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延宏 三甲
李延宏 副主任医师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骨科

经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PELD)

2402人已读

自Valls等于1948年描述经皮椎体活检术以来,经皮的手术器械和手术技巧都在稳步更新。1986年,Schreiber等将关节镜引入经皮髓核切除术,优良率为95%。1993年,Mayer和Brock采用可成角内镜及可屈式器械的改良经皮内窥镜技术取得了与开放手术相同的疗效。Yeung等在1997研制出第三代经皮内窥镜系统,并应用于临床,随着手术器械的改进及手术经验的积累,经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PELD)得到了不断发展。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操作精细、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优良。PELD的实施需要对纤维环周围解剖、安全三角工作区、纤维环开窗镜下位点、神经根孔和神经根镜下外观等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同时术中需要交替使用内窥镜和操作器械,不能直视下同步完成操作,视野和椎间孔狭小空间及较陡的操作学习曲线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无论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还是与显微椎间盘切除以及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手术比较,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更加微创的优点,出血极少;局部麻醉安全可靠,通过内窥镜下充分清除突出的椎间盘,直接减压神经根,患者术后即刻可感受神经根症状改善。采用PELD组织损伤轻,术后次日患者可离床活动并出院。

PELD的适应证取决于内镜手术自身在患者解剖上的局限,以及医生对内镜手术技术掌握和经验积累。禁忌证决定于外科医生的手术经验和技巧,但妊娠、严重脊柱退变、椎管狭窄、脊柱不稳、椎管内粘连、髓核组织游离明显者应为禁忌证。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李延宏
李延宏 副主任医师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