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无力眼难开 补中益气乐开怀
跟随王三虎教授门诊日记
在王老师门诊就诊的患者大部分为各种良恶性肿瘤,但每天也有一些内科杂病的患者,尤其是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内科疑难杂病。今天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位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的患者。该患者是一名17岁的高二学生,自行来看病,进入诊室后与王老师热情的打招呼,丝毫没有在医院里的紧张和陌生感。看患者神采奕奕,笑容满面,全身散发着青春和阳光,根本看不出病人的样子,心中开始揣测患者究竟是什么疾病。王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随后详细向我介绍了该患者的病情。王老师介绍说别看患者年龄不大,但却是我的老患者,从小学二年级到目前高二。患者11年前因进行性右上眼脸无力,在人民医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予以治疗1月后无好转并出现右眼脸难以睁开,后在他人介绍下由外公带来门诊诊治。首诊时间2004-7-26日,当时症见右眼睑下垂,眼球运动不灵活,身体其它部位肌肉未见累及,饮食、睡眠、呼吸、二便、肢体活动均正常,活动后感乏力,大便时溏,舌嫩少苔,脉弱。诊断: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睑废。辨证:脾肾两虚,脾虚为主。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10g,黄芪30g,白术6g,茯苓6g,升麻6g,柴胡6g,当归9g,炙甘草4g,千斤拔15g,牛大力15g,五爪龙15g,山茱萸9g,太子参9g,熟地黄10g。患者以此方为基础加减治疗4月余恢复正常,后偶尔会感觉右眼睑不适感故每月或2月来服用上方10剂。目前患者诉学习任务中,偶有右眼睑疲劳感,面色稍黄,纳食正常,睡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稍弱。处方:党参15g,黄芪50g,白术10g,茯苓10g,升麻10g,柴胡10g,当归12g,炙甘草6g,千斤拔30g,牛大力30g,五爪龙30g,山茱萸12g,太子参12g,熟地黄15g,杜仲12g。
按:根据后世医家“五轮”学说,目部与脏腑的有机内在联系。其中“肉轮”—眼胞(眼睑)属脾,因脾主肌肉,肌肉之精为约束。根据前人这一理论,认为眼睑下垂主要是脾虚气陷,脾阳不足,清气不升,故提睑无力。治疗大法宜以大补脾气,使脾阳健运,清阳上升,则眼睑活动可复常。要升发脾阳,应首选李东垣之“补中益气汤”。本病的形成除与脾有关外,尚同肝肾相关,因除眼睑下垂外,还有眼球运动障碍,引起复视、斜视等症状,所以治疗上除大补脾气外,还应根据肝肾同源、肝虚补肾之原则,同时补肾,即既补脾又补肾,使先天(肾)与后天(脾)同补,故加用山萸肉、熟地、杜仲补肾强筋,以图根治。因患者发病前有感冒病史,考虑本病发生与感受外邪密切相关故加用千斤拔、牛大力、五爪龙既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同时具有补气血、强筋壮骨,以上诸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升发清阳,补肝肾、强筋骨、舒经活络之功。
患者愉快与王老师合影留念
虽然跟随王老师门诊时间不长,但深深体悟其治学之严谨,师于古而不泥于古,虽精于仲景之学,诚如斯言:“伤寒论成就了我的梦想”,“大树底下好乘凉,我就是抱住了张仲景这颗大树。”但不泥于伤寒论,广泛涉猎后世诸家学说,并且在临床中根据具体疾病及现代科学研究不断发挥和创新。如新加半夏泻心汤是王老师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胃炎、胃癌、消化性溃疡的基础方,由半夏泻心汤加枳实、瓦楞子、蒲公英组成。现代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胃炎、溃疡及胃癌密切相关,而蒲公英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且蒲公英甘寒,清热解毒不败胃,枳实、瓦楞子行气制酸,软坚散结,故在临床上应用疗效更佳。又如独活寄生汤本为风湿痹证而设,但王老师根据癌症骨转移的主要症状为疼痛剧烈,且寒邪在癌症发生发展中意义深远,寒邪治病的最大特点是疼痛,故以独活寄生汤治疗。但王老师在临床应用中取独活寄生汤之法,而非照抄照搬其全方。王老师认为癌症之所以转移至骨,如内经所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在予以大量补肝肾强筋健骨基础上祛风散寒止痛,形成新的独活寄生汤,组成主要包括杜仲,狗脊,桑寄生,秦艽,防风,骨碎补,山药,独活,醋龟板,白芍,甘草,威灵仙,徐长卿,石楠腾。在临床应用于癌症骨转移取每获佳效,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停用镇痛药物。由此不难理解王老师不仅在中医肿瘤治疗中常获奇迹,而且也在其他内科疑难疾病治疗中以屡起沉疴。
本文是谢红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