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理荣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有感而发

应确立更长远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国家发展目标

发表者:杨理荣 人已读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使民众富裕,同时获得快乐和尊严,过上有品质的生活;其次是在经济发展中不能给民众造成痛苦,因为“民乐”才能“国泰”;国家发展还要注重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发展要以社会安定为前提,因为民富民乐,社会才能稳定定;可持续性发展更要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没有优秀的国民综合素质也是不可能保持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

基于以上理由,我们认为下一步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应以“国民幸福建设为中心”,在文化建设中应以提高国民人口综合素质为中心。关于社会建设的目标如先进、文明、繁荣、进取、开拓、公平、正义、开放、包容、诚信、友好、安全、坚强、团结、法制及和谐社会;政治建设的目标如文明、民主、法制、公正、勤政、廉洁、高效、透明、服务的政治形态则不在本文讨论。

另一方面,“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和长远谋略。既要考虑目前发展策略,更要有长远发展谋略,要规划10年、20年、30年,甚至百年谋略。换言之,领导干部要有长远观、全局观,还要有历史观,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因此,我提出“谋世论”,即谋划中华民族的百年(世纪)发展目标,谋划中国在世界上的发展目标。主要是要占有世界战略三大制高点,所谓的制高点就是在某些方面要有突出优势或强势,就中国国内来说一是要提高国民人口综合素质,二是要发展经济,提高国民幸福感。就世界范围来说一是要有世界话语权(即制订国际规则的权威),二是要有世界行动权(即在世界范围内有维护自身利益,包括维护资源、领土领海领空、太空、主权、信息、货币、贸易权益的行动能力及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创造优势等)。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和提高国民幸福度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的,需要将其作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尤其是国民综合素质建设是实现目标的核心因素。国家要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如国家发展战略指导或咨询委员会,以统筹这项工作。

一、经济建设应以“国民幸福建设为中心”

以国民幸福建设为中心的核心是富民乐民。其要求比经济建设为中心更高,实现的难度更大,对政府和官员的要求更高更严。

我们要树立“民富国强”和“民乐国泰”的意识,以国民幸福建设为中心,其核心要求是“以民为本”。

1、为什么要以幸福建设为中心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产力的提高,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即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财富数量的增长,还要要求物质财富的质量和效果,如使用安全、文明、舒适;对精神财富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越来越文明、越来越提升、越来越完整和完美、越来越健康,其内容不仅是社会提供的外在精神产品,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如人格健康,甚至卓越、认知提升并统一、情绪、意志和行为健康。人们对以上需要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才能达到生活品质的提高,即享受到幸福。

2、国民幸福建设的内容

主要有一是要向民众提供丰富、安全、文明、质优的物质财富;二是要向民众提供良好的精神财富;三是使民众感受到幸福,四是向民众提供文明、安全、健康、经济、舒适、便捷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休闲的环境;五是要提高民众综合素质,特别是个性素质、生理素质、文化素质、文明素质、劳动技能与劳动热情;六是调节、整合民众需要与满足的预期及评价。

3、如何落实国民幸福建设为中心

首先是要形成以国民幸福建设为中心达成全民共识并形成合力;坚持以民为本、民富国强、民乐国泰的指导思想发展经济;科学用人,科学管理、科学分配,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管理者等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政权建设、民主建设和文化建设,大力并深化文化教育改革。

此外,建立国内经济一体化机制,经济一体化能减少社会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效率,方便民众,这应该是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所谓一体化是指服务活动、经济活动消除区域、行业、行政级别等限制。一体化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①现在的户籍管理就不符合一体化原则,人在哪里工作、生活,户籍就应在那里,孩子就应该在那里上学,不管他是否是农民工子女;②社会保障服务就应该到他工作、生活之处;③各银行服务应该取消跨行跨省的鸿沟,跨行跨省服务不应收取其他费用;④通讯服务也应如此,应取消本地话费、长途话费和漫游话费等,全国都可充值,号码应永久使用;⑤车票联网销售;⑥城乡一体化;⑦其他服务如工商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等,远程化、网络化、磁卡化及一卡通等。

二、文化建设应以提高国民人口综合素质为核心

1、现行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不相称

(1)现行的文化教育落后

1)应试教育无法适应当代世界发展:纵观人类发展史,可以明确看出,先是靠体力发展,然后到靠机械发展,现在是靠知识,再发展到靠智慧。知识和智慧发展特别需要创新。中国现行的文化教育几乎等同于一切为了考试,只要考得好就是教育的成功,完全歪曲了、脱离了真正的教育。我们认为学生最重要的是人格健全、心身健康、品行高尚、会学习、爱学习、会思考、会实践、有创新。可是现行的教育只要学生知道标准答案,会死记硬背,只要考得好被大学录取就算成功。实际上,考得好不等于会用知识,更不等于会创新。死记硬背与会学习、爱学习是完全对立的,要死记硬背就必然要增加学习负担,就会使人讨厌学习,为了考得好,只有找标准答案、找现成答案就行,就不会有独立思考,这种教育就会扼杀创新、扼杀兴趣、扼杀质疑、挑战权威的勇气、扼杀专才、扼杀实践能力。反观现行的教学,即以死记硬背为主,而且从幼儿园教育就是贯穿应试教育,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中学教育大学化已是普遍趋势。

2)高考唯分数论:只要达到录取分数线就能上大学,而且只讲平均分,一些在某学科方面优秀的学生由于平均分不够就上不了大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以考分划录取线,表面看似公平,但不科学,因为具有创造性的学生不善于死记硬背,不善于按标准去思考,从而考不出应有的水平。这不利于选拔人才,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更具有培养前途,他们将来为社会的贡献会更大。我们都知道钱伟长,考大学语文、历史均考上100分而数理化才总共考得25分,后来却成了物理学大家。同是钱氏家族的钱钟书考大学时数学只考了15分、本应被退回的考生却被破格录取。他数学考试极差,可英文、国文却是特优,英文还是满分。如果他俩在今天来考大学,其后果可想而知,难以被大学录取。

3)现行的高考起不到选拔优秀人才的作用:通过高考应该发现高智慧人才;发现创新人才;发现特殊人才;并因材施教(什么的能力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可现行高考已失去了上述作用。

4)现行教育阻碍创新: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阻碍创新文化、阻碍创新素质、阻碍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成为创新的阻力。现行教育过于重视知识而轻视实践,导致缺乏创新能力。现在很多假论文或抄袭,科研申报做假、搞人情、腐败等严重阻碍创新。

2、要强化人口综合素质教育

为什么要强化中国人口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呢?第一,中国需要强国,首先需要强民,因为只有强民才能强国;第二中国需要文明、安全、协调、科学和可持续性发展;第三国民综合素质是决定国家能否文明、安全、科学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决定因素,因为国民综合素质是生产力的核心因素,同时高素质的劳动者能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

(1)国民综合素质落后:包括人格素质、创新素质、文化知识与技能素质、生理素质等。国民文化知识虽较好,而人格品质与时代发展不相称、生理素质差、社会综合素质较差,科学素养较低等。如言行举止粗鲁、缺乏礼貌、奢侈浪费、爱虚荣、虚伪、纪律性差、嗜烟酒赌、不爱劳动、动手能力差、不爱生活,却对生活又有很高的要求,社会公德差,心理素质与生理素质双差等。如近来有报道说某大学新生在军训时坚持不了,甚至想退学,家长也是生怕孩子在训练中吃苦。对孩子养尊处优,在精神上、生理上过度保护、保养等。

(2)国民心理素质差,精神疾病患病率增加:据估计我国精神疾病患者高达1亿,重性精神病患病率居高不下,全国估计达2000万,大大超过上海市常住人口。

3、文化建设的核心

文化建设的核心或本质即提升文明,如健全人格、提升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提高发展速度,促进发展质量,提高人的精神愉悦和潜能的发挥。提升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如知行提升并统一,即理论与实践相一致,有知识还要会应用、会创新;情、意、行健康与文明并统一,如情绪积极、稳定,意志坚定,行为文明而有效,能为社会所接受。“知”包括智慧、知识、技术和技能等;“情”包括情绪积极而稳定、文明;“意”是指意志,意志要健康而坚定和顽强;“行”主要是指人的行为,包括社会行为、实践能力、操作能力,行为要文明、高尚和有效。

(1)综合素质偏低

中国人的民族特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最大缺陷是死于安乐,当然优点是生于忧患。但现在则很令人担忧是年轻人养尊处优,安乐也死,忧患也死,失去了生于忧患的长处,如此下去会危及民族生存。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里说的野蛮可不是体罚更不是象有的学校那样对学生采取打的方式)。要避免年轻人将来死于安乐。现出现了不少“富二代”、“官二代”、“奢二代”、“懒二代”、“虚二代”(做事不踏实、喜浮躁、虚假、虚荣心强)等。在现实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却无不表现出同样的偏差——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重学习成绩轻品德表现,重物质生活轻精神生活。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来克服民族的自身缺陷。

要通过文化建设以避免以下人格缺陷:不求进取、固步自封、好吃懒做、贪图享受、无所作为、弄虚作假、夜郎自大、见利忘义、好图虚荣、爱生嫉妒、勾心斗角、阳奉阴违、阿谀奉承、盲目崇拜、迷信权威、墨守成规、胆怯懦弱、贪生怕死、玩物丧志等劣性。

太多的家长只是在担心孩子还不够安乐,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孩子营造安乐的环境,如为了孩子行贿受贿,把千百万家产留给孩子或者不惜违反规定把孩子安排在舒适的工作环境或违反规定提拔孩子。须不知,这样就会使孩子更没有进取心,没有责任心,会加速孩子的毁灭。

(2)国民高素质的内涵

1)健全人格的内容:不断进取、自强不息、不屈不挠、愈挫愈勇、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聪明勤奋、吃苦耐劳、锲而不舍、不怕牺牲、重视文化、刻苦学习、善于学习、团结互助、勇敢坚强、正义善良、热忱宽容、责任感强、独立自主、富于竞争、善于合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开拓创新、文明礼貌、品德高尚、乐观开朗等。发展很强的人格自我监督、自我完善功能。

2)认知提升并知行统一:智商高、思维敏捷、记忆强、独创性强、有知识、有技术等。同时在有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要有实践能力,即知行统一。

3)情绪健康:积极而稳定、高尚情操,情绪自控良好,能抵制各种引诱。

4)意志行为健康:意志健康而坚定、顽强,行为自控良好、行为文明。

5)社会功能良好:适应能力强、人际功能良好、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等。

6)生理素质:身体健壮、有力、灵活、有耐力、生理功能良好,避免肥胖。

(3)提高综合素质的途径

1)把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列入基本国策,作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并贯彻在各级政府的行动中,每个“五年规划”列出具体指标。

2)进行全民教育,提高国人对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的认识,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并且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3)迅速、彻底转变应试教育为综合素质教育,改变重知识轻实践,重文化轻人格,重分数轻素质,改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改背答案为找多种可能性,改僵化教育为个性化教育,减轻学习负担,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实践机会,加强创新训练。

4)彻底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变在教育中重智力轻人格、重身体轻心理、重听话轻个性、重标准答案轻创新等的倾向。

5)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摒弃文化糟泊。多体验艰难困苦,不要怕孩子吃苦、受挫折;要培养孩子勤奋、刻苦及生活上的好习惯;培养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精神;培养爱心,培养孩子爱他人、爱家庭、爱生命、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爱公物、爱生活(动不动就忧郁、就想自杀的人就是缺乏对生活的热爱)、爱公益、爱自然、爱民族、爱祖国,培养乐观的性格和积极的情绪;培养竞争与合作精神,克服嫉妒心理,培养威武不屈、百折不挠、自强不息、锲而不舍吃苦耐劳等,摒弃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为富不仁、阿谀奉承等糟泊。

6)要把健康、高尚、文明人格教育放在最优先位置,并作为检验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

7)改革教育方向。即以素质教育为核心,降低教学难度;减轻学习强度;减少考试科目;增加心理素质内容;使孩子学会成长、健康成长、学会生活、快乐生活、学会适应、学会社交、学会实践、善于实践、鼓励好奇、鼓励探索、学习创新、敢于创新、学习独立思考、科学观察、科学研究方法、学会发展、善于发展。

8)大学录取的依据应是:综合素质(健康人格、品德、创新、智能);学业水平(注重平时成绩);特殊能力;高考分仅作参考。

9)多生产文明、健康、高尚的文化产品。大力改革不适应的文化政策,加大对出版优秀作品的奖励力度,以促进先进文化生产,遏制不良文化的侵袭,遏制精神鸦片的生产,抵制落后、腐朽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0)优生优育,优化人口结构,减少出生缺陷,增强生理素质。

(本文主要内容摘自杨理荣著:《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需把握民众心理》及《把握民众心理,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群体性事件》讲稿)


xlkylr@163.com

广州友好医院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杨理荣

2010-11-5

本文是杨理荣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