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选
发表者:梁洪远 人已读
随着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开展,免疫重建的产生提高了患者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但随之而来各种药物相关并发症凸显出来,其中乳酸酸中毒为其重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早期识别、早期诊治,是避免发生严重乳酸酸中毒的关键因素,希望此文能够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1.长期接受抗艾滋病药物的乳酸酸中毒发病率:据临床调查:HAART过程中乳酸酸中毒总体发病率是10.6例/1000人年,男女之间有显著差别,女性发病率为16.1例/1000人年,而男性发病率为1.2例/1000人年.另外,南非对HIV(+)891人服用18个月HAART(3TC+d4T+1NNRTI)的调查显示乳酸酸中毒发生率19例¤1000人年,服药时间平均7.5个月,血乳酸峰值平均9.3mmol/l,死亡率29%。乳酸酸中毒总的死亡率30%-60%,当血乳酸>10mmol/l,死亡率近乎100%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乳酸中毒本身的定义、使用NRTIs治疗时间、特殊药物的应用以及人口统计学的方法,给予长时间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病人中,可以出现无症状的或者轻微症状的高乳酸血症的发生率为8%--20%。大多数研究表明,在接受NRTI的患者出现有症状的高乳酸血症发生率为0.5-1%。
2.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特点: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代谢生成水和CO2的过程成为有氧氧化,在无氧条件下或线立体损伤则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后在乳酸脱氢酶催化下生成乳酸,乳酸是糖酵解的最终产物。高乳酸血症被定义为是血乳酸水平在2mmol/L以上。它可以没有症状或者有轻微症状甚至发生严重的致命的乳酸酸中毒。一般血乳酸水平大于5mmol/L,患者出现了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特点和生化指标,即可诊断乳酸酸中毒。其致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推测可能与核苷类似物改变了氧代谢诱导线粒体损伤和个体自身存在的肝损伤或营养障碍(如缺少维生素B2和左旋肉毒碱)有关。肌肉和肝脏是两个主要涉及的器官。NRTIs破坏线粒体是因为它抑制了线粒体DNA聚合酶g,这种抑制导致了线粒体DNA匮乏和至少一种线粒体正常运作需要的蛋白质合成减少,造成线粒体的运作不正常,导致乳酸酸中毒(3)。NRTIs也可损伤b-氧化循环,使长链脂肪酸不能进入线粒体内而堆积在细胞质内,使糖酵解增加,继而乳酸增多,导致乳酸/丙酮酸比值失衡。此外,有文献报道,NRTIs有促进凋亡作用,而线粒体凋亡能促进乳酸增加。NRTIs亦会引起肝脏脂肪积聚,使肝脏功能受损,不能有效地分解乳酸盐,引致血液的乳酸盐水平上升。目前高乳酸血症后的自然发展史仍不清楚。无症状高乳酸血症患者在持续服用NRTIs药物后是否一定会进展为乳酸酸中毒有待进一步科学研究。乳酸酸中毒症状的出现可以急性,也可以是亚急性的,通常亚急性起病多见。发生乳酸酸中毒初期,病人常有难以归类的症状,可能只有胃肠道不适、腹胀、腹泻、体重骤然减轻。严重时,出现四肢无力、肌肉痛、肝脏疼痛或肿大、肝功能异常、急性胰腺炎、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对于先前病情平稳而后在几天内迅速出现以上症状的病人需要考虑乳酸酸中毒可能。
在保证标本采集正确的情况下,当血乳酸35mmol/l,PH£7.35,即为乳酸酸中毒。有文献报道,对于接受NRTIs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当血乳酸介于2.0-5.0mmol/L时,通常无症状,称为无症状性高乳酸血症;当血乳酸35mmol/l,临床伴有相应症状;或血乳酸310mmol/l,不管临床是否有症状,均诊断为乳酸酸中毒。另外其他的可以出现异常的实验室指标包括CPK(肌酸激酶)、LDH(乳酸脱氢酶)、AMY(淀粉酶)、AST(谷草转氨酶)、AG(阴离子间隙)等的升高,还有低蛋白血症,PH值下降以及HCO3(碳酸氢根)离子浓度下降,CT扫描,超声波,肝活检等提示肝细胞脂肪变。乳酸酸中毒很少发生在血乳酸<5mmol/L时。但对于患者血乳酸水平在2-5mmol/L而无临床症状时,临床医生还是要给予一定的关注。
对于血乳酸水平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标本采集非常严格:要使用氟化物草酸盐的管子;抽血时候不能使用止血带;标本要冷藏保存4小时内运送到目的地;抽血前24小时不能剧烈活动以保证有充足的氧供等。通常血乳酸的水平是与病情的严重性是相关的:据统计,0-2mmol/L是正常水平,5-10mmol/L死亡率在7%,10-15mmol/L死亡率大于30%,大于15mmol/L死亡率大于60%。因此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要积极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分析病情特点,争取及时、早期发现病人出现乳酸酸中毒征相,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死亡率。临床上能够指导我们应该警惕到乳酸酸中毒的某些征象:正在接受NRTIs治疗的病人出现以下症状:包括无法解释的呼吸困难、恶心、腹痛、消瘦和/或肝衰竭;无法解释的实验室检验异常:阴离子间隙升高、低蛋白血症、HCO3下降等;特殊人群:孕妇目前服用NRTI,曾经患过乳酸酸中毒已经停药NRTI,目前又重新服用的。
3.乳酸酸中毒的治疗及预后(及CVVH纠正酸中毒的病理生理机制):
以上是高乳酸血症、乳酸酸中毒的病理生理机制,我们了解后应根据患者的血乳酸水平不同,以及不同的临床特点需做出的治疗方案也不同,一般来讲,血乳酸水平5mmol/L以下的不需要特殊治疗,注意监测血乳酸水平及症状即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司他呋定或去羟肌酐换为ABC/TDF等。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对于任何接受HAART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血乳酸>5mmol/L,同时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或当血乳酸>10mmol/L,需立即停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此外,还要限制葡萄糖的摄入,适当静点碳酸氢钠纠酸,维生素复合物如左旋肉毒碱1gTid、核黄素(vitB2)50mgpoqd、硫胺(vitB1)100mgpoqd、大剂量维生素C1-3g/d和辅酶Q10100mgpoqd应用。必要时,呼吸支持和持续血液净化。对上述药物的功效及安全性如何还没有对照试验结果。左旋肉毒碱是线粒体有氧代谢的共因子,抑制细胞凋亡,也能逆转NRTIs所致的线粒体毒性。NRTIs相关乳酸酸中毒在早期应用包括左旋肉毒碱在内的治疗方案曾成功地救治了一个血乳酸>10mmol/l以上HIV感染者。
严重的乳酸酸中毒不仅需要积极内科药物治疗,还需要血液净化治疗辅助抢救,帮助纠正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以及清除机体产生的过多的乳酸。国内文献报道,对25例严重乳酸酸中毒进行的回顾性分析。25例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13例)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对因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纠正酸中毒。CVVH组(1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CVVH,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乳酸、血pH的变化,CVVH清除乳酸的效果,患者的死亡率。所有患者均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单针双腔)作为血管通路。CVVH为每天24小时持续进行。结果两组患者血乳酸下降、血pH上升的速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 p="">0.05),但CVVH组患者APACHEII评分明显高。在这组应用CVVH治疗的严重乳酸酸中毒的病例中观察到,与常规治疗相比,患者血乳酸下降、血pH升高的速度快而平稳,虽然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CVVH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可以这样理解,CVVH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严重乳酸酸中毒患者的预后。应用CVVH治疗严重乳酸酸中毒,我们认为其治疗机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乳酸性酸中毒最根本的治疗是病因治疗,如纠正休克,改善循环。CVVH能够改善患者的内环境,清除体内的众多的炎症介质,改善的微循环,使组织缺氧状态得到纠正。CVVH的这一作用已被许多研究所证。组织缺氧纠正后,乳酸生成会减少,并能够增加肝脏清除乳酸的能力。CVVH的另一作用机理是它能直接清除体内过多的乳酸,直接减轻酸中毒,从而起到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CVVH清除乳酸的效果,起到改善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作用,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时间。综上所述,对于严重乳酸酸中毒病例,为抢救病人生命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CVVH治疗能改善严重乳酸酸中毒患者的内环境,维持酸碱平衡,CVVH具有清除血乳酸的作用,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在治疗严重乳酸性酸中毒时,针对呼吸衰竭的病人,应用机械通气可提高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增加组织氧供,减少乳酸的产生,加速乳酸的代谢,同时,机械通气可增加因快速输入大量碳酸氢钠所产生过多CO2的排出,维持酸碱平衡,改善患者的预后。
乳酸酸中毒症状在停药后初有可能继续或加重,病人需要恢复的时间很长,线立体DNA的更新周期是4.5-8周,病人的临床症状恢复需要4-28周。只要患者当时没有因HIV威胁其生命,停药时间尽可能长至症状消失和血乳酸水平降至正常范围后。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停药后症状缓解平均时间为62天(7-76天)。如果能完全恢复,病人可以再次服用HAART,但要绝对避免以前用过的NRTIs,最好用基于NNRTIs和PI类药物,如1个增强PI或1个NNRTI+2个已知对线粒体毒性小的NRTIs(如ABC、TDF、LAM、FTC等)。在d4T更换为ABC后高乳酸血症得到缓解。这里强调一点,即使病人能安全应用其他的NRTIs,临床医生应对该类患者进行严格的定期乳酸监测。由于从患者临床表现是无法辨别乳酸酸中毒患者预后的,那么如何去界定一个临界值,以警世临床医生对患者是否发生乳酸酸中毒给予格外关注呢?CoteHCF等研究提示,入院后第一次血乳酸水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他们应用统计学推测因高乳酸血症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风险的血乳酸预测值为9mmol/l,其阳性预测值82%,阴性预测值达94.5%,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NRTIs诱导的乳酸酸中毒总的预后取决于引起乳酸酸中毒的原因和临床医生对这个问题关注重视程度。乳酸酸中毒预后严重。一般来说血乳酸的水平与病情的严重性呈正相关。高乳酸水平经上述治疗后无明显下降且持续时间越长,预示预后越差。通过多变量分析,与死亡率相关的唯一的变量是血乳酸>10mmol/l。
对于接受NRTIs治疗的HIV感染者,多数学者不建议常规检测乳酸水平。无症状、轻微血乳酸增高、碳酸氢钠正常病人随后发展为乳酸中毒者很少。而对于有乳酸酸中毒症状和相应实验室检查异常者以及接受NRTIs治疗的孕妇要进行血乳酸水平监测。发生乳酸酸中毒完全恢复后,若再次应用NRTIs的其他药物时,强烈建议至少治疗开始后的3个月内每个月复查血乳酸水平。
本文是梁洪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