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抒扬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媒体报道

[心语]何以仁心——《医之心》序言

发表者:张抒扬 人已读

人们对探索未知世界时的失败常常宽容,或者说允许和不怕科技创新中的失误,但很少听到对医生的工作也能如此理解和体谅,因为医生的诊疗活动直接与患者的健康关联,甚至性命攸关。生活中我们享受的所有服务几乎都能以等价形式体现消费的交易特征,独独医患,不能,也不可以。患者因病痛求助医生,医生因使命和职责为患者提供治愈、帮助或者安慰等,专业性很强,非一般意义的服务。花钱可以买任何商品,唯独生命和健康不能用钱等价交换。

医生,不一定是亲人,却比亲人更了解你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因此有时会比亲人还让你依赖和依托;医生也未必是朋友,却比朋友更懂得倾听你的苦恼或病痛,因此更让你信任。医生在你人生旅途中或许只有一程或一面之交,却有可能提升你的生活品质,甚至引导你一生的健康。医生与患者,本是陌路人,却因为天职,因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健康的渴求坐在了面对面,构筑了人世间最奇特的人际关系——医和患,有时甚至是特殊的“生死”之交。

医学和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治病救人提供着越来越有效的技术和手段,为生命更健康提供了可能;人们因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健康需求越来越高,对医生的期望也越来越大。但是,医学并非无所不能,人类对生命的未知远远多于已知,医学有太多的局限困惑着医生们,生生不息的规律依旧是自然界的主导。

纠结的现实面前,想做一个好医生,是心态的历练,是心境的考量。医生,每天几乎都是在风险评估、责任担当和诊疗方案的抉择中如履薄冰。心地,可与生俱来,但医生的仁心,不是几个月、几年就能练就。吃五谷杂粮的医生,现实生活中也有酸甜苦辣。当医护人员被伤害的事件一次又一次发生,医务人员的心都在抽搐。执业环境出现恶化趋势,不少医生提心吊胆,如临深渊,内心常感脆弱和委屈,有的甚至离开了心爱的职业。如此情形下,既要心怀同情,又要遵从科学,保持冷静,既要体谅患者疾苦,又要遵循医学法则和执医的种种规定,这是做一个医生能否信守仁心最难的考验。

医,是医疗、医术,又是医疗、医术之上承载医德、医风的医生之心地。医之心,是医生对患者的理解所体现的心性,是从医者对专业的不懈追求,又是对患者疾苦的感同身受。医之专、医之难,医之疼、医之美构成了医之心。

好医生不是概念。做个好医生也不靠说教,需要一生的历练,点点滴滴贯穿于对每一个患者的诊治,因此而构成医者的仁心。尊重医生,是患者对自己生命的尊重,也是医生尊严的体现。尊重患者,是医生对生命的敬畏、对医之科学真谛的遵从。无论患者还是医生都是一个大写的”人‘’都有一份尊严。医患间的交互信任,使得人与人的尊严在医患的和谐中传递,在医学的光芒中传导。

来自11家著名医院的29位医学专家们发自心底的文字,是千万好医生执业感悟的一部分。这些文字不是简单地写医德和医风,也不是用案例概念化地描述医患关系的构建,而是因为当下医患关系的不乐观,当前的医学院教育和医生职业培训中,又未能把医学人文性教育放在更重要位置,社会缺乏对医者仁心的更理解与尊重。专家们用触动自己心灵的从医亲历,记录可触摸的医学人文性。如果你能静下心听他们平实讲述职业生涯中对患者的感念之情,以及有痛更有欣慰的医之心感悟,你会对怎样才是一个好医生,怎样做个好医生,何为仁心,何以信守仁心有新的解读。

仁术是仁心的承载。有仁术才会让仁心在医学实践中更具光芒,才会对和谐医患关系的构筑更具现实意义。仁心不是简单的良心或者同情心,而是热爱专业基础上对医学和医术孜孜以求的仁术之心。医生的仁心在对患者的关切里流淌。

医者何以仁心,医患何以彼此信任、彼此尊重,推荐同行和医学院的学生朋友,分享专家们的亲历,或许你会有一般教科书上读不到的感触。也推荐给对医生职业不甚了解的朋友,不妨读读医生们流露心性的文字,或许,当你生病就诊时,会因为对医生的更理解和信任而更好地配合医生的诊疗,得到更科学、更有效的健康服务。

医之心,承载和体现着医学的人文性,但医学的人文性并不仅仅是医学的人文体现,理应是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医学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出版《医之心》,是为了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更多好医生的执业感悟,能与大家分享。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希波克拉底誓言在我们的从医生涯中光芒依旧;特鲁多“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的名言,在现实的医患关系中神圣依然。

本文是张抒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