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郁平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日志

日本国立癌症中心中央医院访问

发表者:葛郁平 人已读

受医院支持,我于2014年6月至9月短期访问了日本国立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Center,NCC)的两所附属医院-中央医院和东医院,前者位于繁华时尚的东京都,以癌症临床、科研、信息为主;而后者位于美丽而宁静的小城--千叶县柏市,以缓和医疗(Palliative Care)和放疗(质子)为主要特色。
作为日本癌症对策的领导者,NCC承担着癌症的最新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开发、评价及确立任务。除两所附属医院之外,NCC下属的早期及探索性临床研究中心(Exploratory Oncology Research& Clinical Trial Center, EPOC)、癌症预防诊断研究中心、日本临床癌症研究协作组(Japanese Clinical Oncology Group,JCOG)事务局、癌症情报中心等机构也分别在癌症新药开发、临床试验和信息统计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临床与科研互相促进
癌症的诊治有赖于各类临床实践指南的指导,而指南正是由一项项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的数据汇总后科学分析而得出。可以说,正是有赖于临床和科研的互相促进,近年来新的抗癌疗法才不断推陈出新,癌症的治疗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点与当今备受关注的“转化医学”思想不谋而合,即打破医学科研和临床的固有屏障,在其间建立起直接关联;从实验室到病床,把研究获得的知识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治疗的新方法。在NCC中央医院临床诊疗过程中,对于有确切临床证据(尤其是有日本患者数据)的个体案例,临床中严格遵循指南给予治疗,同时进一步设计“Head to Head”研究探讨更优疗法的可能;对于尚无指南规范的临床案例,则通过精心设计前瞻性临床试验,尽可能将所有患者纳入临床试验给予治疗,经过长期观察随访,获得临床数据,从而为制定新的临床实践指南奠定了基础;而对于少见病或罕见病,则联合多家医疗中心,进行登记性临床研究,建立大规模的病例库,为最终找到治疗方法做好先期准备。临床与科研互相支持、互相促进,推动癌症治疗方案不断更新,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抗癌药物的研发得以稳步推进,而临床医生也可以发表高水准的研究论文,由此真正达到了“共赢”的目的。当然,完成临床试验需要艰辛的努力和紧密的协作。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先由癌症研究协作组(包括流行病学家和统计学家)设置研究任务并进行课题分解,具体实施由医生、护士、药剂师、临床试验支援中心人员和CRC(临床研究协调员)在临床进行,同时各参与的医疗中心定期开会进行讨论和协调,最后由专门人员作成论文,并选择相应级别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研究成果。这一过程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简直可称为“流水线式科研产出模式”,即采用生产工业品的思路稿医学科研,效率极高!

与NCCH相比,我院无疑临床工作量偏重,应该将临床诊疗过程尽可能地条理化、程式化、简洁化,从而为科研腾出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日本的医院若论规模大多不如中国,临床病例数更远少于我们,但病例积累和科研产出的效率却远胜我国,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思考。
医院管理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在日本的各个方面,小到衣食住行的细枝末节,大到政府行政、市政建设的荦荦大端,而在“救死扶伤”的医院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在NCCH,切实实践着“临床诊疗,以患者为中心;医院管理,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日本的医护人员对患者之尊重体贴让人动容,而患者对医护的信赖尊敬也让人感慨。比如化疗科室,在新化疗方案使用前都会有“面谈”,主管医生会和患者及家属约在专门的“面谈室”,打印出专门的“面谈票(谈话要旨)”,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目前病情、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有没有可以参加的临床试验、疾病的转归等问题,经常借助解剖道具、图谱、手绘图讲解,务必保证患者和家属透彻地了解病情。在东医院缓和医疗科先后跟随两名主治医师和护士转病房时,发现医护与病患谈话时竟都是蹲在地上,问其原因,居然是为了使自己的视线与患者保持同一水平,不给患者以医生高高在上的感觉;而且很多癌症晚期的患者体力弱且听力差,蹲下讲话可方便患者听到。尊重照顾患者到这样的地步让人心生敬意!此外,为了患者在医院内的诊疗舒适便捷,院内各项设施无不设计得极具人性化。医院楼层指引之详实精细堪比军用地图,从平面图、立体图到地面指引路线不一而足,而行政办公室外平面图竟可以详尽到画出每个职员坐的位置!在病区,为患者和家属设置了图书阅览室、餐厅、家庭谈话室。为了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病情的认知,医院制作了数量庞大、丰富精美的小册子以供患者及家属自由取阅。

在员工管理方面“以人为本”的理念也获得广泛认可。关注员工的需求、凝聚员工智慧、激发员工潜能、促进员工发展,方才能够更好地达到医院的总体发展目标。医院的工作核心无疑是临床一线。在NCCH,临床试验支援中心人员、药剂师、营养师等都配备到临床一线,和医生、护士一起转病房、出门诊,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日常临床和科研工作。院内四通八达的“电动传输系统”方便快捷地解决了药品、医疗文件以及各种标本的运输问题,节省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差错的发生。医院内的员工公用设施也充分考虑到临床工作“时间不定”的特点,极尽可能地为员工提供各种方便。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均24小时开放,夜间可以自助登记借阅图书杂志;打印、复印、扫描、装订设备一应俱全,充分满足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对于员工来说,患者当然是处于第一的优先位置;但对于医院来说,实际上是通过把精力集中在内部,集中在自己的员工身上而获得成功的。


方法与细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医院管理的大目标只有分解为一个个的小目标才有可实施性。过于宏大的目标有时让人不知从何做起,而把视线收缩到眼前,从当下做起,注重方法,关注细节,反而容易达成目标。在NCCH,无论是开展临床试验还是患者教育,工作之前必定精心设计,而一旦制定好计划,则一定不折不扣地贯彻到底,绝少半途而废。在记录癌症患者诊断时,严格按照由专门的委员会制定的格式统一的规范(取り扱い規約)来进行,从癌症原发灶位置分型、转移淋巴结的分组、术式分类、病理分型到病理报告书写样式、效果判定等诸方面来完整描述诊断。这样,在汇总不同医院的科研数据进行分析时,很容易归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迅速形成大规模的数据库,有力地提高了科研的效率。此外,值得一提的是NCCH的电子病历系统,可以说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住院医师在录入电子病历时,可随时插入检查检验结果和CT、MRI等影像资料,还可对图像进行测量、标注等编辑操作;除了住院医师之外,护士、药剂师、营养师、心理师和会诊医师都可将护理或会诊记录记入病历中。这样不仅全面地记录了患者诊疗全过程,而且非常方便以后的临床和科研随访。

我院作为国内医学界领军者,不能仅仅满足于治疗一个一个的患者,而应该为制定或改进一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做出贡献。要想建设科研型、创新型的未来医院就必须破除那些阻碍创新的体制和壁垒,在管理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加强多科协作、加强基础与临床的交流、加强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才能促进科研与临床共同发展、比翼齐飞。(完)

本文是葛郁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