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道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儿少科健康宣传资料之自闭症

发表者:程道猛 人已读

广州市脑科医院儿少科心理康复宣传资料

自闭症简介

一、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二、自闭症的病因?

虽然孤独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危险因素可能同孤独症的发病相关。引起孤独症的危险因素可以归纳为:遗传、感染与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三、自闭症有哪些表现?

(1)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下列中的至少两条:①目光对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社交姿势等多种非语言交流行为方面存在显著缺损。②不能建立适合其年龄发展水平的的伙伴关系。③ 缺乏自发性地寻求与他人共享快乐、兴趣和成就的表现,(例如不会向他人显示、带给或指向感兴趣的物品)。④ 缺乏互动性的与人或感情交流,(例如不会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喜欢独自玩,视玩具为“工具”)

(2)言语功能障碍,表现为以下至少几条: ①口头语言发育延迟或完全缺乏,且并没有用其它交流形式例如身体姿势和手语来代替的尝试。②在拥有充分语言能力的患者中,缺乏主动发起或维持与他人对话的能力③语言刻板和重复或古怪语言。

(3)重复刻板行为,表现为以下至少1条: ①被包围在一种或多种狭隘和刻板的兴趣中。其强度或注意集中点与常人不同② 刻板重复的运动技能动作 (例:手的挥动、手指扑动或复杂的全身动作)。若孩子符合以上三个方面的症状,家属应带孩子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筛查。

自闭症的早期警示:不看或者少看、不应或者少应、不指或者少指、不说或者少说、不参照、不显示、炫耀;不点头、不摇头、不寻求安慰、该怕不怕、该笑不笑、该哭不哭。

四、自闭症的诊断与筛查?

6个月以上婴儿早期筛查:

1.6个月后不能被逗乐(表现出大声笑),眼睛很少注视人

2.10个月左右对叫自己名字没反应,听力正常;

3.12月对于言语指令没有反应,没有咿呀学语, 没有动作手势语言;不能进行目光跟随;对于动作模仿不感兴趣;

4.16月不说任何词汇,对语言反应少,不理睬别人说话;

5.18月不能用手指指物或用眼睛追随他人手指指向, 没有显示参照与给与行为;

6.24月没有自发的双词短语;

7.任何年龄阶段出现语言功能倒退或社交技能倒退;

五、自闭症怎么治疗?

在心理和行为治疗上,主要有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以及沙盘心理治疗等。多数的自闭症儿童存在语言障碍,训练其语言能提高其交流的能力。也因为其语言发育不完整,所以利用沙盘可以更有效的与自闭症患儿沟通,了解其内心的想法。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提高自闭症患儿对感觉的反应。在自闭孩子身上,神经系统发育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和损伤。感觉神经系统的健全发展,不但使身体动作较灵活,语言能力也会有很大的进步,其它的学习能力自然也更有进展。而药物治疗主要是控制一些情绪和行为问题。

六、自闭症的预后及预防?

自闭症为慢性病程,预后较差,约2/3患儿成年后无法独立生活,需要终生照顾和养护。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包括:智商、5岁时有无交流性语言、教育训练情况。如能早期进行有计划的医疗和矫治教育、并能长期坚持,有助于改善预后。

预防是降低孤独症出生风险的重要措施。在女性怀孕早期,即胚胎神经管形成和发育期,应避免滥用药,特别是抗癫痫类药物;避免病毒性感染;避开冷热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以及避免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创伤等。

本文是程道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