3.将灰色情绪合理宣泄出来
患者无需刻意压抑负面的心情,尽量接纳自己的情绪。也可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其他事情,以分散注意力。
也可以选择一些特别的方式宣泄内心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如痛哭一场、去卡拉OK高歌一曲、进行适度体育运动、听听音乐、到公园散步。
4.选择通过正确的途径多了解一些关于疾病的专业信息
科学研究显示:愿意参与自己疾病治疗过程的人,能得到相对好的治疗效果。
当确定患了癌症后,患者应尽量多向医务人员了解病情,以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和对治疗的了解,帮助自己获取正确可靠的医学信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或家属获取相关的肿瘤知识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或阅读由专业人士撰写的资料,以免被误导。
5.向信任的人倾诉,与亲人共同承担
癌症患者不必独自承受内心的痛苦,可以选择向信任的人倾诉,把内心的忧愁与担心说出来,也不要对最亲的人隐瞒自己的担忧。让最亲近的人陪着去看医生,共同谈论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心理的紧张和恐惧。
6.多接触大自然
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应尽可能多去公园、海边、森林、草原等大自然中活动。经过治疗后的患者,如果身体没有特别的不适,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也可以尽早回归社会,主动从家人、朋友、同事或病友中获取支持。切忌不能整天将自己关在家里。
7.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
用过好每一天的心态来应对疾病,这样可以有效缓解过多不必要的焦虑,更好地专注于眼前,更好地利用每一天。
肿瘤患者治疗中和治疗后如何体察自己的情绪
1.精神压力、心情抑郁容易诱发疾病
许多患者回顾,发病前2、3年时间常常是身心压力沉重的阶段。研究表明,精神压力过大会削减人体的免疫机能,长期抑郁可使身体抵抗力下降,明显增加患病的几率。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患者应每天体察自己的情绪,纠正错误认知,每天对镜子微笑说一句鼓励自己的话。
2.外来压力会改变细胞新陈代谢的途径,从而形成疾病
不要被癌症“吓死”!
国内外研究表明,约1/3的癌症患者是被疾病“吓死”的,这和民间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密切相关。
错误认识:癌症等于死亡。
正确认识:癌症不等于死亡,可以将癌症看成一种慢性病。
错误认识:癌症治不好。
正确认识:有些癌症可以治愈,有些可以控制好,有些可以改善症状。
错误认识:癌症治不起,治疗费用太高了
正确认识: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治疗地点、治疗方式和治疗方案。
3.心理状态对治疗的影响
研究数据显示,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基本都有较为激进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心态。为了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应争取做个积极、乐观、主动的病人,积极与家人交流,主动和家人谈论癌症,让家人分担忧虑和不安,以获得来自亲人的情感支持。跨出这一步对患者及家人尤为重要。
所有患者都要谨记:癌症不等于死亡。研究显示:愿意参与自己疾病过程的人,大多数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确定得癌症后悔,患者和家属都应尽量多做一些功课,通过各种正规渠道获取正确、科学的信息,但不用过度害怕。千万不要误信所谓的“神医”,给自己一个奋斗的方向,一个活下去的理由,“要有强烈活下去的目标”,并定下实际目标。病人的目标,对旁人来说,可能微不足道,可是对增强病人的生存意志力,却是非常有意义的。
坚定的信心,会释放出无比的力量。
请谨记——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最好的药物是乐观,
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最好的饮食是均衡,
最好的心情是放松。
参考资料:
马骏等:鼻咽癌[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本文是李家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6-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