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日常生活中的足部护理
呵护您的一双“糖”脚丫
——糖尿病日常生活中的足部护理
经过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医护团队4个多月的精心治疗,肖伯的糖尿病足终于保肢成功,于近日康复出院了。
原来,肖伯患糖尿病10多年,近年来逐渐出现双脚凉、麻,春节时回老家探亲,经亲人介绍中药泡脚,泡了一次后,足部发红,肖伯觉得药效不错。没料,第二天下床后,他发现双足满布水泡、渗出黄水,便立即到某医院就诊,经换药治疗3周,创面没有缩小,反而变黑、结痂,周边红肿,且出现细菌毒素入血、高热的情况,面临即将截肢的风险,转诊到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经糖尿病足及慢性创面诊疗团队(内分泌代谢科、血管外科、创伤骨科、感染科、检验科微生物室)的专家们综合评估病情会诊后,确定了由血管外科通过介入畅通血管、胰岛素泵强化控制血糖、进行细菌药物敏感测试合理运用抗菌药物、超声清创后行负压封闭引流,必要时植皮的综合治疗方案。经过团队4个月的不懈努力和患者的积极配合,黑痂逐渐缩小、消失,创面变红润、肉芽不断生长,奇迹般的痊愈了。
糖尿病足,俗称老烂脚,是由于持续高血糖或反复血糖波动引起的血管与神经病变,走起路来会觉得疼,皮肤会失去感觉,易产生伤口或溃疡(图1),甚至发生感染和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截肢率高达40% 。其实,通过正确的护理,本病是可防可控的,但是大多数病友,都像前面的肖伯一样,对于本病的了解甚少,为了让广大病友更好的认识和护理自己的双足,以下由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沈洁教授为大家一一解答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护理疑惑。
如何判断是不是糖尿病足呢?
大部分患者足部出现了对疼痛,温度感觉迟钝的初期时,自己是不知道的,有的患者甚至发现袜子鞋子有渗血渗液时才知道自己的脚破了。怎样才能尽早发现并积极预防呢?糖尿病患者可以对照自己,看看是否存在以下情况:1、双足下肢发凉肿胀,脚下垂时,颜色会逐渐变成紫红色发冷伴有麻木,疼痛或感觉迟钝,甚至消失(图2);2、不走路时没有明显不适,但一走路就会出现酸胀不适感,而不得不停下来休息,甚至发现有肌肉萎缩,足部畸形;如存在以上症状之一,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咨询,并可采取早期预防措施如躺在床上行模拟踏脚踏车运动,还可以行踝关节屈伸运动等。
足部发凉时是否可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如果仅仅是因为没注意保暖引起足部发凉,那么热水泡脚确实能起到改善足部血液循环的作用。而糖尿病患者足部发凉往往是因下肢血管和神经病变造成,热水泡脚并不能改善循环。而且极易出现烫伤,为避免烫伤和感染,建议洗脚水水温以正常的体表温度(37℃左右)为佳,洗脚时间控制在 5~10分钟即可。另外,用毛巾擦脚时不要大力摩擦,但要仔细擦干。尤其是脚趾之间,要尽量保持干燥,避免孳生致病菌。擦脚用的毛巾最好为白色,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血迹或者脓迹。如出现了一些小的烫伤怎么办呢?有的人第一想到的是消毒保持干燥,让伤口结痂,觉得一些小的伤口跑到医院是小题大做,即使去医院也只是消毒纱布包扎,自己处理就行了,去医院太麻烦,糖尿病足的伤口看似简单,一不小心会出大麻烦,建议糖友们一旦出现出现伤口,应立即去糖尿病专科找伤口治疗师处理。
足部经常出现干燥,皮裂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出汗减少,足部皮肤干燥,特别是足跟部容易出现皮裂,并可进一步形成溃疡,继发感染。病人每天要涂抹羊脂油类润滑剂滋润双脚,并轻柔而充分按摩皮肤。病人如果是汗脚,出汗过多也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建议他们在洗脚时用医用酒精擦拭脚趾缝,还可以在洗脚水中加少量醋,因为酸性环境不利于真菌生长。
足部经常溃疡,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鞋子?
一双合适的鞋,袜对糖尿病足患者来说,非常必要。日常用鞋,选择平底鞋(图3),不要买高跟或尖头的鞋,也不要买聚乙烯的或塑料的鞋子,因为它们不透气、不合脚。要逐渐适应新鞋,前几天只穿一小时,然后仔细检查双脚看是否有磨脚的现象。
已经发生足部溃疡应如何护理?
可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轻轻拭干,不要涂深色药物,如龙胆紫、红药水,因药品的颜色会覆盖伤口感染的征兆;避免使用碘酒等强刺激的消毒剂用医用敷料覆盖;每天更换敷料(图4)。
当然想要护理好自己的“糖”脚丫,控制血糖才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调整好饮食习惯,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综合管理有利于局部病变的恢复。
图1:典型糖尿病足溃疡 图2:足部感觉减退竟不知疼痛
图3:选择平底圆头鞋 图4:专业医师更换伤口敷料
附: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糖尿病足及难治性创面专科 每周四上午 8:00-12:00
联系电话 020-62784355
本文是赵德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