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造瘘术后注意事项
目前胃造瘘常用的方法有:外科手术造瘘术(活瓣管式胃造瘘、荷包式胃造瘘术);经皮内镜胃造瘘(Precul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经皮影像下胃造瘘术(pereutaneous radiologic gastrstomy PRG)。PEG是1980年由Gauderder首次发明应用,在胃镜协助下完成胃造瘘,PRG一般在影像学设备如:X线、CT或超声引导腺癌完成。PEG 和PRG相对于外科有微创、经济实惠、安全快捷等优点。一般不能经口进食但胃肠功能正常的均可行胃造瘘解决营养问题,具体适应症上PEG和PRG各有优点。
术前要求禁食8小时,儿童可适当缩短禁食时间,保证凝血功能、心电图、血小板正常,停用抗凝药物。
造瘘口护理:
术后2周内每天给予换药,查看造瘘口周围有无红肿、渗出、出血;待2周后窦道形成可每周2-3次换药,同时查看管的松紧程度。
造瘘管护理:
每天换药注意造瘘管深度,不可过紧,否则易出现胃壁腹壁缺血性坏死,以及內垫综合症,不可过松,否则易出现营养液溢出皮肤。
术后喂食具体注意事项:
术后24小时开始经造瘘管喂养;
喂养时抬高床头,保持到喂养结束后30min
刚开始小于300ml/天,以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营养液的浓度和量,后根据情况逐渐增加至1500-2000ml/天;
每日4-6次,每次200-250ml,食物温度38.0-40.0度为宜;
每次喂养前先回抽,如大于100ml,则适当减量;
每次喂养后嘱患者半坐位30-60min,吸痰应在喂养前或喂养后1小时进行;
每次喂养后采用50ml左右清水冲洗造瘘管;
食物温度不能过高
本文是刘瑞青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