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如何看待Barrett食管

发表者:王禹冰 人已读

概述 Barrett食管系指食管远端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柱状上皮覆盖在食管黏膜上易发生溃疡,称之为Barrett溃疡。此溃疡深而大,常伴有食管狭窄及食管裂孔疝。发病率占内镜检查的1%~4%。男性多于女性,约4:1.

【病因与发病机制】Barrett食管的柱状上皮形成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前者为食管下段鳞状化不全,后天获得性异常,常继发于反流性食管炎。其发病顺序是:

①各种原因引起胃食管反流。

②食管有炎症、糜烂。

③柱状上皮而不是鳞状上皮再生。

④异常的被覆上皮进行性累及食管下端,随着反流性食管炎发展,逐渐向食管近端移行。

【病理】
Barrett食管柱状上皮在病理组织学上有三种类型:贲门上皮型、萎缩性胃底黏膜型与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型,后者为本病最常见类型。Barrett食管可形成溃疡,也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Barrett食管溃疡较深陷,故容易穿孔。如溃疡穿透食管壁时,可并发胸膜和纵隔化脓性感染或使纵隔组织纤维化和周围淋巴结炎。当血管破裂,则引起出血。另外,依柱状上皮的长度和形态,化生上皮大于3cm为长段型(Long segment BE,LSBE),小于3em为短段型(short segment BE,SSBE),相比而言,LSBE发展为异型增生和癌变化的概率大于SSBE.

临床表现Barrett食管本身并不引起症状,一旦发生食管炎症、溃疡和狭窄,即可出现症状。

①吞咽困难: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进肉食突然出现嵌塞,多数患者有胸骨后粘住感,症状逐渐加重,进硬食可引起此症状。

②疼痛:在上腹部或胸骨后,亦可向其他部位(肩颈、下颌、后背等处)放射,服用抗酸药物不能缓解。

③烧心感:常于吞咽困难前出现,改变姿势可诱发,服用抗酸药物可缓解症状,提示食管有糜烂、溃疡存在。

④其他可并发呕血、黑粪、贫血等。

检查检验
(1)内镜检查:

系诊断本病的可靠手段。内镜下较易确认Barrett黏膜,鳞状上皮黏膜为灰白色,而柱状上皮黏膜为淡红色,两者有显著的差异,后者向食管近端延伸超过横膈裂孔即为Barrett食管,或直视下齿状线消失或上移,见有紫红、橙红或鲜红色柱状上皮黏膜区,该区有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溃疡基底覆盖炎性坏死物构成假膜。后期见食管中段狭窄。取材应于齿状线2cm以上。当镜下注入复方碘溶液作食管黏膜染色,鳞状上皮着色呈暗色,而柱状上皮不着色,以资鉴别,活检标本从不着色食管上皮采取。

目前认为,在Barrett食管基础上发展为腺癌的过程为:胃食管反流~柱状上皮替代鳞状上皮~轻度异型增生~重度异位增生~原位癌~进展期腺癌。Barrett食管可视作一种癌前病I变,癌变发生率2.0%~40%,平均10%。

(2)X线检查:

特征为类似胃溃疡的龛影,位于食管下段,多为单发。获得性Barrett食管上皮起因于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裂孔疝亦可互为因果。因此,Barrett食管溃疡与食管裂孔疝并存。X线呈现膈食管裂孔上方有一较宽大的胃囊,龛影距胃2cm以上,位于食管狭窄段。

(3)超声内镜检查:

高分辨率的腔内超声扫描可检测食管黏膜的变化,超声下BE表现为黏膜第二低回声层较第一高回声层厚。

诊断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X线、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治疗
1.一般治疗宜进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易产生症状的体位和食用有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可采用胶体果胶铋、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洛赛克)等药物治疗。有反流者可给予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和西沙必利(普瑞博思)片5rag,每日3次,口服。

3.内镜下治疗主要有激光BE消融术,光动力学治疗,氩光凝固法,多级电凝法等。内镜下治疗可使BE食管的化生上皮逆转,但能否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尚待进一步评价。

4.食管扩张治疗 明显狭窄可行扩张治疗。

5.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①中度以上的异型增生。②不能治愈的食管溃疡出血。③严重反流症状,内科治疗无效。④食管狭窄扩张治疗无效者。

(2)手术方法:主要有Belsey食管胃成形术、Nissen胃底折叠术和Hill胃后壁固定术。

预后
采取合理的内科治疗后,本病预后较好,但若继发食管腺癌,则视病情与治疗效果而定。


本文是王禹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