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盛康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解剖型乳房假体隆乳设计与选择【发表于整形美容世界报告】

发表者:罗盛康 人已读

自从1993McGhan公司首先研发并推出解剖型乳房假体以来,解剖型乳房假体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其是根据乳房的三维结构而设计生成的乳房假体,更接近于乳房的解剖生理形态,更好得满足了个性化乳房整形的需求。但此类假体较多的参数也增加了选择的难度。我们在Tebbetts JB的经验参数设计系统基础上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及国内人种乳房结构的特点,提出个性化的解剖型乳房假体参数选择系统,以下为我们提出的解剖型乳房假体参数选择的方法。

解剖型乳房假体宽度的选择

我们建议的解剖型乳房假体宽度的选择可以采用下列简化公式:假体底盘宽度(W=乳房基底宽度(BW)-0~25px。覆盖假体实质腺体底盘的数值应该略小于我们测量得到的乳房基底宽度,这个需要减少的厚度可以根据不同求美者的情况在简化的“0~25px”参数范围内自由进行选择。其中对于要求选择较大的乳房体积的求美者,可以取“0”的参数,以假体底盘宽度不能超过乳房基底宽度为准。需要注意的是进行乳房基底宽度测量的时候最好能应用游标卡尺而不用软卷尺等测量工具,因为测量的数值应该是乳房内侧端隆起的起始点和外侧段降起点之间的直线的距离。由于东方人种小乳或平胸者比例较大,对于这部分无法较准确测量乳房基底宽度的求美者,应以测量胸骨旁线及腋前线的距离为准(1)。

乳房基底宽度的测量

解剖型乳房假体高度的选择

根据我们的临床体会,国内人种在假体高度的选择上通常选择全高和中高这两种类型。因此,解剖型乳房假体高度的选择原则为:在胸骨上切迹至乳头间距(SNN)-两侧乳头间距(NN>25px的情况下,选择全高类型的假体;在胸骨上切迹至乳头间距(SNN)-两侧乳头间距(NN)≤25px的情况下,则选择中高类型的假体较为合适(23)。

blob.png

胸骨上切迹至乳头间距的测量

blob.png

乳头间距的测量

解剖型乳房假体突度的选择

同样,在临床中我们也发现国人在假体突度的选择上通常选择全高和中高这两种类型。因此,解剖型乳房假体突度的选择原则为:依据乳房下极皮肤的松弛程度并结合求美者的期望值来综合判断。对于无乳房下垂的乳腺组织量一般或者较少的情况,选择中突类型的假体为妥;而对于乳房轻度下垂要求矫正或者期望术后乳房体积较大的情况,则应选择高突类型的假体。


新的乳房下皱襞距离的选择

在按照上述方法对解剖型乳房假体的型号大小进行选择后就可以确定新的乳房下皱襞的距离,原则是:当假体置于乳腺后间隙时,新的乳头至乳房下皱襞间距(新NIMF=(假体高度/2+假体突度/2)×1.1;当假体置于胸大肌后间隙时,(新NIMF=(假体高度/2+假体突度/2)×1.15。根据术前及术后的新乳房下皱襞间距就可以判断我们术中需要剥离的下皱襞的范围(45678)。

blob.png

术前乳房测量标识

blob.png

新的乳头至乳房下皱襞间距的确定

blob.png

术前、术后3个月正位片(A、术前; B、术后)

blob.png

术前、术后3个月右侧位片(A、术前; B、术后)

blob.png

术前、术后3个月左前斜位片(A、术前; B、术后)

我们总结的这套解剖型乳房假体参数系统相对于Tebbetts JB的乳房假体选择参数系统进行了很大的简化,且只要简单地依靠卷尺、卡尺等工具就可以完成,在临床上的可操作性大,其适用于绝大部分国内人种的解剖型乳房假体选择。当然,该参数系统主要的作用是让临床医生在解剖型假体的选择上提供一个指导性的框架,在具体的情况下还需要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及求美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尤其在某些假体隆胸的二期修复手术上还需要我们进行具体的分析。我们相信,随着隆乳材料的不断完善,科学、合理、正确的选择和设计必将成为现阶段整形外科医生提高乳房求美者满意度的关键。

发表于整形美容世界报告》杂志 文章作者罗盛康教授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