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海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个人观点

我与协和中医科的不解之缘

发表者:尹德海 人已读

记得我最喜爱的一部电影《阿甘正传》的片头是一片羽毛随风飘扬,飘过屋顶、飘过车流、飘过人流,最终飘到阿甘的脚下被阿甘小心翼翼的捡起珍藏。其实人也如一片羽毛,社会的力量会让你有时候飘得高一些、有时候飘得低一些,但最终你总会找到你的归属。

算起来我来到协和中医科至今已经15年,但能成为协和中医科的一员完全超乎我的想象。小时候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因为体弱多病,长大之后能做一个生产队的会计就是我努力的目标,学医以后,才知道有一个北京协和医院,那是一座医学的殿堂,如果有机会到北京一定要到协和医院看看,这个愿望当时就像一个信徒朝圣之旅一样装在我的心中。1991年到广安门医院上硕士研究生,92年因为我当时的硕士导师认为广安门医院实验条件不好,在一次学术会议以上与肾内科郑法雷教授提出来是否可以让我到协和来做实验,想不到郑老师欣然同意,我当然是欣喜若狂。在协和呆了2年,跟随郑老师出门诊、参加肾内科病房查房,近距离的感受了协和的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精神。那时对于协和中医科,只知道祝谌予教授很牛,但没有机缘近距离的接触。硕士毕业到福建工作后,也许是在协和的那两年心中织上了不解的协和情缘,再回协和成了我又一个努力的目标,2000年通过考博士终于成了协和的一员。

今天我能成为协和中医的一员,超乎我的想象,也超乎我父母和我家乡人的想象,所以在我的家乡,只要提到我大家都引以为豪,甚至成了我家乡中学生励志的榜样。但是,我心里一直在想,我能走到今天完全是靠我自己的努力吗?我的结论是“不是”。我想我其实就像一片羽毛一样,在一个一个的清风中飘落到了意想不到的华丽的殿堂中,所以我心存感激。在我的生命中要感激很多很多,首先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没有改革开放,大概现在的我仅仅是一个生产队的会计。我与协和中医科能结下不解之缘,能成为引以自豪的中医科的一员,必须感谢的是我们中医科的老主任郭赛珊教授,当时我的导师梁晓春教授还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是郭老亲自给我打电话欢迎我这个有强烈协和情结的人加入协和中医。在协和中医科这十几年,经历了许多事,但每一件事都让我成长,一步一步将我融入到协和中医之中,现在回想起来我要感谢罗亚平护士长,是她教会了我管理病房时与护士及其各层级同事有效沟通的重要性,这才会使我在最近管病房期间各项医疗指标优良、病人满意度百分之百、医护之间虽然工作繁忙但却心情愉悦。

对于我的老师梁晓春教授,我不能简单的说一个感谢,因为一句感谢根本不能表达我们师生之间深厚而复杂的情感状态。梁老师已经将她的生命紧紧的与协和中医连接在一起,对协和中医的感情超过所有其他情感。她对她的学生们的希望是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做出成绩,为协和中医添彩。老师引进门,修行靠个人,不可依靠老师的名望投机取巧。作为他的大弟子,对我的要求特别严格,常常让我感觉到她对我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责备之情,所以面对老师我常常是战战兢兢。但是,我还是在默默努力,尽量不让老师失望。

今天听各位老前辈讲协和中医老一辈的故事之后,我想协和中医有如此高的声望,是祝谌予、郭老、梁老师等等一代代协和中医人努力的结果,但这些都是过去时了,协和中医的将来时应该如何更需要我们大家思考。有可能一些老一辈的协和中医人对中医科的将来忧心匆匆,但是我不这样想,我觉得协和中医会更加辉煌。我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我们国家会越来越好,更开发、更自由。习李政府对中国医药要超越西方必须发挥中国独有的中医优势这一思路非常清晰,唯有沿着这一思路发展将来我们国家才可能在世界医药体系中具有话语权,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这也给我们国家发展中医提供了信心。第二,我们科已经有了很好的工作基础,特别是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西医结合研究方面有了很好的基础,梁老师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研究已经创出了品牌,吴群励、屈岭两位师弟师妹都已经在梁老师的基础上获得了自己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相信他们的努力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在糖尿病肾病方面,临床已经积累了一批病人,有了一些经验,西医对糖尿病肾病目前没有很好的办法,我想通过长期孜孜不倦的临床跟踪随诊,必定会有成绩出来。科研方面,非常幸运的连续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我想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作为我个人来说我一定会克服各种困难将这一件事情做好,但我非常希望我们科里的年轻人参与进来,我最最担心的事情是好不容易获得的机会仅仅为了我一个人的职称晋升就到此为止了而没有后续发展了。另外,董振华教授在风湿免疫病的中医治疗方面闻名全国,担任着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而且已经组建起了郝伟欣、刘晋和副教授、宣磊、王景、李忱等医生的强大团队,他们精于临床,并不断总结经验,科研思路上已经与国际接轨,我想只要坚持不懈,日积月累一定会在风湿免疫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面创出协和中医品牌。最后,中医科的希望还主要在中医科有非常优秀的人才,能够进人中医科这个团队的人个个都非常了得,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大多经过硕士、博士的科研训练,英文水平也很高,视野宽阔。

既然命运让我与协和中医科接下不解之缘,我希望我能用我的微薄之力为协和中医科添彩,为协和中医科明天的更加辉煌贡献自己的一点亮光。

本文是尹德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